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本、精技能、善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基于浙江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改革的调查

2023-01-08 17:40吴道友董悦
智库时代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吴道友 董悦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一、引言

自人力资源这一概念被提起至今,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当今社会,各类组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工作,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为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新兴专业之一[1]。据统计,HR(人力资源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人才缺口在全国达到50万人以上,人才需求量大,市场就业前景广阔[2]。但是,目前掌握过硬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十分紧缺,因此,高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一批具有深厚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介绍了浙江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对其在人才培养创新中的探索实践和改革成效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其他高校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专业历史与现状

浙江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于2000年设立并招生,是浙江省内最早成立的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2008年,该专业被列入校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人本管理”“快乐管理”思想逐渐成为该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个鲜明的特色。2015年,随着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不断探索,教学中突出“人本管理和幸福管理”的融合,并结合数字经济更新培养方案,2019年该专业被评为五星专业(优秀,全国前5.5%)。专业发展至今,所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急需的人才,深受社会欢迎。

目前,该校共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243名,每一届均开设两个班,每班学生大概30人。专业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务技能,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跨国公司及各类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或教学科研工作。

三、专业改革面临的挑战

2015年以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急需进行改革创新。

(一)传统专业培养理念重使用、轻人本

改革前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一种职能型的管理教育,培养理念依旧遵循“经济人假设”,将人视为服务于企业的工具和成本,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劳动者本身的主体地位,并没有从以人为本、建设幸福型组织的角度来思考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偏向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参与感低、积极性低、幸福感低。

(二)专业培养方案重理论、轻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经历着数字化带来的深刻变革[3]。改革前,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单一,还是以老师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实践操作非常少,所定制的培养方案未能同数字化相结合,在快速变化的数字经济商业环境中,难以培养精通数字化技能的人力资源运营管理者和智能化的员工。

(三)专业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更多是基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所提出的,滞后于管理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第三产业不断兴起,新兴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4],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已不能满足新商业、新零售、新服务等新兴业态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企业所需求的善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幸福型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足。

四、专业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诸多挑战,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积累,该校提出了“重人本、精技能、善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即培养具有深厚人本管理理论素养、精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善于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高级专业人才。在这一培养定位的指导下,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以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所确立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和“重人本、精技能、善管理”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核心课程设置,形成了以《人本管理》《幸福管理》等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群,打造既包括有形知识,如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案例库,又包括无形服务,如生涯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网络招聘会等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的资源,夯实学生的人本管理思想。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学生的思想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课程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本观、幸福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释放,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打造专业特色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浙江省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兴服务业为现代商业注入了新的力量,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改革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紧密地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满足数字经济背景下社会对专业性、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围绕数字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最新实践,面向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探索新技术赋能人力资源管理,打造数字型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上,开设了《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在授课方式上,基于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的拓展,充分使用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课堂手段,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提供了可能。

(三)形成“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依托校内外资源,共打造了5个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分别为浙江财经大学人事处、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海亮集团、杭州老板集团和钱塘新区劳动争议仲裁院。通过参观走访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海亮集团和杭州老板集团,学生可以与企业资深 HR 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机制。带领学生前往钱塘新区劳动争议仲裁院,邀请资深劳动关系处理专家讲解案例,给学生进行授课。校内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与浙江财经大学人事处、校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

本专业加大了社会实践环节的比重,打造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学生对现实问题和需求的关注,打破了以往“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的教学僵局,更加有利于培养“善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校友资源优势

目前,该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3人,均取得博士学位,教学经验丰富,学术素养高。通过组织教师培训、交流教学经验,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此外,充分发挥浙财HR校友俱乐部的资源优势,邀请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校友担任社会导师,组成“实践知识讲师团”,吸引广大校友重返课堂为学生授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通过与毕业优秀校友开展企业合作,建设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工作岗位,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完成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完美转变。

五、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从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该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考研、到国内外知名公司就业占比超过50%,海康威视、网易云有限公司、海亮集团等全国五百强企业都能见到该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身影。学生中持有国家职业技能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三证书”的毕业生超过80%,毕业生质量优秀,对口就业率达94%,与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毕业生普遍具有深厚的人本管理素养,精通数字化专业管理技能,擅长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道德素养、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都较为满意,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也为学校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

(二)教学效果显著改善,专业排名稳步提升

通过本次专业改革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开设的相关专业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学生到课率达100%。教学内容紧跟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潮流,建立了教育教学信息化和学科交叉课程教学体系,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既保证了专业性,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2019年至2021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排行榜(邱均平版)均获评五星(优秀,全国前5.5%),在全国342个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中位列第28位[5]。

(三)专业口碑不断提升,学生评价稳步提高

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探索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扎实地掌握管理学知识系统,强化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对本专业教学团队中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近三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评价分平均达到98分以上,专业口碑不断提升,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

六、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探索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明确了“重人本、精技能、善管理”的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求,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更新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时代的进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一直在路上,今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改革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改进提升:

(一)继续抓好教学内容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要抓内容、重质量,教学思路要清晰。授课内容应“抓主线,分重点”,先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再分模块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授课方式实行“讲评观”相结合,老师授课、学生交流评价和现场观摩学习缺一不可,切实抓好教学内容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二)着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应不断实现电子化和信息化。任教老师应该首先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根据专业教学课型编写教学大纲和课程讲义,做好课件准备,不断完善习题库、案例库和教学网站的设计,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相关学习资料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线上线下同步学习。

(三)不断拓展学生职业素养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专业教学应该实现教学内容和实践的强链接,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还需要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设置专业实践学分,纳入毕业生毕业考核,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和岗位运营流程,将社会实践内嵌于既有的培养体系,拓展渠道,注入“源头活水”。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