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中共阜阳市颍泉区委党校,安徽 阜阳 236000)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体现。显而易见,营商环境好企业就纷至沓来,营商环境差企业就避而远之。招商引资是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招商引资有利于快速聚集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地方经济。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1996年撤地设市,现辖临泉、太和、阜南、颍上4 县,颍州、颍东、颍泉3 区和县级界首市,面积10 118 km2,人口1 072 万,是安徽人口第一大市和全国5 个千万人口地级市之一,人力资源丰富,常年有680 万劳动力、300 万农民工。阜阳是享有盛名的百亿江淮粮仓和国家大型商品粮、棉、油、肉生产基地,以全国0.5%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的粮食,粮食年产连续多年超百亿斤。肉类年产量全省第一,黄牛、生猪和山羊出栏量分别占全省的1/4、1/6、1/5。煤炭已探明可采储量超过100 亿吨,年开采量超过2 000 万吨,是安徽四大煤化工基地之一。生态资源优越,全市有林地面积297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57%,现有颍州西湖、颍上八里河两处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6 万公顷。
阜阳市地处南京、合肥、武汉、郑州等大城市围空区,是长三角经济带和中原经济区的中间地带,以150 km 为半径,辐射周边人口5 000 万。阜阳是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拥有京九线最大的编组站,商杭、郑阜高铁正加快建设,加上规划的京九、阜淮徐、驻阜等高铁,“米”字形高铁贯穿全境,在中部地区地级市中具有唯一性,在全国也较为罕见。6 个方向的高速公路呈“井”字形在阜阳交汇,阜阳至霍邱至合肥、淮滨至阜阳至淮北、沿淮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淮河、沙颍河黄金水道通江达海,颍州港是皖北地区唯一的千吨级集装箱码头。4C 级阜阳机场为安徽省第二大空港,已开通航线16 条,2021年吞吐量超85.3 万人次。
阜阳是中原地区新兴的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基地,拥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承接产业转移、国家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皖北振兴力度加大和大别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等一系列国家和省政策叠加机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基本形成以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煤电化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七大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建成10 个基础设施完善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发展“大智造”产业;以生物技术为引领,发展大健康产业;以循环技术为支撑,发展大环保产业;以文化创意为特色,发展大服务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中央和安徽省明确阜阳新定位、赋予阜阳新使命,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从顶层设计描绘长三角发展蓝图,并将皖北地区纳入规划范围,对于推动阜阳等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市三省”间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纲要》提出支持皖北地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现代医药、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目前,商阜合、郑阜高铁同时开通运营,阜阳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阜阳一中新校区、阜阳机场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三水厂并网试运营。华铂科技二期、昊源化工苯乙烯等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近年来,阜阳市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从产业链上看,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企业数量较少,产业链条较为分散,不够集中,暂未形成产业集聚;从体量上看,阜阳市现有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稳定性较弱,规模较小,影响力不够;从创新链上看,集聚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多,规模不大,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导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小,生存本领不高;从项目储备上看,当前阜阳市的谋划项目不多、储备项目不足,导致新开工项目不多。
当地落户的部分智能制造类企业需要的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不能满足高科技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缺少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吸引高端人才的政策力度不足、优惠不大,长三角高端人才流动不到位。
从土地供应看,由于土地指标不足、供应不及时,存在项目等地的现象,影响项目落地建设;从厂房储备看,孵化园区厂房保障不足、储备不足,定制化厂房发展滞后,不能及时满足企业需要,导致项目建设周期长、投产慢;从基础设施看,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还有不少欠账,项目水、电、路、气的基础保障和园区内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从物流路线看,阜阳暂无直达长三角、珠三角的物流专项路线,导致企业物流成本较高,影响企业发展;从资金投入看,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产业发展资金保障不充足,影响土地征迁、基础设施建设,制约产业发展。
一是要突出招商引资。一方面要招大引强。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等重点区域,结合“433”主导产业,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吸引聚集一批配套企业和项目。瞄准世界500 强企业、大型央企、行业领军企业,着力招引发展带动性强、影响力大、产出效益高、拥有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招新引潜。瞄准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和科技型、创新型、孵化型、实力型等“三新四型”类企业,突出招新引潜,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高科技企业。
二是要突出招才引智。一方面借鉴先进经验。学习沪苏浙、合芜滁等地经验模式,不断转变招商方式方法,注重引进一批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通过吸引高端要素,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实现增长动力转换。另一方面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调整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在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切实把招引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作为重点招商任务。
一是推进集群化发展。重点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食品、能源化工、绿色建筑建材、现代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以骨干企业为牵引,以产业链条为纽带,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实现补链强链延链,建设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依托中心城区和临泉、界首、太和等重点县市,培育一批特色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基地。
二是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求,加快优化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污、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统筹规划园区综合管廊建设。搭建应用于园区管理服务和贯穿企业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优化园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功能。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批智慧园区。
三是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支持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阜阳经开区)及毗邻园区充分发挥靠近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实行集聚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区分类管控制度,完善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
关注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平台,要不断加强平台建设,切实提高引进项目承载能力。
一是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完成循环园区水、电、气、热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速推进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逐步解决基础设施滞后面貌,优先安排优质企业用地,积极争取土地指标,解决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
二是建设产业链“园中园”。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建设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和经济开发区、颍东经济开发区、颍泉经济开发区、颍上经济开发区、阜南经济开发区、临泉经济开发区七大产业集聚区。各集聚区根据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产业协同、环境友好的要求,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引导产业集群集聚,提高园区空间承载能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着力构建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三是做大做强金融平台。构建金融和资本支撑体系。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对引进机构、新设立支行和增加营业网点进行奖励。积极培育、引导企业挂牌上市,推动上市企业由区域性股权市场到新三板、创业板、主板上市,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强政银企的协作互动,拓宽融资渠道,丰富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开展基金招商、融资租赁等业务。根据阜阳市产业结构,招引一批知金融懂金融善用金融的专业化金融人才,做大做强金融平台,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阜阳、建设阜阳。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保险、会计、审计机构在集聚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动阜阳农商行对接资本市场,加大企业资金补充渠道。进一步健全投资基金体系,推动政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融合,吸引长三角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投资环境如同空气,只有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客商,要不断加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建立专业队伍。项目落地涉及要素多,牵涉的部门多,要沟通协调的事情多,多个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影响项目推进。从相关业务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建一支专业服务队伍,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实现企业开办“六个一”,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7×24 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推进“一网一门一次”全覆盖常态化。持续优化“皖事通办”平台功能,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精简办事流程,共享申报材料,提升联办效率,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
二是加强政策兑现。将投资鼓励政策落实到位,高效办理已落户企业的政策兑现和符合条件企业的兑现申报工作,真正让客商放心、安心,进得来、做得好。简政减税降费,加大集聚区及周边住宅用地供应,特别是增加租赁住房用地供应,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就业或创业人员提供一定的住房租赁补贴。
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长三角创新要素、创新资源对接,着力加强院所、平台、成果和人才引进,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市县领导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开展引进对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汇聚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动能,着力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主动对接“大院大所”。围绕产业和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开展与长三角高校院所联合攻关,有效破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技术瓶颈制约,突破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关键标准,解决产业核心难题。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大力引进和聚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科研成果的高层次团队来阜创新创业,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一是严格控违拆违。在政府产业支出构成中,土地征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违建乱建现象较多。严格控违拆违,有利于在根本上降低政府发展成本,加大针对产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支出。
二是加强纳税服务。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行政权责清单制度,明确政府职能边界。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下放初步设计审批职能和权限。加强检查核实,逐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把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切实落实到位。按照国务院“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部署,确保社保费现有征收政策稳定,严禁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坚决查处征管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部分小微企业缺少依法纳税意识,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宣传,提高企业自觉纳税申报意识;要强化服务,为纳税人提供咨询、辅导;要加大税收执法力度,为纳税申报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是盘活闲置资产。个别项目落地建设后,受市场环境、政策调整等影响,项目难以继续运营,致使政府资产闲置、浪费。要完善项目退出机制,及时清退慢建久拖甚至烂尾的“弱势”项目,重新安排高效项目入驻,提高土地、厂房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