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研究

2023-01-08 08:31
智库时代 2022年30期
关键词:阶段绘画心理健康

杨 阳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竞争日渐激烈,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主题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得到重视与发展。我们要充分地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尊重、培养、接纳、开发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高校要想培养高素质、高情商、高学能的新时代人才,就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构建主体性思想政治模式,从而利用现代先进的方法去改善纠正大学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的误区。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呈现断崖式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走出负面心理状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而绘画疗法在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就凸显出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是在绘画疗法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数据依托,根据不同年龄、生理、心理、思维模式、情感表达、自我意识、原生家庭层次、社会群体发展、思想政治品德等不规则性,导致大学生内外在不统一、人接交往与社会链接不匹配、学习能力与社会实践转化不成功、大学生职场职业选择迷茫等情况发生。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普遍做到团体或者个体心理教育中的干预机制,有利于调节大学生情绪、释放压力、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良性循环。

一、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

(一)大学生成长特点

1.大学生成长的年龄与生理特点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年龄范围在十七八岁到二十三四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完成阶段一是个体生理发育的成熟与心理素质的未成熟状态共存。当代大学生生理机理已基本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大学生开始产生恋爱的愿望,极少数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已完成了结婚生子。

2.大学生成长的思维与情感特点

大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至少12年的高强度的学习后,基本上都是走过高考的独木桥的学生从而走进大学后思维模式还停留在老师“监督”学习之后,强大的“释放”阶段。这一阶段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一些考到外地的学生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后很不适应,多种不同现象时常出现∶部分同学对生活中的事情不是很了解,自我管理能力差、生活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会分析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不会辩证地思考问题。部分同学是对生活的无限遐想全然地释放自我,自我约束力差、学习能力下降、“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叛逆期的反哺现象严重。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对于社会不了解的情况下上当受骗,导致心理扭曲;沟通情感表达不顺畅,以牙还牙形成校园暴力事件。

3.大学生心理发展与自我意识特点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与自我意识之间不协调发展。在大学的整体大环境下给予大学生相对充分独立生活,许多大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方式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当代大学生现今所处的学习环境及文化氛围,使他们对社会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看问题的视角会与大众略有不同,学校中培养思想道德品质,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梦想怀揣梦想与抱负。现实生活中又由于阅历有限,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他们在评价和思考社会问题时,基本处于自己想想是那样的阶段,对事物的认识时,表现出片面理解,还不能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同时思维活跃与不稳定共存。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和生活空间的扩大,他们的思维活动极度活跃,视野大为扩展,其情感越来越丰富,社会的多元化、生活的快节奏化、接受事物的快速化这些同时影响思维的稳定和理性的提高,从而自我意识和心理成长不匹配现象严重发生。

4.大学生成长群体与原生家庭层次特点

大学生是一个普遍社会群体,在精神世界他们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系统中,随着不同的身体年龄增长、心理年龄的增长、社会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学习任务与自我规划的不断调整中,而持续发展成长的过程。

一年级大学生处于社会化生活过渡适应期,对生活充满好奇,思想相对单纯,渴望新鲜刺激的事物和情绪的可变性很强,与高中时期相比较有明显的反差。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这个大环境下不同程度地出现环境、学习方式、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的不适应的状态。

二年级大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开启尝试“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已经有了初步规划,多数学生积极上进,然而也有一部分同学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毕业是继续求学还是进入社会。

三年级大学生,我们学院系部大三开启了实习实训,在初步进入社会实践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雏形建立。原生家庭层面有着明显的层次特点以及地域差异。虽然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但由于地域以及生活环境不同,所呈现出来的现状也不尽相同。

5.大学生道德思想品格成长规律的特点

皮亚杰将人类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无律期(stage of anomy)∶约从两岁到四五岁。这个阶段的行为表现并不受大的规范的影响价值判断也没有道德或者不道德的区别。

他律期(stage of heteronomy)∶大约从五岁到七八岁,这个阶段的行为受他人制约,表现缺乏自发性的动机。

自律期(stage of autonomy)∶大约八九岁以后,会一个人一直做道德判断,会试着制定道德规范并自动遵守。

科尔博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把道德发展理论的阶段划分为三期六个阶段(不包括未具有道德意义的零阶段)。

道德前阶段、道德成规前期(阶段一,避罚服从取向。阶段二,相对功利取向。)道德成规期(阶段三,人际和谐取向。阶段四法律和秩序取向)道德成规后期(阶段五,社会规约取向。阶段六,普遍性伦理原则取向)

根据科学依据,人类的道德思想品格关键阶段在小学阶段已初步建立完成,大学阶段属于社会制约、普遍性伦理原则取向阶段。然后前面关键阶段期间,每个大学生的完成和塑造环境、程度均不尽相同,就造成了思想特点的多样化、思想多元化,自我主观意识强,自我管理能力低下,无限渴望接触社会但适应力较差,竞争意识在大环境下不断加强,却集体意识下降、组织纪律性淡薄,知信行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现就目前当代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来看,由于所生长环境不同,道德水准差异不同,原生家庭教养方式层级不同,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普遍处于“道德前阶段、道德成规前期”。

(二)大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

1.心理与生理的同时发展

初入大学的大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是实际意义上的“成年人”。就我们的脑组织发育而言,据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发现,25岁的大学生的大脑处理功能相比18岁的大学生,增加了内部情绪的体验认知,改善了组织与整合接收到的信息的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是在持续不断地生长和发育成熟,直到达到某一个点。研究结果认为,至少在25岁之后生理才能基本逐步完成。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将大学生完全视为成年人,必须重视他们的身体成长,也表明了大学生生理发育并未成熟。大学生心理在这一时期也处于快速成熟期,两者同时处于高速发展成熟关键期。

2.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

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存在着个体特点,从成长规律的整个过程看,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受外部环境、自身因素共同作用,其中有几方面带有共性特征。

当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上都具有决定性影响作用。

当代大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可以根据自我内在需求,选择和接受外部信息,不断转化资源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中产生一种自身矛盾的过程。知、情、意、行的矛盾冲突一直贯穿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

当代大学生对于梦想愿景的期待,吸收外界不断地资源,了解探索社会和世界。

二、当代大学生生存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开心“享受”独立生活,同时要面临初入社会的各种机遇、压力与挑战,要在这个“生活教育”中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一)人际交往与社会化衔接

当今社会,我们的生存方式与发展方式都离不开团队或者集体,大学生的人际处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强与弱也会决定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是否会成功的重要一项能力。初入社会,年轻气盛,做事情在沟通上还存在着一切情绪控制行为的事情时有发生。导致很多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心理失衡,抑郁情况发生,并与社会化衔接不匹配状态出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现阶段要不断与社会链接,不断学会沟通,积累人脉资源是对自己未来负责的一种表现。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也是一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谈恋爱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也需要不断沟通,避免情绪失调状态发生。在恋爱时,应学会处理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让自己更加适应处于社会的状态、以后更好的处理事业、家庭关系。

(二)学习能力与社会实践相转化

当代大学生现在面临着普遍“填鸭式教育”后期综合征,不会自主学习,习惯灌输式学习。但大学的教授方式又恰恰相反,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不知所措”,我要学什么?我要做什么?我要干什么?的问题式学习。最终导致在社会实践中,普遍出现“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学”的现象,使其学习能力与社会实践转化不成功。

当代大学生需要提升知识技能的储备,让自己所学的知识自主的学会梳理成合理的框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自身知识的多少可以关乎到能否适应当今时代的潮流以及自身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学知识的时候我们要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并要掌握知识自身可循的规律性,提升学习效率,最终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当代大学生所应该必备的专业知识以及文化知识,最终实现学习能力与社会实践相转化。

(三)大学生职场规划与职业选择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高中生在高中时期对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今后大学专业还懵懵懂懂时,就去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基本属于“包办制”或者“跟风式”在选择上判断往往也缺乏专业性指导性。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在面对社会普遍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并不了解社会对于此职业的现状。

(四)高职院校的接本与社会性选择相矛盾

高职、高等院校的接本情况也有局限性,由于当地政策不同,所呈现出来的现象也不同,当代大学生对于政策的把握也不到位,错失很多继续深造的机会。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进入社会,大学生会在工作中陷入纠结期。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重要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二合一”成长。

(一)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内部动力

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内部动力是个体心理内部自发的成长动力,是比较直接的。内部动力来源于后天习得的动力以及心理成熟机制(自然成长动力,他是遗传特质性有关,表现出来一种心里不断寻求自身机制完善的内在倾向)。

(二)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外部动力

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外部动力是个体心理外部他发的成长动力,是间接的。他发的外部动力基本而言主要是由原生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动力、社会环境来完成。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有更大的时空范围和更丰富的心理层次上对大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是个体心理在大学阶段所发生的较持久的积极变化。大学生心理成长基于由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相结合“二合一”成长起来,更加可以健全思想特点。

关注聚焦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以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稳定。

四、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干预指导

当今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明显下滑现象。合理科学有效专业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群体走出负面心理状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然而绘画疗法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端正学生思想态度、培养学生学能、素质、情商培养以及大学生职场规划制定人生目标有着重要影响,绘画疗法实操性强,进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艺术表达治疗概况

艺术表达治疗是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艺术活动来缓解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实现心理疗愈的过程、艺术表达疗愈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包括行为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构造心理学等,通过艺术表达活动,例如∶绘画、沙盘、音乐、舞蹈等,学生与疗愈师通过艺术在团体或者个案活动中的互动。通过艺术活动中的创作,将生活体现在艺术中,将生活抽象化的内容通过艺术展示。在艺术创作中,能够分析学生潜意识思想,展现出心理存在问题,在艺术创作中减少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借助其他艺术形式创作展现内心,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一定帮助。

(二)艺术疗愈的方式

绘画疗法方式。绘画是人们通过图画来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人们进行心灵沟通的一种形式。绘画治疗是在疗愈师所营造的“自由与安全的空间”中,由绘画中符号的线段等元素组成,在大学生心理治疗中,能够将治疗氛围变得安全轻松,治疗过程不受限制和束缚,将大学生心理产生的无法接受和表达的问题,通过艺术绘画把人的潜意识层面的一些想法和发生事情呈现出来,在团体辅导中互相学习成长,发生感悟,共同成长。

绘画心理治疗最普遍的形式是“房、人、树”形式,绘画过程需要准备一张白纸,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房子、人和树,房子能够代表家庭关系,人代表自我意识,树代表自我成长(人格)。根据学生绘画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全息理论”来整体看画,大部分学生对于房子、人、和树的绘画能够表现清晰,房子和树能够画的完整,人能够画出某一个动作,而一小部分作品中,对于这三种事物描绘的不够清晰、不够顺畅、凌乱等现象出现,表现情绪精神相对低落的特点。对于画中大小比例进行分析,大部分画的大小适中,部分画得过大过小的情况,表现相对为内在力量不足、不自信或者过度自信,膨胀。绘画线条也有所不同,画中线条粗细深浅不同,线条印痕深陷的情绪、状态过于紧张或者过度自信。线条绘画浅、无力、凌乱是缺少对自我的自信,有压力情绪情结;反复加深描绘是内心缺少安定感。通过简单的元素的绘画可以发现学生性格和内心特征,用简单操作进行沟通,使心理治疗更具效率,效果更加明显。命题以及团体辅导过程中,我们常进行“创作—命题—诉说—整合—重建—反思”六个步骤来进行。围绕主题进行有目的或自由创作,创作完成后与小团体成员交流命题创作作品名称以及创作的画面故事情节,同时在团体沟通技巧的引导下进行整合,沟通总结中重建思维模式,最后思考改变现状的多种方法,并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以此达到干预效果,最终矫正到正确思想状态下。

绘画疗愈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心理测评工具。绘画投射分析呈现出“大学生”集体潜意识信息数据的普遍化、真实化、多样化、丰富化,团体辅导者在解读绘画作品时应谨慎。注重大学生对于自己创作作品的解读,辅导师不要把自己的理解投射在大学生身上。绘画疗愈投射分析中借助谈话技巧引导,让学生身在其中体验感受,关照到自我与团体成员最终呈现出体验式“画疗”。

(三)艺术疗愈的显著效果

1.有效调节大学生情绪,释放压力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在绘画疗愈技巧的选择上,会用到智慧情绪A-B-C的情绪转化,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释放压力,在画完谈话过程中,找到解决情绪的方法。一般还会有自由绘画,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发挥,这样可以自由宣泄情绪,调整身心。

2.优化心理素质

绘画疗愈在创作任何作品过程中,都会把思想和思维关注于作品的创作,这样使其专注力得以提升。当专注力提高,在做任何事情时候就会逐渐让自己的耐挫力大幅提升。当大学生耐挫力提高就会有学习自主性、竞争能力、社交能力,这些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3.班级干部任命筛选工作

绘画投射分析中“树木”画,可以作为人格分析的一个指标,辅导员在开学面对100-200名新生的时候,不可能“慧眼识珠”立刻选出最适合的班级干部。但绘画投射应用起来轻松简单,和大学生在新生教育初识阶段绘画一张“树木”画,帮助筛选班级“班干部”“特殊关照”人群,让工作更轻松,绘画也更让你更加贴近大学生

4.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绘画疗愈可以刺激并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大学生整合资源再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我们进行“实现-创造-突破”曼陀罗,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创作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绘画作品中整合学生的情绪、意念,获取潜意识素材,在会谈技巧中和大学生沟通,实践自己的创新思维。

因绘画本身就具有抵达人心的力量特质。这种力量嵌入学生内心深处,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传承了身后的文化底蕴,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而绘画也是轻松的,这样也促学生对绘画疗愈感兴趣,在进行绘画疗愈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使其心理状态达到良好的内在外在相平衡的循环。

五、结语

根据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结合院校教育,尊重、接纳、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材施教,不同年级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用现代先进的技法,引导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目标、有个性、有担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阶段绘画心理健康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