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问题的思考

2023-01-08 12:40:46
智库时代 2022年3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英雄价值观

邱 琨

(海军潜艇学院)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和治国的重要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作为二十一世纪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知识群体,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对高等知识分子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具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我国正处在“变革”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就需要抓住重点、与时俱进。

一、积极开展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通过特色课程的设置实现中国梦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知识的学习,发展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主动性的实践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假期开展深入生活的实践活动,例如组大织学生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参观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等,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工作;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科技创新与发明等活动,使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所学的专业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认识,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进行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建议,为建设美好家园献计献策。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实践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和时代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紧跟党的步伐,把我党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学生。在现阶段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要内容,指引着所有学生与党和国家保持紧密联系。可以使用新媒体等丰富授课方式,以更为富有吸引力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其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必要条件,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的自信。”自信心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把中国优秀的文化、红色革命等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是培养大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式,是提升大学生爱国情怀、爱党情节的重要保障,促进思想引领。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需要有配套相关的管理制度作为体系保障,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为人员培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发挥老师和大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提升师生互动性。校园创造了实践的平台可以帮助和支持这两个主体主动参加到学术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来。一些高等学校将学术创新活动有效地融入到了教学环节,以奖品、学分、奖金、假期等方式来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学术科研活动中来。可以建立奖励机制,这样一来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与活动实践中来。提升校园的文化建设要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培养出能够传承中国梦的新时代学生。

加强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朝着积极的一面发展,大学生时期是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要坚定的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主要包括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育人平台,推进中国优秀价值观更好地进教材、进学校,使大学生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加强教师德风建设,应该发挥全体教师教育带头人的作用,成为培养与实践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者和示范者;可以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好爱国教育基地、品德教育基地、英雄纪念馆、历史名人纪念馆等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资源,让大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接受正能量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三)构建践行中国梦精神的长效机制

要在大学的教育体系中建立起培养大学生树立中国梦精神的有关制度,从而保证大学生能够持续学习中国梦的正能量精神。各高校要完善组织保障制度充分认识深化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当代高校思政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建立成熟的评价奖励机制,对努力实现中国梦想的先进个人予以充分的表彰,搭建起一整套认定、评测的体系制度。突出党员干部时代先锋队的表率作用,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引领机制。培育和践行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需要党员和干部积极表率作用,只有做到上行下效才能蔚然成风。一方面要把学习优秀理念、正能量精神融入到各级党委党组的学习计划和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中去,使全体党员干部能够领会精神实质,从而做到思想引领,在实际行动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要通过自我实践来感染他人,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引领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廉洁的良好氛围。要深入到大学生群体当中去开展宣讲活动,增进当代大学生的感情认可、理论认可和政治认可。

二、教育大学生崇尚英雄,传承时代精神

只有崇尚英雄才能够产生英雄,只要争做英雄才能够英雄辈出。中国以最高的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忠诚、执着和朴实的品格。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

民族文化需要传承,红色文化需要发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念,什么是英雄?为民族事业抛头颅、撒热血的是英雄,为社会主义发展鞠躬尽瘁的是英雄,为民众谋福利的就是英雄。自古以来,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南宋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流传千年,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的事迹传遍华夏;焦裕禄为一方百姓呕心沥血,等这些事迹还有很多,这都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

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国家的文化在中国大地相互碰撞,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某些消极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造成了不少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更有甚者走上了犯罪道路,因而大学生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尤为重要,我们所指“英雄观念”并非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应该富含“家国情怀”的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正确的价值理念。

(二)指引当代大学生实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方面的制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共同追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英雄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凝聚出来的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引导高校大学生认同并传承英雄精神,有利于引导高校大学生在具体利益选择、朋辈群体思想差异之上形成最广泛的共识,能够有效引领整合校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避免对历史认识不同带来的思想对立,形成融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三)引导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大学生是受高等教育熏陶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时代的弄潮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因而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在一定程度了代表了国家形象,大学生也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在突发卫生事件面前,新时代的年轻人勇往直前,为他们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民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这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引领着社会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让民众甚至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精神”,为和谐社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三、培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民族精神是华夏之魂,是中国屹立于世界不倒的根基。同样,理念信念是个人存活于世的根基,放眼华夏,千百年来我们所熟知的“英雄”,无一不是有着坚定的理念信念,“为中华崛起”是革命先烈的信念,他们之所以能够为中国奉献一生甚至是生命,就是因为他们坚定的信念在支撑他们;反之,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的人,往往都没有坚定的信念,被自身的欲望所打败,最终沦为阶下囚。因而培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信念不仅仅是对大学生负责,更是为社会主义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一)注重现实性,将大学生理想信念和社会及个人发展相结合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不少人出现了消极思想,这时候大学生是否能够坚定意志、百折不挠、坚持信念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大学生要将个人理想信念同个人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全国高校应对社会发展做出快速响应,结合社会发展设置、理论结合实际,设置能够满足就业需求的专业课程,大学生也应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课程,在立足社会的前提下,树立远大理想、崇高信念,不能仅满足于“眼前利益”而裹足不前,也不能因为实现“小我”而丧失“大我”。

当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紧紧围绕着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而展开,在满足了生活需求前提之下的理想才是最真实的,最行之有效的,也是最持久的。可以把树立理想信念的教育建立在为高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之上,为其谋价值的宗旨上。大学生只有实现了自身价值,被社会认可、接纳,才能更加“真实”的坚持远大的理想,理想总是遥远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因此高校教育更应该在保证大学生现实生存状态的前提下使大学生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而长期坚持不动摇。高校要争取的引导大学生区分根本目标和长远目标,使学生们既能看到美好现实,也能畅想美好未来和前途。各行各业都能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行行出状元、行行有英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从而使个人的现实理想与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有机的结合起来。全国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只有国家发展,自己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信念得到坚定,为坚持践行理想信念提供现实保障。

(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群体开展针对性的理想信念教育

当今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各种思想、各种元素充斥在大学生周围,每个大学生的自身情况不一样,发展规划、专业特长、认知能力、接收能力、家庭文化、品德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要认清当代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差异,针对不同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比如针对不同的专业我们的讲稿、授课方式都可能不同,理工科的学生善于思考,可以在教室里集中授课,可以结合钱学森、钱三强、袁隆平等的先进事迹进行教育,使得大学生感同身受;体育类学生比较好动,性格开朗,可以通过组织户外拓展活动增强凝聚力,并通过不同场景的模拟,帮助大学生通过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帮助他们树立成为理想;对于处在迷茫中的学生,可以通过小范围授课、一对一沟通等形式,先帮助大家敞开心扉,再通过心理疏导等形式是大家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应该给他们提供平台,留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比如可以推荐优秀书籍、优秀影片等形式来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

(三)提高实效性,多载体多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的发展,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为民众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样,教育事业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也开辟了新的发展局面。因而,我们要重视计算机、互联网、移动APP的作用,以信息化的方式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授课方式,更加有效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公众号、微博、论坛、校内、QQ群、抖音、视频会等网络媒体,建立起多方位一体化的网络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利用这种多方位的平台,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将教育文章通过互联网载体针对大学生群体快速传播,一方面是精准送达,另一方面的广泛传播。另外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视频、网络大讲堂等多种形式进行理想信念的视频传播,可以是视频直播,也可以根据历史文献有针对性的制造理想信念宣传片。大学生利用这样的形式可以实现移动学习,并且可以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的加强学习,突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逐渐做到从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良好的高校文化传播坚持理想信念的思想。可以在广场、操场、寝室、体育馆、图书馆、教室、食堂等显著位置悬挂校训、名人名言、警示语、历史名人简介、英雄事迹等励志文章。在全国高校软环境建设上提升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意识。可以邀请社会精英、知名校友等成功人士走进校园现身说法,通过报告、论坛、沙龙等形式和大学生们面对面的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通过自身经历鼓舞大学生坚持理想信念努力奋斗。在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大学生面对社会充满了迷茫,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成为领路人指引学生们前行。不论经历何种困难都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

在任何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保障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高校应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授课方式,创新管理模式,一方面不忘初心,另一方面牢记使命,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英雄价值观
英雄犬
环球时报(2022-10-21)2022-10-21 11:21:00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重走英雄路
昆嵛(2017年2期)2017-04-07 11:03:10
绛红英雄谱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5:26:35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