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

2023-01-08 17:40祁丽刘俊贤荣红霞
智库时代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融合

祁丽 刘俊贤 荣红霞

(哈尔滨金融学院)

迎合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战略,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艰巨使命。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跨学科教育等教学模块深度融合,创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能实现进一步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又能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成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诠释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传入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发表的一篇有关农业创新发展的文献,2012年教育部正式把创业教育设为独立学科,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并同时颁发了《创业基础》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规范了创业教育在高校的良性运行。创业是指不拘泥于当前的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要想很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创业所需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创业成功的目的。二是创业的商机要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去摸索和探寻。三是创业要能够创造价值。创业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创业教育是指传授给学生创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帮助学生实现创建一个新企业为目的的教育。广义上的创业教育是指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塑造创新型人格、强化创业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全面开展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激发创业热情,塑造大学生的创业品质,获取创业知识和技能。

(二)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虽然被教育部划分为独立的学科在普通高等院校单独开设,但由于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与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跨学科实践课程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达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就需要将创业教育与多学科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因此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创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所谓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在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知识体系融汇贯穿在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等各个学科的教学和实习实践中,让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主导思想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1+N>1”(1是指创新创业教育,N是指多个学科)的教学效果,让大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塑造创业品质,提升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一体的学科,需要与多学科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其教学目标,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借助学科教学拓宽创业教育的领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实现科技振兴、科教强国贡献力量。

二、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性

(一)创新性

创新性可以说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又可以说是它的本质属性,因为创业的本质就是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创新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创新性。在创业过程中组建新的创业团队、开发新的产品或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研发生产所需的新材料,或原材料的创新应用,突破旧的管理制度,采用新的管理模式,这些都是创新。按照约瑟夫·熊彼特理论,创新可以高度概括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等几个方面,创业过程中的创新几乎都可以归纳到这几方面,学者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展开创新方面的研究。

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这种模式是一种开创性的新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最先包含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中,2012年教育部正式把创业教育设为独立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大学生中单独开设。创业教育最初只是单打独斗,逐步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后来又提出课程思政,将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逐步过渡到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上,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学科专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跨学科教育等学科的交叉渗透,这种过渡是有着理论来源和事实依据的。这种融合的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将来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既有组织内创业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此外,创新性还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完成的创新作品中。同时将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结合,开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即为创新性教学改革。

(二)实践性

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可以从创业理念的实践性和教学模式的实践性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实践性。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可以理解为一种创业教育理念,它倡导的是结束创新创业教育单打独斗的场面,要让它依附于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专业教育和素质培养等,发挥整体效用,不要在哪个环节有所忽视,让这种理念植入教师和大学生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够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够培养合格和实用的创新创业人才,在正确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才能不偏离正轨。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属于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范畴,既然是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就要运用于育人过程中去实践和历练,教会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去检验其有效性,而在这一过程中所生产的“产品”就是一个个大学毕业生,他们毕业后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到实际工作岗位上核验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执行效果。

(三)综合性

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创业学、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心理学、财政学、财务管理和法学等多门学科的集合体,按照创业的步骤可以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新企业创办和企业生存四个阶段。机会识别阶段会涉及创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资源整合阶段涉及财务管理、财政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学科内容;新企业创办阶段会应用管理学、法学、企业管理等学科知识;企业生存阶段涉及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这些知识的交叉融合运用为创办一个企业提供了可能性。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体现为人才培养方案中各大模块的大综合,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跨学科修读课程+实践教学”七个模块组成的综合课程体系,每个教学模块又由若干具体课程组成,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综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教学”教育范式,更能体现其综合性,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入职补充能量。

(四)应用性

应用性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属性,高校培养出的一批批大学生是否符合各个岗位的需要是验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设定各学科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和高校专业的现实依据。大学生及由大学生创作的作品都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成果的应用性也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尺。以创新创业科研成果和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为例,无论是科技研究还是课题研究,衡量它们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成果的应用性,历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的获奖作品中,以实践应用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的作品居多,并且奖项级别较高。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未来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实现科教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推进。

三、大学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利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课堂教学永远是高校教学的主战场,大学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也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块主战场的优势,打响第一枪。明确课程设置是前提保障,科学合理地设计大学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在此过程中可以分两大模块来推行并进,一是创业教育模块,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在创业教育模块,可以开设创业基础、创业实战训练、创业案例分析、创业学、创业管理等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单设单列,授课形式可以是线上课程,也可以是线下授课。创业教育有其自身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在创业教育模块明确和细化创业教育的要求,才能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中,要将创业教育分别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创业教育的知识和理念,培养创新能力,挖掘教学方法。两大模块课程明确安排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时间安排有序进行。要保障课程如期进行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能有力实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把握好校企合作新形式

普通高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后大概有八成以上会进入企业就职,这些毕业生是否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拥有话语权,同时高校也有服务社会的职责,因此企业参与高校的教学活动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除了在课堂上大力推广外,还需要借助其他形式来增益其效果,其中校企合作就是一种有效的尝试方法。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最终都要到社会上去就业,接受企业的检验,如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就积极参与进来,提出企业的用人需求,甚至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接收应届毕业生去企业实习,这一系列过程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和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校企合作有效地检验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恰如其分地将企业、高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教育和通识教育等多学科教育的融合度,在实践中印证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同时,及时反馈教学中的问题,查找缺陷,制定补救办法,有助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如同粘合剂把高校和企业紧密连结在一起,作为利益相关者和目标共同体同步实现为社会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的,为社会创造价值,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三)抓好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整个大学期间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的有力证明。通过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的选取、毕业论文的撰写及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能充分体现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情况,能否为大学学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在此一举。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毕业论文要求选题新颖,具有创新性,研究框架独特,创新选取研究方法,毕业论文的创新点无不体现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毕业论文围绕自己所学专业选题和撰写,所以毕业论文本身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一部作品。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路清晰、表述完整、反应灵活、应变能力强,这些综合素质是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和跨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综合表现。论文选题主导思想要求积极向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能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这又是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例证,综合起来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现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证明,所以要紧紧抓牢毕业论文设计环节,进一步深化和践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向社会输送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综合仿真认知实习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和小长假等休息时间,到社会中的企业就职,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利用,找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目的是增加自己的阅历和实习经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真正走入职场奠定坚实的基础。综合仿真认知实习是模拟实际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模式,组建若干企业,设计企业的名称和LOGO,组建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设计不同的岗位,由大学生来亲自担任,模拟企业的原材料购买、生产、销售、广告投入、人员招聘、社会保险缴纳等,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安排到具体的岗位上。无论是真实的企业实践,还是校内进行的综合仿真认知实习,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企业运营和管理中,真实体验工作感受。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教师就鼓励学生在实习和实践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应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创新工作方法和管理技能,把创业教育过程中学习到的企业管理知识应用于实践。实习实践过程中无处不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和知识技能,是课堂知识的实践应用和检验证明过程,反过来又会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向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超学科”来啦
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