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陶瓷艺术介入公共景观空间的特性表达研究

2023-01-08 08:45:21李建建武夷学院艺术学院
建筑与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陶瓷公众

文/李建建 武夷学院艺术学院 硕 士

1 当代陶瓷艺术与公共景观空间概述

1.1 当代陶瓷艺术

当代陶瓷艺术发源于20 世纪中叶的美国,一群青年艺术家热衷于陶瓷艺术肌理的质感和釉色的美感,并着重于将公众的情感融入其中。受到现代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摆脱了以往陶艺实用性的枷锁,更加注重对现代社会宏观环境的反思和协调。

介入公共景观空间的陶瓷艺术是涵盖了景观艺术与陶瓷艺术的综合艺术[1]。它并非艺术家表达个人思想价值的作品,而是在材料学、建筑美学、景观设计学等学科之上,依据公共景观空间的特点思考并设计出来的作品。公共景观空间的设计除了要满足社会公众的心理需求之外,还要考虑与景观空间主要功能的一致性[2]。当代陶瓷艺术要介入公共景观空间,然后融入公共景观空间,进而改善公共景观空间,美化公共景观空间的功能。

1.2 公共景观空间

公共景观空间是大众可随意使用和参与的开放性自然或者人文景观空间(如:公园、道路、广场、住宅区等),主要由不同的景观根据其自身的特性和功能,通过恰当的位置安排组成一个整体的公共环境,对公众释放出巨大的吸引力,提供舒适悠闲的环境,使大家身在其中的时候明显地感到身心愉悦。其中自然景观空间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山川河流等客观物质组成的公共空间,人文景观空间则是指公共空间中历史演变所积淀的艺术结晶,涉及宗教文明、文化艺术、民间风俗等众多领域,依托于名胜、园林、宗教建筑等介质空间,极具地域文化特色。

1.3 当代陶瓷艺术与公共景观空间的关系

当代陶瓷艺术与公共景观空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关系[3]。公共景观空间拓宽了当代陶瓷艺术的展示渠道并为它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环境。而当代陶瓷艺术在丰富了公共景观空间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的同时,凸显了它在公共景观空间独特的位置和影响。相对于公共景观空间中的木材、玻璃、石头等艺术材料来说,陶瓷艺术作为自然界中土跟火结合的产物,具有特殊的亲切感和古朴的质感。当代陶瓷艺术介入到公共景观空间之中,拉近了公众生活与陶瓷艺术的距离,使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更加贴近自然。把当代陶瓷艺术从艺术家小众、自我欣赏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步入了大众生活的范围。公共景观空间因为当代陶瓷艺术厚重的纹理质感和五彩斑斓的色调,而充满了热忱愉快的情调。

2 当代陶瓷艺术在公共景观空间中的介入形式

2.1 陶瓷艺术壁画在公共景观空间的介入

陶瓷壁画艺术在我国的北朝时期就开始出现于佛教石窟中。因为陶瓷耐腐性强,即使历经百年沧桑,仍然完好如初,诉说着它古老的历史。壁画所展示的内容,记录了曾经的中华文明,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21 世纪物质充足的今天,公众早已经摆脱了对生存的需求,内心迫切需要精神层次方面的满足。由于陶瓷这种材质耐用、易洗,视觉效果好,而且能够展示更多的题材和内容,越来越被广大设计者所追捧。陶瓷艺术壁画普遍应用到广场、街道、公园等公共景观空间之中,既能美化公共空间、展示现代文艺气息,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如井冈山革命纪念地的浮雕壁画《井冈山》,人们在欣赏浮雕壁画的时候,无不被它所展现的恢弘的革命气势所震撼。

2.2 陶瓷艺术雕塑在公共景观空间的介入

陶瓷艺术雕塑介入公共景观空间时,用它三维立体的造型向公众展现了雕塑语言的艺术吸引力。它在设计时与周围建筑、当地文化等协调一致,所涉及的题材内容往往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其造型各异、色彩丰富,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触摸、倚座、攀爬。相对于以前的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来说,陶瓷艺术雕塑摆脱了以往雕塑的沉重,让人们在接触它的时候感受到较强的亲和力。作为公共景观空间中一道特别的风景,陶瓷艺术雕塑既多元化地丰富了设计方式,又展现了城市文明的精神内涵。

2.3 陶瓷艺术砖在公共景观空间中的介入

陶瓷艺术砖虽然是用于建筑物的外表装饰,但在介入公共景观空间的同时也展示了它朴实而不浮华的艺术特色。在上世纪末陶瓷艺术逐渐兴盛的时代大潮中,介入到公共景观中的陶瓷艺术砖,作为“砖”的实用性慢慢地被它的艺术价值所取代。在公众眼中,是从一块砖变成了一件艺术品。其外表的色泽和肌理感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风格进行调整,与周围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相较于老式传统砖块整齐划一的排列方式,它可以通过随机组合制造出不同以往的空间感,砌筑方式的差异组合,加倍地凸显了陶瓷艺术砖的文化美学价值。

3 当代陶瓷艺术介入公共景观空间的特性

3.1 民族性

介入公共景观空间的当代陶瓷艺术只有深深地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才不会在万千艺术形式中被淹没。陶瓷艺术从古老的野蛮文化走向当代文明社会,横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呈现出了源远流长的民族特性。公共景观空间中的陶瓷艺术作品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追求,刻上了时代文化的烙印。

3.2 公共性

由于人类作为社会群体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陶瓷艺术作品必然能够在同公众互相交流的环节中体现出其公共性的特性。陶瓷艺术作品介入到公共景观空间中,注定不会为独立的个人所赏析,而是要接受来自于公众的评价与欣赏,反映出公众的审美特质。当代陶瓷艺术介入到公共景观空间之中,不是为了出于极致的艺术追求,把陶瓷艺术打造成当代艺术的表率和典型,而是因为社会这个大环境将所有的公共艺术齐聚一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艺术形态,通过艺术的途径,使很多公众在越来越冷漠的社会关系中,为了相同社会利益而打造出一片公用的景观空间[4],让大家在这个公共空间里从心理和生存需求上感到满足,然后尽情地享受愉悦生活。

3.3 实用性

介入公共景观空间中的当代陶瓷艺术有别于观赏性陶瓷艺术,它意识到公共群体是城市主体,在设计之初就从公众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打破以往单调的艺术展示功能,赋予陶瓷艺术更多的感官、行为和情感体验,将大众对公共景观空间特征的理解融入到陶瓷艺术中,进而实现所在公共空间的实用价值。

3.4 协调性

关于协调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代陶瓷艺术材料的造型、工艺、釉质颜色在外观视界上与周围景观空间的相互照应;二是当代陶瓷艺术展现给公众的内在的文化情感价值同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之间的一致性[5]。这两个方面依次递进,缺一不可。追求外观协调的同时,也要牢牢抓住城市的个性符号。这样的陶瓷艺术完美地融入了公共景观空间,传承了所在城市的艺术脉络,拥有极强的艺术感染效果,更加纯粹地展现出人们内心最深处的艺术理想。

3.5 地域性

但凡是一座特色鲜明的城市,其公共景观空间必然承载了它特色鲜明、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6]。当代陶瓷艺术介入公共景观空间时,依靠自身的自然特质以及强大的塑造性,根据所在城市大众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水平,以载体的形式对所在城市的特色进行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创新,避免了将公共景观空间建设为千篇一律的庸俗样式,充分地体现和保护了公共景观空间所在的城市和它独特的地域文化灵魂。

4 当代陶瓷艺术介入公共景观空间特性的表达

4.1 特性表达的基本原则

4.1.1 整体性原则

作为公共景观空间中的重要部分,陶瓷艺术作品不会脱离整个公共景观空间而一枝独秀。介入到公共景观空间时,不管是通过地面砖、雕塑、壁画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需要注意与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协调一致,让陶瓷艺术自身的釉色、大小、造型、肌理等与景观空间相匹配,还要考虑到公众的审美水平和方向,在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得到大家肯定的同时完美地展现出陶瓷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韵味。

4.1.2 色彩性原则

在公共景观空间周围的自然环境衬托下,当代陶瓷艺术自身丰富多彩的釉质会展示出它特别的美感,同时它多元化的釉色又反衬出景观空间环境的色彩情调。陶瓷艺术作品自身的质地感受和纹理釉色,往往需要根据所处的公共空间因地制宜。设计师搭配选择艺术色调时,在考虑陶瓷艺术作品内涵展现的同时也要侧重将它融入到周围的景观空间之中,以便达到和谐一致的效果[7]。

4.1.3 生态性原则

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和内在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公众越来越重视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融洽发展。对于陶瓷艺术作品来说,在保护公共景观空间生态环境的同时还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生态景观价值的维护,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展现出陶瓷艺术作品的魅力。设计师在设计陶瓷艺术作品时,要尊重自然,探究出生态环境的生存规律,深入地了解公共景观空间内的生态环境,并找到该生态环境依托于景观空间生存的方式,进而将它们按照自然规律衔接到一起,避免对景观空间进行盲目地改造和设计,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共景观空间的养护成本。

4.2 特性的表达方法

当代陶瓷艺术介入公共景观空间的特性表达,应该既有公共景观空间中艺术作品的共性又要突出自己独有的特性。挖掘出特性的表达方法,能够为介入公共景观空间的陶瓷艺术设计指明方向,便于设计师完美地将陶瓷艺术的特性表达给公众。

4.2.1 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

公共景观空间具有非常大的使用和欣赏价值,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美化并塑造着城市的形象。公众对于艺术美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持续转变,并将这种变化运用到公共景观设计之中,对介入其中的陶瓷艺术有着独特的策划和造型主张[8]。从某种层面来讲,当代陶瓷艺术在公共景观空间中的表现形态也反映出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大众是陶瓷艺术能够源远流长并不断繁荣的推进者,陶瓷艺术介入公共景观空间的同时也应该把对公众的关怀与尊崇做为发展的第一要义。充分发掘城市独有的人文特征,谋求人与自然融洽的发展关系,满足大众日益多元的需求,并逐步培养大众对陶瓷艺术设计价值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2.2 维护并改进陶瓷艺术生态环境

当代陶瓷艺术文化价值深厚、表现形态各异。每一种陶瓷艺术形式都携带着历史文明与文化基因[9]。当代陶瓷艺术是写好陶瓷故事的重要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跨出国门的形象代表。在公共景观空间设计时,我们要把当代陶瓷艺术生态维护好、发展好,在原有基础上传承与创新,留住陶瓷艺术独有的文化记忆,使当代陶瓷艺术的文化群落在公共景观空间开发中维持生存状态均衡的环境。

4.2.3 兼顾陶瓷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陶瓷艺术介入公共景观空间从广义上来说,它是在美化居住环境,更是在引导、提升公众的行为与素养,进而提高整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在文化品位以及文化内涵两个方向重点突破,不断提升,实现当代陶瓷艺术与景观空间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交融。倘若要凸显当代陶瓷艺术的特性,就应系统地了解当地公众的风土人情、陶瓷记忆等,对陶瓷艺术的延续与发展进行保护与指导;在公共景观空间设计时着重陶瓷艺术的运用,加强辨别与维护的能力,弘扬并尊崇当代陶瓷艺术,避免陶瓷艺术因为遗忘而感到惋惜;应该尊重公共空间文化发展规律,并将当代陶瓷艺术与所在地的城市风貌相结合,打造一个条理分明、协调一致的公共景观空间。

结语

当代陶瓷艺术介入到公共景观空间中,体现了人们对多样化艺术表达形式的渴求以及精神世界迫切需要满足的状态。作为公众与公共景观空间的沟通桥梁,当代陶瓷艺术帮助我们与公共景观空间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交流关系,一定程度上使公众的生活空间得到了精神方面的升华。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陶瓷公众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4
陶瓷艺术作品
景德镇陶瓷(2017年2期)2017-05-26 17: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