创新大数据发展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数字南宁”后发优势

2023-01-08 21:45:21南宁市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4期
关键词:南宁数据管理数字

●南宁市委编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要求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战略定位上,广西提出要把南宁市打造成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区域性数字经济高地、与东盟交流合作示范窗口。南宁市委编办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推进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设置市大数据发展局,加速推动“数字南宁”建设,形成后发优势。

在机构设置上,将分散在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办公室)、市工信局、市行政审批局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等职责进行整合,设置市大数据发展局,作为政府工作部门,并明确由市发展改革委统一领导和管理,市大数据发展局的党务、人事、财务、档案、行政后勤等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统一管理。在领导配备上,明确市大数据发展局主要领导兼任市发展改革委领导班子成员。在职责划分上,明确大数据发展部门牵头负责推进数字产业的规划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网信部门负责网络信息内容审核,公安网安机构负责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同时在107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定”规定和权责清单中明确数据资源交互的职责,突破数据协同互通的瓶颈。

改革打破了原有的管理藩篱,激发了创新发展活力。市大数据发展局放开手脚,全速推进全市政务数据中心、目录管理系统、共享交换平台、政务基础数据库以及应用平台门户等系列项目建设,近两年累计发布政务数据资源目录2万多条,挂载数据21亿多条,为南宁市依托各类数字资源推动开放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广阔空间,初显改革成效。

一、推动大数据产业潜能的充分释放

体制机制上的融会贯通,加速了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新型经济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数字经济形成集聚效应,围绕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调创新中心、富士康东盟硅谷等一批重点核心基地,筹建了103个数字经济类项目,带动形成吸纳投资的集聚和倍增效应。仅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2019年8月成立以来,就累计新增企业6000多家。数字基建走在全国前列,抢抓5G发展新机遇,在全市开通7200多个5G站点,累计建成459个5G汇聚机房,成为中国移动5G网络建设的十大标杆城市之一。强化数据中心算力基础建设,建成20个互联网数据中心,承载能力11.6万架标准机架,规模占全区总量42.5%,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支撑。跨境电商呈井喷式发展,立足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中国(南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19年以来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量突破5200万单,交易额超17亿元,位居全国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前列。

二、加速营商环境的优化完善

数据资源交互职责的明晰,为大数据发展部门牵头推进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和应用改革畅通了渠道、提供了抓手。通过牵头打造“一云承载、一网通达、一池共享、一事通办”政务数据治理新模式,将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张清单、一套流程、一次办成”,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4.9%,审批效率整体提高60%以上,部门事项审批比法定时限压缩75%以上。同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云服务提速扩面,助力企业提效降本。比如,大数据发展部门推动建设的华为(南宁)软件开发创新中心,为全市370多个上云项目提供编译部署和代码检查服务,每天为企业节约300多个小时,研发效率提升40%,开发成本节省20%。

三、促进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

引入大数据管理,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机制,成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重要手段。比如,破解城市应对公共应急突发事件响应和防控难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南宁市充分发挥“雪亮工程”等信息化+网格化的大数据管理手段,全面开展重点人员排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堵住防控漏洞,同时上线“爱南宁App”新冠疫苗预约功能,自治区内群众均可在线预约新冠疫苗,有效拓展了群众疫苗预约的途径。又如,破解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不力、感知处置不快的问题,将城市建成区设定的110万个事项部件101个巡查网格、配备的480多名监督员纳入数字化城管系统,通过大数据管理,实现对城市管理案件的区域、类型、数量和时段进行精准追踪,为指挥调度和快速反应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引,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步调不一、政出多门、各唱各调的突出问题。再如,破解扬尘治理源头不清、管控艰难问题,围绕打赢南宁蓝天保卫战,建设扬尘治理“慧眼”系统,整合全市在建工地、采石场、搅拌站、消纳场、扬尘污染联合执法卡点以及主要运输道路等1300多路监控视频资源,对4500多辆渣土车安装定位系统,实现对扬尘产生源头、执法卡点和运输道路监控全覆盖,有效遏制了扬尘污染问题。2020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南宁蓝”成为常态。

四、提供便民服务的“南宁样本”

创新大数据协同机制,打破数据壁垒,畅通应用渠道,有效提升工作效能。不动产登记创新举措,创办“24小时不打烊”全自助登记办证模式,对不动产登记申请、审核、颁证实行全过程网上自助办理。目前,全市96%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可通过该系统自助办结。创办以来共办理业务172万宗,日均办结量从2016年的200宗提升至目前的3000宗以上。“智慧人社”树立标杆,市人社部门建成覆盖人社全业务的“智慧人社”系统,实现数据从“分散”到“集中”、业务从“割裂”到“协同”、办事从“多门多窗”到“一门综窗”、服务从“线下为主”到“线上线下全覆盖”的30多项应用创新,为服务对象提供了202项“零跑腿”服务。公安交警放管服改革深受点赞,公安交警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管理,推进车辆检查“一码到底”、车辆年检“智能审核”、错峰服务“团约夜检”、数据共享“舒心快办”、材料不齐“容缺受理”等服务,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南宁数据管理数字
想你的风吹到了南宁
歌海(2024年2期)2024-06-06 05:54:00
数读南宁
中国火炬(2022年11期)2022-11-19 03:32:20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定制化汽车制造的数据管理分析
海洋环境数据管理优化与实践
眷恋南宁
歌海(2021年6期)2021-02-01 11:27:18
CTCS-2级报文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和实现
答数字
今天写什么之『南宁的雪』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