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各主要阶段衔接问题与解决策略概述

2023-01-08 10:09:26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门窗 2022年7期
关键词: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师

江 挺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1 前言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主要的阶段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三阶段设计”或者是由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两阶段设计”。无论是两阶段还是三阶段的设计模式,都存在着方案构思和施工图落地这两者之间衔接的难点。在建筑界里,经常会有业主抱怨方案的效果图描绘的奇妙构想,到了建筑竣工被修改得与当初设想大相径庭。这当然有夸张和讽刺的意味,但也给设计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设计命题,即如何衔接方案构思和施工图设计的关系。

众所周知,建筑方案设计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将虚化的设计概念变成实体的设计方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的侧重点是打造建筑空间造型的亮点并满足业主的使用功能要求。而对于施工图设计来说,则是由天马行空的方案构思落实到现实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的重点是优化方案构思,使之能在满足现行设计规范的前提下交付施工方并将其落地实施。可以把施工图当作一个建筑的说明书,是方案与施工单位沟通的媒介,是将方案翻译成施工单位能够理解的图示语言的过程[1]。

可以看出,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正因为如此,极易造成两阶段的设计脱节:方案设计师只想着奇特的建筑造型,忽视了项目的可实施性、经济性等,有时甚至违背了建筑规范和标准,最终项目难以落地实施;而施工图设计师则在被各种设计规范约束的同时,又难以协调各专业之间的矛盾,有时又被新技术的高成本和长周期所制约,转而妥协技术难题,建筑方案变成了各专业间折中的产物,以至于落地后原本精彩的建筑空间大打折扣,没有完全体现方案设计的初衷。各专业设计师付出了大量精力,却没有让精彩的建筑最终百分百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 原因分析

2.1 方案阶段对项目可实施性把握不足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设计有着独特的艺术创造属性。要求建筑设计师具备相当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熟练掌握建筑艺术的创作手法,善于对形式、空间形态运用艺术手段进行加工。在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阶段,无拘无束的自由发挥,能够激发设计师的创造力,呈现建筑的新颖和独特的空间及视觉美感。

但与此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方案设计师因缺乏实际经验及生活阅历,仅仅把建筑设计作为奇思妙想的试验场,作品本身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落地实施。这一类的建筑创作可能在方案阶段抓住了业主的眼球,但在后期却因为国家规范、技术标准、实用性、可操作性等因素难以按原设计构思实施;或者是实施后代价过大,违背了经济性的要求,造成浪费;甚至因为难以落地而暂缓甚至取消项目的立项。有一些方案过分看重立面效果,忽略了实际作用,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给现场施工造成很大障碍,甚至出现施工图设计也存在困难的情况[2]。凡此种种,都是因方案未以实用性为原则,只追求内部空间和立面造型的炫技,为了博人眼球的标新立异,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设计过程问题的直接反应,这同时也对方案阶段设计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2.2 施工图设计阶段被现行规范约束

施工图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落地实施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方案构思作为基础,与此同时,一切都将围绕着满足规范标准、方便使用、利于施工的要求展开。这其中往往容易产生误区,即一些施工图设计师将规范作为执行标准。这容易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忽视了方案设计的精华,难以抓住方案设计师的良苦用心和初衷。到了项目竣工投入使用,这些当初被精心打造的空间形态被调整得面目全非:大气的中庭往往变成了小气的挑高层;丰富的外立面造型线条被简化成了单一的横线条或者竖线条,没有了线条之间丰富的尺度关系。业主经常反映效果图和施工图大相径庭也就不足为奇了。另一个问题则是对于规范的理解,设计师往往将规范条文字斟句酌,有时是百分百的机械式照搬条文,而有时又变成了一律奉行从严执行的教条原则。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遇到“应”和强制性条文之类一律贴着条文下限走;而到了规范推荐的“宜”,则又变成了熟视无睹。殊不知规范条文仅仅是设计的红线,是国家对于这个行业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低的标准要求。如果仅仅是满足规范标准,建筑的品质可能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方案设计时的高标准和创造性。因此,机械地去照搬规范条文,往往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平庸的合格品,谈不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谈不上设计之美,谈不上精品,更谈不上对于一个城市面貌的贡献。

2.3 方案与施工图两个阶段之间衔接薄弱

现在的建筑设计市场,一些建设单位一般将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交由两个团队相对独立完成,这样有利于发挥各自团队的优势。方案设计公司有着较多的方案设计案例,经历过不同业态的设计处理,对于处理空间、功能、造型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也很少受到理性思维的限制和经验主义的束缚。建设单位一般也较青睐这类公司为他们打造一些精品建设项目,这样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满足其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而施工图设计单位因为有较为成熟的施工图设计团队,对于项目满足各类规范、落地实施、处理施工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从而能够让项目在保证满足国家规范标准的前提下,满足经济性的同时落地竣工运营。但这毕竟是两个独立的团队,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设计阶段。

其中,方案深化阶段就成为联系二者的纽带。方案深化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项目最终的效果。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设计单位应选择合理的技术管理与人员组织模式,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统筹解决创意与技术、功能与交通、结构选型、设备系统与管线、防火与疏散等技术重点与难点[3]。有些业主反映在方案深化阶段两个团队互相扯皮推诿,配合度较低,方案团队没有提供相关设计的表达,缺少对施工图团队的技术交底;而施工图团队则完全按照自身的理解进行深化,对方案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虽满足了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但还是背离了方案设计的初衷,造成方案的完成度不高,给业主也带来了较大遗憾;而有些业主则反映在方案深化阶段,由于方案阶段设计完成度不足,许多指标不能满足要求,甚至有些未完成的部分让施工团队凭感觉猜想,造成了施工图团队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调改,既需要满足规范要求,又要满足规划指标要求,使得方案可实施性较低,从而给业主、方案团队、施工图团队三者之间带来了困扰和矛盾。从宏观角度来说,这对于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 解决策略

以上三方面是对于此类问题产生做出的初步分析。针对这些原因,也提出相应的,简要概述如下。

3.1 加强方案团队的施工图设计概念

方案设计阶段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这其中对于设计想法的反复推敲,必然伴随着每一次转瞬即逝的灵感闪现而显得弥足珍贵。在这一轮轮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直至完成最终的作品的过程中,必然不能完全受制于规范、标准的思维束缚,否则方案构思将裹足不前。但建筑设计毕竟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它必须建立在科学、逻辑的基础上,同时受到国家规范及标准的约束,最终形成一种可供人们安全、便利使用的产品,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毕竟,建筑物最大的属性落实到最终是实用性,这与纯粹的艺术作品的观赏性有着极大不同。艺术创作有时可以建立在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之上,但建筑设计不能依照着自我理想而形成空中楼阁。这就要求方案设计者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了解、掌握相应的规范、标准、设计原理,满足实现的可能,守牢人们使用安全的法律最底线。不能为了某一个奇思妙想,而把其他方面置于诸如安全的红线之外,这就背离了设计初衷。这种“空中楼阁”使得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无从谈起,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不合格品。因此,方案团队必须认识到建筑创作的红线与尺度,这样才能使构思成立。否则,再理想化的方案也无法得到科学和逻辑的支撑,也无法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空间产品。

认识到问题所在,就可以对症下药。提高方案团队的施工图设计概念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让方案团队时常穿插施工图设计,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这种方法使设计人员成长很快也很扎实。再比如通过诸如方案评审的过程把控此阶段的设计质量。为系统评价方案设计是否满足建设方需求,需各专业人员通过会议讨论的方式完成方案评审,此评审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专业负责人积极参与[4]。这样的好处是节省设计周期,效率较高。总之,加强对方案设计团队的施工图设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有效的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加强施工图设计团队准确把握方案设计理念的能力

施工图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将“建筑方案”这个原材料加工至成熟落地至关重要的过程。施工图团队的设计师在拿到方案图纸后,要根据国家规范、标准及各种细节的推敲,加工完善整个建筑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的侧重点不再是强调奇思妙想,而是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去实现建筑方案。但很多时候,设计者并不会去关注建筑方案所表达的重点,而只是强调诸如规范、标准的生硬套用,有时甚至是不惜修改原设计的精华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此过程并不能称之为施工图设计,而只能算作规范、标准在某个工程项目中的“硬着陆”。施工图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前充分领悟、理解原方案的逻辑关系和构思表达的重点所在,设计中应该灵活运用规范标准,将整件建筑作品打磨好,充分展示建筑作品的亮点,并使其落地运营,满足人们的空间趣味性和功能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一件好的建筑作品。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施工图设计师必须去透彻理解方案设计的重点和各层次之间的内在关系,打牢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功,必须有设计的思想,而不能将自身变成绘图员的角色。同时,在设计前,方案团队也要对施工图团队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阐明整个设计过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使方案团队读懂其中的逻辑关系,使之在后续设计中不走样。因此,施工图设计团队必须在掌握规范标准这些硬实力的基础上,还要打造准确把握方案设计理念这类的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施工图设计的自身作用。

3.3 重视方案深化阶段的作用

方案深化阶段的作用其实就包含在上述两点之中。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即站在建设方的立场上,这类问题则是整个设计过程的管控问题。方案深化,既然作为一个阶段存在,不可避免的要求建设方履行其设计管控的职责。

如果方案团队和施工图团队由同一个团队负责,项目负责人也是由同一个人担任,建设方对这个阶段的管控过程也许会轻松一些,毕竟两阶段的衔接会比较顺畅。但如果是两个不同的团队,则需要建设方加强方案深化阶段的沟通协调与技术管控,毕竟有时深化阶段对于整个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深化阶段需要相应拉长设计周期,但可降低房屋造价10%~20%,经济效益不言而喻。笔者曾遇到过某个地产项目,方案团队提供的造型设计较为前卫,经济代价较为高昂;与此同时,整个小区的面积指标也未在方案深化阶段进行校核,导致施工图设计之后,大量的屋面机房面积超出了标准,造成容积率超标、部分楼栋高度也超高的情况,只能在后续阶段大量修改设备机房设置,造成整个设计过程的反复,也就谈不上整个的设计品质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方其实是有方案深化阶段管控的自觉性。不让方案和施工图脱节、避免设计出现失控,同样也考验着建设方的管理水平。建设方不仅要站在自身的立场上,也要在方案和施工图团队的角度去看问题、理解问题,这样才能在管控环节上使上述环节变得顺畅,努力打造团队协作的有利环境。

4 结束语

以上对目前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方案与施工图设计脱节现象的简单概括,并提出了解决的出发点。对于方案设计者,掌握相关的规范和设计原理是整个构思过程的基础;施工图设计团队在使其落地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规范标准,而要理解领悟建筑方案的重点所在,从而灵活运用规范,使其满足大众的审美和使用要求;对于建设方,要重视方案深化阶段的作用,积极管控,避免失控。

总之,设计的过程考验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设计者和管理者的职业水平。整个的设计过程,是由建设方和方案团队、施工图团队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上述几方共同努力,积极沟通协调,不推诿扯皮,才能将建筑作品最终完美地呈现出来,实现每一个设计参与者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幼儿100(2022年37期)2022-10-24 01:52:52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房地产导刊(2022年1期)2022-02-28 08:11:00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智能制造(2021年4期)2021-11-04 08:54:28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我是小小设计师
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一种快速固定夹具的方案设计
设计师访谈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推荐一个设计师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