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吴限
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地方部门下发《价格提醒告诫函》,突击检查等,重拳出击整治雪糕乱象,让其无处可藏
夏日炎炎,打开商超冰柜,一股凉气扑面而来,琳琅满目的雪糕很诱人。不过,等你选好雪糕准备“大快朵颐”,结账时或许会遭到“当头一棒”:一根雪糕的价格高达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而不是几块钱。然而,这样的价格很可能并没有明确标示出来,有不少网友调侃“这种雪糕最解暑,还没拆心就已经凉了。”
近日,“雪糕刺客”一词频频登上热搜,“雪糕刺客”是“天价雪糕”的代名词,专指那些隐藏在冰柜里看似平常,但当你付钱的时候会用它的价格“刺”你一下的雪糕。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地方部门下发《价格提醒告诫函》,突击检查等,重拳出击整治雪糕乱象,让其无处可藏。
近日,家住北京东城区的李先生“遛娃”时张罗小区里几位小朋友吃雪糕,结账时发现小朋友们挑选的八支雪糕竟然要三百元,着实令他大吃一惊:“我记着小时候雪糕不就一、两块钱么,现在怎么这么贵?”这个夏天,不少消费者冒出了和李先生一样的疑问。社交平台中,“雪糕刺客”“雪糕价格是为了消灭社恐”等热梗频出。
在市区的一家超市,记者看到冰柜里放满了雪糕,种类繁多,冰柜的玻璃盖上贴有价签。价签显示,这些雪糕的价格从1 元到20 元不等。但在大多数小超市和小卖部里,雪糕没有明码标价,不同品牌雪糕集中混在一起,只有结账时才能知道具体价格。一家连锁便利店的负责人说,价格较高的雪糕销量不差,“冷柜空间有限,我们基本不会去进二、三元的雪糕了,价格高的雪糕毛利高,我们赚得也会多一些。”
为何雪糕能贵到“刺人”?究其根本,原本几元的雪糕摇身一变成了“奢侈品”,背后离不开资本的推动。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冰淇淋行业市场规模也在逐年上升。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的统计,2021年,中国冰淇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600 亿元,比2015年翻了一番。可观的增长潜力,诱使资本纷纷将眼光瞄准这一赛道。据央视财经报道,2017年~2021年,我国每年平均有超5000 家冰淇淋相关企业成立,今年以来,已新增3000余家冰淇淋相关企业。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雪糕市场,年轻人一直占据着消费主导地位。讨好和满足年轻消费者就成了头等大事。为此,各大品牌商把更多资金和精力放在了产品形象包装、平台和流量推广上,在营销套路和层层包装的烘托下,网红雪糕的身价顺理成章地水涨船高。
针对“雪糕刺客”,市民王女士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一家小超市买雪糕,随手在冰柜里拿了一个,结账时发现竟然十几元。当时还有其他人排队结账,我不好意思再放回去,只好买了。这是我吃过的最贵的雪糕。”很多市民认为,“雪糕刺客”之所以能“刺”痛消费者,一方面因为价格高出预期,另一方面因为商家未能做到明码标价。
业内人士分析,被冠以“刺客”之名的雪糕们,充分利用了人们对雪糕价格的不敏感以及羞于拒绝等人性弱点。很多“雪糕刺客”并没有让人产生距离感的华丽包装,也没有明码标价,消费者往往在结账时才得知其真正价格,但为时已晚——如此违背消费者意愿的操作,虽然一时割了韭菜赢了销量,却失了人心。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雪糕刺客”们的手段被知晓,消费者也开始回归理性,一些坚持良心价格的“雪糕护卫”开始走红。所谓“雪糕护卫”,是指味道不错且价格公道,可以放心购买的那些雪糕。京东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售3 元~6 元的冰淇淋销售额较去年同比增长近40%,而15 元~20 元高价产品的销售则降低了64.3%。其中原因除了消费者对“雪糕护卫”的青睐外,也少不了线上购买渠道的加成。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利应该得到进一步落实,在雪糕销售端的醒目处应对产品进行明码标价。
除了消费者的奋力对抗,国家层面也新规亮剑,整治“雪糕刺客”乱象,7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明码标价是指经营者在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依法公开标示价格等信息的行为。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价格欺诈是一种欺骗性价格表示,经营者通过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使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违背真实意愿与其进行交易,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将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列为价格欺诈行为。
在标价内容方面,《规定》第七条明确,经营者销售商品应当标示品名、价格和计价单位,提供服务应当标示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价格或者计价方法。《规定》第二十二条还明确,经营者违反有关明码标价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我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相关媒体评论称,“雪糕涨价不是新现象。高价雪糕通过原料升级、独特口味、别致造型、跨界联名等方式推陈出新,满足更加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的路子。但一些雪糕为何成为‘刺客’?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销售者不明码标价,由于标签内容不完整、货签不对位,消费者很难迅速知晓价格,容易误买。近日正式施行的《规定》要求经营者以显著方式明码标价,一定程度上堵住漏洞,避免高价雪糕‘浑水摸鱼’。”
“佛山顺德区4 家商店未明码标价被责令整改。”“江苏常州武进区市场监管局湖塘分局发现部分商铺未在冰柜周围张贴雪糕相关价目表,相关负责人被约谈”“上海奉贤区市场监管局对雪糕开展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小卖部、超市、冷饮批发店等市场主体在销售雪糕过程中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
随着《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的发布,全国各地积极展开了针对“雪糕刺客”的相关行动,一些对雪糕模糊标价甚至不标价的便利店、商超受到相应处罚,“雪糕刺客”的施展空间也大幅缩小。
7月9日,广州全市开展“雪糕明码标价”专项执法行动,着力整治雪糕销售市场不明码标价、标价混乱、价格欺诈等问题,制定了最新《价格提醒告诫函》,及时派发给相关经营者,督促其认真落实明码标价,自觉做到诚信经营、价格自律。另一方面,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密切关注相关投诉举报工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管”的良好氛围,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截至目前,检查经营主体600 多家,派发《价格提醒告诫函》1000 多张,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4 份。
7月15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向各经营者发出提醒告诫书,严格落实明码标价规定,主动防止价格欺诈行为。告诫书中提到,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销售商品时进行价格比较的,标明的被比较价格信息应当真实准确。严禁销售商品时使用欺骗性、误导性的语言、文字、数字、图片或者视频等标示价格以及其他价格信息。严禁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国家出台文件、各地纷纷行动,无疑是消费市场的一针‘强心剂’,让价格清清楚楚,让‘刺客’终现原形,让顾客安安心心,让欺诈无所遁形。”业内专家表示,希望通过诸多举措让高涨的消费热情更有保障,让火热的消费市场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