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婷
(泰安市中医医院)
会计检查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环节,是对各项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在会计检查方面仍存在国内外会计造假事件频发的现象,单位业务的扩大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大了内部管理难度,突显出了传统财务检查的局限性,导致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不完善、失信成本较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会计就是管理会计人员根据单位提供的相关经济资料和其他资料,采用科学的分析手段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单位决策人员根据这些报告中的分析,适当调整相应的策划活动,控制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体系不是简单的单位日常预算和财务报表,而是将单位的管理工作和会计的相关工作有效结合起来,这对于单位的过往情况分析更加直观,数据分析和对未来的趋势分析更加可靠,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当下的单位管理过程中,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进行优化,这是单位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优化也会促进单位管理的优化,有助于提升单位管理的效率,减少单位的财务风险,从而提升整个单位的运营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成和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良性轨道。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各领域的改革也变得更加难以操作,国家和政府的正常运行一刻也离不开各个事业单位的支持。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采用了集中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单位的内部管理风格相对缺乏灵活性,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对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造成了最严重的阻碍。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运用,有力支持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发展,显著提高了其管理水平,内部的行政管理机制趋于健康,单位财务信息管理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使得事业单位的政务工作可以高效完成。目前,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财务信息与单位管理没有密切的结合起来。财务会计管理完全围绕成本的核算展开,造成单位内部控制缺乏有力的财务数据支持。而管理会计工作在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管理会计的个性管理更加突出,其内部报告可以给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其特点和优势十分明显。在管理精细化服务与人性化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其工作效果对于强化事业单位的管理秩序可以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目前,事业单位的活动牵涉到了国家行政控制管理方面的内容。因此内部财务风险管控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与风险管理有效配合起来,可以给单位提供全新的经营发展理念,并大幅提高行政事务的处理效率。建立高效的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系统,这样不但可以加大单位风险的防范、管理和控制效果,还可以把单位运行的详细信息归纳起来,使得单位发展决策有了更好的参照物,单位的发展也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的社会环境。另外,事业单位在自身的行政成本的管理中,由于自身严重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直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所以事业单位改革必须把降低行政成本作为重点内容。在此背景下,单位内部必须科学有效地制订自己的预算,而管理会计系统可以对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有效地加以管控,对单位的财务预算的执行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核,及时发现并处置预算落实中出现的问题,使得财政预算的使用效能充分提高,极大地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压力。
单位每季度、每半年都需要进行会计检查,在单位进行会计检查后,后期存在重检查轻整改的现象。比如在单位进行年度检查后,记录了检查的范围和问题,但却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给出根本性的整改方法,导致在检查后也不了了之,领导层不重视,待下一次检查时,这些问题还是依旧存在,没有得到改正或更新,这就是在会计检查中缺乏闭环管理,如果没有将责任落实到对应的人员身上,那么后期难以进行跟进和处理,无法在问题中获得成长。
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操守对于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而言十分重要。但是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不够专业、岗位分工没有细化权责不独立,无疑加大了该项工作开展的难度。原因在于目前的专业院校学科设置时,没有专门课程教授会计学生实践,普遍缺乏实践的会计人员只能在现有的岗位上边做边学,不可避免的沾染上工作中所谓的“套路”,缺乏专业素质,同时有些会计人员受限于自身职业修养不足,又缺乏岗位责任意识,也没有严格遵守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法律法规的指引,习惯性听从领导安排,甚至不问青红皂白服从领导指示,对现有的内控法规置若罔闻,这一系列因素都使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工作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财务信息化系统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单位对于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管理没有明确统一标准,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经济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等都不太成熟。第二是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设备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支持。随着单位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业务量增加而带来财务信息处理难度的加大。第三是由于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了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也会影响到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阻碍其发展进程。单位财务信息化系统的不完善也影响到内控管理机制建设与实施效果。第一,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第二,会计电算化水平不高且应用程度低;第三,会计软件开发落后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滞后等因素制约着单位财会人员对信息处理能力及财务信息化系统运用的认识和操作上存在较大差距甚至是误解现象。
当前大多数单位仍旧沿用传统的财务会计方式,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太深,即使知道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应用优势,也不敢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信息化管理进程缓慢,还会导致传统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模式相互碰撞而产生大量负面影响,对单位整体发展造成阻碍。例如有的单位引入了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发展技术与设备,但管理方式没有改变,资金与人力支持不到位,使得人员管理与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产生矛盾,导致工作人员培训不到,操作不熟练,制约了单位经营与长远发展。
在每一次的会计检查工作后,及时地进行问题分析,深入了解其发生的原因,根据原因对症下药,制定整改方法和整改的时间,有效地提升整改效率,避免出现同样问题多次发生的现象。在整改过程中,也可以和其他单位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习交流更好的解决方法,形成PDC A流程,即发现问题后,及时地进行落实整改,并通过该次整改总结经验,后期工作流程中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极大限度地提升财务的管理水平和方法。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执行主体通常是会计部门人员,会计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成效。针对此问题,结合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新要求,业内普遍认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最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一是通过会计监督理念宣贯、组织内控理论知识培训、观摩单位会计监督实践学习活动、会计监督业务交流等形式,多渠道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促进会计监督人员转换理念,培养独立意识,同时使其充分掌握会计监督相关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以期更好的指导会计监督实践;二是加强普法教育。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法制教育,提升其业务素质,强化其责任意识,防范廉政风险;三是走出去引进来。事业单位由于长期体制局限,一成不变,一潭死水,不利于会计监督创新工作,在此建议试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广泛推动人员交流学习,外聘其他优秀单位的会计监督专家传帮带,带动本单位内部加强业务能力学习,给予一定配套鼓励;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举办单位间会计监督联谊会和比武学习,引导会计监督专项业务能力在交流中迅速提升专业能力。
内部控制是加强对单位内部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单位经济合法合规性的最后一道防线。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体制,加强落实纵向管理责任,职责分离,落实责任到人;设置倒查流程制度及嵌入式防控措施,保证内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管用,督促问题进行整改。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巡查的力度不断加大,可以将巡查工作穿插在内部控制中,修订《财务工作违纪违规问责管理办法》之类的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失信后的处罚条例。遇到违法违规事项时,核定问责事由,进行等级评定,最后判定违规结果并给出相应的处罚意见,加大相关人员的失信成本。单位员工面对失信案例时要有举一反三的思想,实现定期的自查自纠工作,检验流程制度及嵌入式防控措施有效性,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加强内外部监督的手段。广大投资人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弱势地位,要借助于外部的力量单位进行监督,依赖政府部门,如证监会、审计局、税务局等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单位境内境外资本运作的监督,确保上市公司进行合法合规的经济活动。
要求子公司严格遵照集团单位财务集中核算的相应要求与标准,优化自身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各项会计结算及报表生成工作,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建立规范化及系统化的管理流程,随着集中核算模式的实施,子公司财务核算由公司由集团财务核算中心统一负责,要求明确各个单位主体的责任。依据《会计法》的相应要求,明晰子公司与集团相应机构与负责人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优化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共同配合完成财务管理工作,设置相互牵制的财务会计核算岗位,构建财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促进财务核算的科学管控。及时检查分析单位会计核算操作流程是否规范、财务会计管理标准是否统一,要求采用集团单位统一的核算标准与核算口径,优化会计人员管理工作,加强对业务原始会计凭证的审核,避免出现原始凭证遭到涂改、造假以及信息失真等现象,避免出现两套账簿以及会计账户销毁现象,保证会计业务开展是会计人员的真实意思表示,避免出现受到指使、胁迫而涂改财务报表的现象,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行审核,确保符合集团财务管理制度。
当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单位进行管理会计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也是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将信息技术和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相应结合起来,以便于能够更好地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形成科学的可参考的数据分析报告,提升财务分析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提升信息管理技术的效率。由于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这也就要求相应的管理会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并根据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更新创新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管理会计体系和信息技术有效融合起来。
时代在发展,处在不同时代的人也需要转变观念,尤其是对于单位管理者来说,观念与认知的与时俱进尤为重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观念转变中要紧跟当下的市场发展形势,并做好预期管理的变革优化。例如单位的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观念,优化和创新单位内部资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等,不断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并加强新时期财务管理理念的应用,以促进新时期财务管理与单位整体经营管理更快更好地适应。另外,在单位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构建起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帮助单位规范自身财务行为,并不断提高单位经营管理的市场竞争力。
建立新的会计、统计核算体系,既能提高经济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又能为单位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保证单位发展有明确的方向,是实现会计、统计有效结合的前提。首先需要明确单位内部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所制定的决策和制度,保证内部所制定的会计制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核算准则。比如,单位应该严格要求经营活动的收入和支持程序,定期核查并及时定期向上级报告信息。在保证经济核算的正常、正规合法下,还要将各信息数据传达给统计部门,加强会计与统计工作的信息实时共享,全面推进会计工作。确保单位能有效地将会计统计工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单位财务活动资金的利用率,并使会计信息相互补充、共享。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指运用现代电子科技对日常的会计信息,管理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在单位进行经营决策时,两者相结合优势互补,信息精准就显得尤为关键,信息资源两者高度共享,从而使得单位员工的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单位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才能为单位提供全面、充足、真实的有效信息。
会计检查体系是维护我国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重点措施,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检查体系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未来要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的日常教育和培训意识,促使内部控制的完善,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与监督,切实提升合规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单位的稳步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