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的应用

2023-01-08 10:09:26汪毅俊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执法支队
门窗 2022年7期
关键词:投标工程量建设项目

汪毅俊 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执法支队

1 前言

招投标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一种商品交易行为,具体的商品便是“工程项目”相关权利的获得。作为一种国际惯例,招投标是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应用技术、经济方法、市场竞争机制多方作用下,买卖双方有组织开展的一种择优成交的方式。

但在传统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存在一些可能影响投标人公平竞争的问题,不仅导致优质企业失去参与工程建设的机会,还会因工程项目承包给资质不足的企业,最终造成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引发一系列对社会有害的消极事件。为解决上述问题,可在招投标阶段应用BIM技术,以保障工程质量。

2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结果不到位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招标单位在前期面向社会统一发布工程项目建设规划书等材料,所有参与投标的单位获得的信息理论上无任何差别[1]。投标单位根据相关信息,围绕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使用的材料、人员的配置等编制投标书,供招标单位(评标专家)审核。

在这个过程中,招标单位还需对多个投标单位的资质展开评估,最终找出各方面条件适配度最高的投标单位。通常情况下,投标文件由商务标和技术标两部分组成。

商务标的编制要素为:使用二维软件或图纸核算工程量。此种方式不仅会耗费编制人员的大量精力和时间,编制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不利于整体报价,对最终投标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技术标进行编制时,很多投标单位可能照搬照抄其他工程的模板,工程组织设计框架无法清晰反映本工程的技术难点,且对整个施工的动态计划、资金计划、专项方案的重视程度均不足。此类情况不利于招标单位精确审查投标单位的资质,容易埋下大量隐患。

2.2 各方对项目的整体理解存在差异性

传统投标书往往基于CAD 等二维软件进行编制,由于缺少空间视觉及相关信息,导致投标单位向招标单位演示工程规划设计情况时经常出现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现象为:参与招投标的多个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理解出现偏差,思维统一程度相对不足。

比如,一些投标单位在参与招投标的成员中,有些财务人员和行政人员,这些人员在工程建设方面属于“外行”,几乎无法看懂平立剖面图,甚至只能依靠想象评估整体效果。即使是专业技术人员,对二维图纸理解时,切入的角度不同,也会得出差异化结论。

2.3 常规招投标环节有关工程量精细度的控制水平不高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是传统招投标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招投标的准备时间相对有限,工程量精细度基本不会得到严格保障。除此之外,现代工程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外观形态的复杂程度日渐提升,与建筑物相关且在招投标阶段需附着在建筑物二维演示图上的信息量极其繁复,综合考虑下,常规计算方式已经过时。

在此种情况下,一些细微的错误极有可能衍生连锁反应,导致后续的数据均出现差错。如果按照错误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工程控制,极有可能造成大量额外成本投入,使工程项目的进展、审计、结算等工作均出现重大问题[2]。

3 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应用BIM 技术的重要意义

3.1 BIM技术简析

根据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给出的解释,BIM 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是指通过收集各项与工程相关的参数,加以整合之后,在工程项目策划、运行、维护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内,完成数据的动态共享和传递。

经由BIM 技术制造出的虚拟模型以三维广角形式呈现,能够使包含工程技术人员、行政人员、财务人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从多个角度精确解读建筑虚拟模型,保证所有人获得的信息、理解的内容均保持一致。

3.2 BIM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重要意义

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可以为招标单位、各建设单位在内的所有建设主体提供平等的工作基础,能够要求各个投标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完成工程项目规划编制。在此基础上,招标单位根据每一家投标单位给出的演示结果,选择性价比及契合度最高的方案,最终选定中标单位。

4 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应用BIM 技术的有效策略

4.1 基于BIM技术为全体投标人营造公平投标竞争环境

为尽量降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出现对投标单位资格审查不到位、为后续施工埋下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为全体投标人营造公平的投标竞争环境[3]。在传统的建设工程招投标阶段,很多投标单位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对整体施工流程、需要支出的费用的重视程度均相对不足。

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要求所有参与投标的企业均使用BIM 该技术完成建筑体外形、内部管线铺设、内部空间安排效果的规划。以此为基础,还需清晰编制工程量清单中应该涉及的内容。

经过上述流程,招标单位首先能够判断出各投标单位对BIM软件的应用熟练度。一般而言,应用熟练度较高的企业普遍使用该软件对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进展等进行全局追踪,能够体现相关企业的负责态度。如果不熟练则说明相关企业在工程规划设计、追踪控制等环节已经落伍,对该企业是否有充足的能力承担建设任务应表示怀疑。

4.2 基于BIM技术革新工程建设项目中标评估方式

4.2.1 招标图纸方面的革新

上文提到,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环节常规的工程图纸编制,往往基于CAD等二维软件,围绕多个角度绘制设计图,配以对应的文字。招标单位将平面、立面图提供给多家参与投标的单位之后,由于各单位技术人员在空间感把控、历史工程经验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故对相同图纸的理解可能天差地别。

一些优质单位在工程建筑规划设计思路方面无法与招标单位达成一致,导致编制的投标书与招标单位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最终错过合作机会,对双方来说都是比较大的损失。

而在招投标环节应用BIM技术,招标单位可以将招标图纸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动态呈现在软件的操作界面,不同的投标单位均可以灵活调整观察视角,仔细观察工程预期效果、与周边环境的结合度、建筑体内部多条管道线路的排布方式等,围绕自身存在理解障碍的内容与招标单位进行充分沟通,避免产生误会。

随着现代人对工程建筑功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建筑内部必须安装大量机电设备。在使用者“看不见的地方”,机电设备的线路一般被布置在专用管道之中。这些管道的横纵排布应该呈现出什么样的走势,相互之间是否能够做到“和谐共生”,均是有关单位必须重点考虑的内容。

管道排布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不同类型的管道在设计时发生交叉碰撞,或是在招投标阶段尚不明确,均可能导致后期的建设过程出现大量变更,延误工期的同时,还会造成额外成本支出。

利用BIM技术,在发布招标信息之前便可完成专业的管道模型排布设计,之后进行碰撞试验,找出潜在的碰撞点并予以改进,有效提高了设计水平。

4.2.2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工程量清单编制的精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招投标过程能否高效率、顺利地完成,也是招投标文件中重要程度最高的资料[4]。目前,我国招投标文件编制中,涉及工程量清单的问题为:容易丢项漏项、编制的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相比差异过大、清单项目特征的有关表述不够精确(配置的图文模糊、标注不明导致歧义等)。

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量清单编制后,可在以下方面实现革新。完成基础BIM模型建立之后,编制人员可以将模型直接导入配套的BIM算量软件中,运用软件自带的计算功能,在输入构成模型的各项材料的单价、型号等参数信息后,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完成对应工程所需的时间、需支出的成本等。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之前的设计阶段已经使用BIM软件完成了管线碰撞优化等作业,且根据相关结果对BIM模型进行了改进,故此阶段应用于计算的BIM 模型几乎可等同于工程竣工阶段时呈现出的具体建筑效果。

不仅如此,基于BIM 模型进行工程量计算时,全过程完全由系统逐一计算,理论上几乎不会出现遗漏某些工程项的情况,可大幅度降低后期施工时与设计方案不符、需要临时变更情况的发生率。

对一些单位而言,BIM 软件的应用尚不彻底,无法直接使用BIM 软件中自带的计算功能完成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考虑到这一情况,可采用如下方法进一步优化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过程。

比如,在完成BIM 模型的编制后,可以从网站上下载广联达GFC 插件。之后将BIM 模型倒入其中,经过格式转换后,生成GFC 兼容中转模型。将GFC模型直接导入GCL工程量计算软件,确定相关参数、模型整体构成、坐标数值等信息没有出现差错,可直接使用GCL软件完成对工程量清单的计算。

4.3 基于BIM技术提高招投标环节控制质量

对投标单位而言,使用BIM软件向招标企业演示本单位的方案时,可以全面提升招标单位对方案的理解度,同样可以避免误会。具体流程如下。

其一,与后续施工相关的内容。投标单位需要使用BIM 软件,对工程进展至每一个阶段时,已经完成的部分和尚未完成的部分进行说明,并对相应阶段应该呈现出的效果做出承诺,供招标单位留存并在后续施工期间加以比对[5]。

其二,预算成本及管理。不同施工阶段消耗的材料、对应材料的型号、成本、人力资源支出成本等内容均应单独、整体地分类呈现。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是,模型的准确率应该控制在预算要求范围内,施工图的预算BIM模型应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其三,施工现场布置情况可视化演示。众所周知,施工现场布置的合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程能否顺利进展,也能够直观体现投标单位项目管理水平。基于BIM技术,投标单位面向招标单位演示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时,首先应该呈现出整体的空间范围,之后依次完成分区布置,逐渐添加能够体现进展流程的施工动态路线。在此基础上,规划材料放置区、材料现场加工区、工作人员的生活区等,均需清晰显示在BIM模型之中。此外,投标单位的演示人员还需做好如下准备——对区域的划分原因进行说明。如工人的生活区与工地食堂之间的距离为什么不设置在临近的区域,本工程现场情况与其他工程相比存在哪些差异。只有使招标单位的工作人员信服,才能提高中标率。

其四,现场演示过程中应注重“5D”效果。基于BIM 模型进行现场演示时,最多能够呈现出三维效果,即二维平面的横向、纵向以及升级到三维立体的高度。除了这三项要素之外,演示人员还需同时给出招标单位非常重视的时间(工期)、资金(成本)信息。需注意,如果仅仅是在三维BIM 模型的基础上,配以演示人员的口头说明或是纸质文字显示,并不能构成真正的“5D”效果。具有强烈直观性的演示过程应该呈现出如下效果:动态演示工程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期间消耗的材料、人员配置以及对应的资金消耗情况。每一个分阶段分项工程的呈现方式均为如此,最终整合为工程全过程效果。在这样的动态演示之下,工程进展至任何阶段时,对应的信息都能够以直观的数字形式加以呈现,会大幅度增加招标单位对方案的理解程度,中标概率自然会提升。

5 结束语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三项基本特性。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参与投标的建设单位使用BIM 软件技术,动态演示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效果,能够清晰体现各家投标单位的综合能力。

招标单位面向社会发布的工程项目信息完全一致,在看到各家单位演示的结果后,从中择优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单位,将之确定为中标单位并与之开展后续合作事宜,既能够保证招投标的公平性,又能够对工程项目最终呈现出的结果有基本了解。在招投标阶段如果能够切实达到上述目的,工程整体建设水平同样会得到保障。

猜你喜欢
投标工程量建设项目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49:14
浅析投标预算风险的防范
EXCEL在零星工程量计算中的应用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1:03
军工企业招标投标管理实践及探讨
中国军转民(2017年7期)2017-12-19 13:30:06
工程量清单在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20:01
造价预算中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应用分析
河南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