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兰霞 祁焦霞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指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来保持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5]。近年来,国家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非常重视[6]。2016年国家2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民政部颁发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均涉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6]。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7]。2021年,国家卫健委等10部委发布《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工作任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次研究通过对清远市辖区的社区居民进行调研,了解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为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事实基础和参考,为建设相应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供建议和指导。
本次调研于2021年9月至12月在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两个市辖区随机抽取12个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工作人员、社工机构社工、心理机构从业人员、学校老师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自编《清远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社区心理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一般健康量表、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的了解、对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议[4]。自编的访谈提纲主要是了解不同单位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情况及遇到的困难[4]。
文献法、调查法、个别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21.0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问卷2180份,其中有效问卷2140份,有效率97.27%。访谈20人次,包括社区、学校、医院、社工机构、心理机构相关工作人员[2](见表1)。
清远市社区居民自认为心理健康,但29.53%的人最近遇到不开心的事,26.87%的人做事情不能集中精神,27.43%的人感到忙碌但不能充分利用时间,25.14%的人认为自己处理日常事务不如别人好,20.05%的人认为自己在很多事情上不能帮忙或提供一些意见,38.46%的人最近觉得很不开心及闷闷不乐,16.73%的人不能开心地过正常的生活,15.33%的人认为自己不容易与别人相处,12.8%的人觉得自己的将来没有希望,20.61%的人觉得做人没有什么意思,19.16%的人对自己失去信心,15.65%的人觉得人生完全没有希望,35.84%的人不满意自己做事情的方式,18.41%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31.68%的人觉得人生好像打仗一样,30.89%的人因为担心而睡不着,31.64%的人因为心情烦躁睡得不好,21.92%的人整天觉得心神不安与紧张,35.37%的人觉得有精神压力,35.37% 的人因为神经太紧张觉得有时一些事情做不好[8]。
1.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排列顺序依次为:身体健康、无心理疾病(71.26%),无不良情绪(43.69%),有较强的自控力(42.29%),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1.26%)。
2.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关注度及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
24.95%的居民经常主动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56.96%的人偶尔会了解,18.08%的人不会去了解。
50%的人通过媒体获取心理健康知识,22.24%的人通过社区科普宣传栏获取,11.4%的人会听取专家讲座,还有16.36%的人通过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获得心理健康知识。
3.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方式
遇到心理困惑时,52.48%的人选择向亲戚或朋友倾诉,26.03%的人向同学、同事倾诉或寻求帮忙,只有11.4%的人会寻求心理专业人士帮助,10.09%的人不求助他人而是自己承担。
1.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意识
社区居民在什么情况下最有可能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排在前三位的是遇到困惑、自己无法排解时(36.31%),个人状况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时(19.72%),情绪不好时(16.92%)。此外还有18.18%的人选择不求助。
2.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问题类型
居民最希望接受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情绪问题(48.22%),学业、工作(41.4%),人际沟通和关系协调(39.02%)。
3.影响求助心理健康服务的因素
居民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不去求助心理健康服务的原因有多种,分别为:费用太高(32.06%),害怕别人的眼光(21.92%),不知道服务场所(15.42%),不信任心理服务或服务人员(13.13%)。
4.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单位
社区居民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时,更倾向于选择提供服务的单位分别是:心理机构(如心理咨询公司)(53.6%),社区心理工作室(43.6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39.07%),医院心理科、精神科或睡眠科(34.02%)。
5.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对于社区居民而言,如果所在社区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非常愿意接受的居民为32.66%,愿意接受的为34.02%,没有明确态度的为24.53%,4.72%的人则不愿意接受,4.07%的人完全不愿意接受。
54.25%的居民希望能在社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47.85%的人希望设立社区心理咨询室、谈心谈话室等,40.7%的人建议经常组织心理健康相关活动(拓展训练、沙龙、团辅等),37.2%的人认为应该开设心理服务网站、心理服务微信平台等,35.37%的人期望能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检查。
在愿意接受专业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居民中,40.37%的人可接受每次低于300元的费用,14.16%的人认为每次300元至500元合理,5.98%的人愿意接受每次500元至1000元的费用,可以接受每次支付1000元以上费用的人只有2.71%,还有36.78%的人建议个人免费,由政府或单位支付费用。
1.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情况
28.32%的居民表示社区有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每月至少1次;15.37%的人表示有开展,每季度至少1次;11.36%的人表示有开展,每年至少1次;15.98%的居民则认为没有开展过;28.97%的居民表示不清楚。
2.社区提供心理服务的单位、机构或场所情况
32.71%的人认为有很多个,既有学校、医院,又有社工机构、心理咨询公司等;18.74%的人认为只有一个;8.93%的人认为一个都没有;39.63%的居民表示不清楚。
3.社区开展心理知识、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宣传情况
23.27%的居民认为一直有,14.58%的人认为经常有,23.32%的人认为有时有,6.31%的人认为完全没有,32.52%的人则表示不清楚。
4.对社区关爱居民心理健康工作的满意度
26.78%的居民表示非常满意,19.91%的表示满意,21.87%的表示一般,4.86%的表示不满意,26.59%的表示不清楚。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社区居民主观认为自己心理健康,但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误解,现实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情绪问题,郁闷、焦虑、紧张、压抑、悲观、失望等;认知问题,自我评价过低、自卑、自我效能感低、缺乏自信等;人际关系问题,与别人相处困难;躯体症状,失眠障碍、心神不宁、精神紧绷等;其他,对自己和生活丧失信心,觉得活着和做人没意思。
绝大多数居民认为身体健康、无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和无心理疾病画等号,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偏差,居民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缺乏主动性。而在对心理健康关注的居民中,绝大多数人选择自行通过媒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绝大多数人选择向亲戚或朋友倾诉,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会寻求专业人士帮助。总体而言,清远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意识较缺乏。
社区居民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意愿强烈,尤其是当他们遇到情绪问题以及学业、工作、人际沟通和关系协调等问题时。影响居民求助心理健康服务的原因主要是费用太高,现在市场上心理咨询的价格每小时高达500元至1000元,居民难以接受。其次是害怕别人的眼光,病耻感重。再次,不知道服务场所,不信任心理服务人员,说明居民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机会受限[9]。社区居民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时,选择心理机构(如心理咨询公司)和社区心理工作室的概率较大,前面提到心理咨询机构费用较高,所以在社区开设心理工作室势在必行。绝大多数居民愿意接受社区提供的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9],他们期望在社区定期开办心理知识健康讲座,设立社区心理咨询室、谈心谈话室等,组织心理健康相关活动(拓展训练、沙龙、团辅等),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形式呈多样化[10]。居民寻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更倾向于个人免费,由政府或单位支付费用,也有一部分居民愿意接受低费用,如每次低于300元,很少有人能够接受每次高于500的费用。
居民对于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情况不够了解,有些居民认为没有开展过,更多的居民则不清楚有没有开展过[4]。很多居民不知道自己社区有提供心理服务的单位、机构或场所,即使有的居民知道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也多为社工机构、居委的一些附带活动。调查中发现老牌的社区心理服务站清远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面临经费缺乏、师资力量不稳定、工作人员缺少培训和督导等问题。有些社区从未进行过心理知识、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宣传,有些社区进行了宣传,但大多数居民并不清楚,说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居民对社区关爱居民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表示满意,也有部分居民表示不满意,有的居民甚至没有感受,说明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知之甚少。
清远两个市辖区的社区除了城市社区属性,还属于城乡结合社区,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社区特征,以基层社区为主体,联合社区内的其他单位,如医院、学校、工疗站、社工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建立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系统内的不同单位、组织各司其职,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服务,比如,学校、社工机构开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社区宣传活动;居委对居民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解,及时与其他部门沟通;医院对辖区内的重症心理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建档;心理咨询机构对有心理问题的居民进行咨询、跟进。
清远有些社区资源不平衡,有些社区内没有任何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像这类社区,政府就需要牵头成立社区心理工作室,聘请专门的社区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开展心理活动、提供心理咨询、开展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等[11]。
社区居民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意愿强烈,但真正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人却较少,主要因为市场上的心理健康服务费用过高。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需要加大专项投入,出台相关政策,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划拨专项资金,使居民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时不会因为费用问题而望而却步。有些居民病耻感较重,不敢去寻求专业的帮助,社区应加强宣传,利用各种传统节日,通过横幅、宣传栏、宣传手册、广播、电视、报纸、微博等各种形式,加强对心理健康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2]。
对社区内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培训、督导,制定激励机制,提供他们业务水平的同时,让他们有获得感,可以长期服务。把高校心理教师、医院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督导师等整合起来,组建专家资源库,安排轮流值班,共同做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