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 向海开放打造“两个先行”标志性成果

2023-01-08 08:19:18舟山市委书记何中伟
政策瞭望 2022年7期
关键词:海岛海洋体系

舟山市委书记 何中伟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全省未来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舟山作为全省海洋经济主战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当好“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八八战略”忠实践行者、“两个先行”奋勇探路者的昂扬姿态,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紧扣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把海洋打造成为未来新增长极等战略要求,向海图强、向海开放,在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中打造具有舟山辨识度的“两个先行”标志性成果。

一、建设海洋科技创新港。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战略核心位置,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建设高能级海洋科创平台,把东海实验室建设成为海洋领域国际一流“千人大院”,推动绿色石化和新材料、微芯及区块链、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航空装备制造等产业研究院建设,形成“一室多院”协同创新格局。着力建设海洋特色人才港,深入实施“舟创未来”“大学生回舟”等人才计划,擦亮“智汇东海”品牌,培育海洋领域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队伍。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创新楼宇、孵化器、众创空间和科创飞地,突破一批重点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完善“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机制,实施研发投入“三年倍增计划”,加快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

二、培育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主攻海洋经济,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四梁八柱”,培育百千亿级产业群。构建“一岛一功能”海岛特色发展体系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聚焦“一岛一功能”和九大产业链,抓紧完善功能岛规划,大力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形成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临港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及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现代海洋渔业等现代海洋产业集群。统筹推进数字赋能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建设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推进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持续推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和“专精特新”发展,推进“机器换人”“机器上楼”,加大低效厂房、土地、岸线再开发力度。抢占绿色低碳产业赛道,统筹推进“双碳”“双减”,加大海洋“蓝碳”开发力度,实施可再生能源及装备制造业集聚工程,组建产业项目联合体,推动储能、联合制氢等一批项目落地。

三、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优势。坚决扛起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使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新高地,赋予自贸试验区新优势。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坚持“三个一亿吨”“三个不动摇”,建设“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打造油气储运基地、液化天然气登陆中心、船用燃料加注中心,推动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布局石化中下游产业链,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争取早日启动鱼山石化基地三期建设。打造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建设区域能源贸易消费结算中心,提升世界油商大会影响力,吸引国内外油气企业集聚发展,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四、建设海洋综合改革示范区。聚焦海洋领域数字化改革,引领全方位系统性变革。迭代升级体系架构,推动“1612”体系与“141”体系衔接贯通,强化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支撑,构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党政机关运行体系。加快建设数字海洋,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加强国家卫星海洋应用系统、海洋信息感知技术装备、船联网等重大应用建设。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窄带物联网、数字传感等先进技术,织密经济社会治理数据网,构建一网通管、协同共治的现代城市治理体系。

五、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全面融入全省“四大建设”,推进港产港贸港城一体化,提升港口城市能级。强化“四港”联动,突出散集并举,优化集装箱码头布局,加快推进重要港区开发。推动口岸扩大开放,提高通关服务效率。增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辐射功能,拓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海河联运。完善海陆联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甬舟铁路及甬舟高速复线、六横大桥等建设,推动普陀山机场升级为浙东中型国际机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参与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深化浙沪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推进甬舟共建海洋中心城市。

六、建设海岛共同富裕样板。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探索海岛共同富裕新路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构建秀丽县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有机融合的城镇体系,建设海上花园城市。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发展现代特色渔农业,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建设一批海岛共同富裕示范带。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同富裕行动。坚持“一岛一品、一岛一策”,开展产业导入更新、集体经济壮大、未来海岛数字融合等八大攻坚工程,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批活力四射、令人向往的美丽小岛。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加快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一体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未来小岛示范点建设,提升县区、乡镇和小岛门户,形成一批城乡风貌样板区。

七、建设海洋文化长廊。推行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保护传承海洋城市文脉,创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培育海洋文化新标识,实施“星辰大海”计划,建设观星揽月望海、连山连海连岛、独具活力魅力的海岛风情海岸带,挖掘海洋历史文化,加强海韵文艺精品创作,争取更多成果入选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创建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推进公共文化优质均衡发展,完善科教、博览等文化设施,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公众人文素养提升、全民艺术普及计划,创建人文城市、人文乡村、书香社会。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拓展新时代舟山精神内涵,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打造“海上花园‘舟’到有礼”文明实践品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海岛公园建设,深挖海岛旅游价值,擦亮“海天佛国”“舟游列岛”等文旅品牌,建设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八、构建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体系。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战略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高等教育高水平普及和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深化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提高海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完善普惠性养老、育儿服务和政策体系,破解“一老一小”难题。探索海岛公共服务新模式,实施“幸福驿家”、网络医院、海岛支老、“蓝色岛链”、供水联网、快递上岛等惠民行动。探索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提标扩面,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抚恤优待等标准。深入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构建新型慈善体系,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九、建设全域美丽海岛大花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海域、海岛、海岸线分区分类保护与利用。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高质量的绿色制造体系和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提高项目能耗准入标准,加快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领域低碳转型,建设一批低碳零碳镇街、村社和示范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实施“蓝色海湾”工程,加强增殖放流和鱼类栖息地建设与评价,建设滨海生态廊道,争创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拓宽生态富民路径,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化,强化全民生态自觉。

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舟山法治舟山。建立健全除险保安晾晒工作机制,创成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坚决贯彻中央疫情防控政策,提升疫情防控精密智控能力,筑牢疫情防控和生物安全屏障,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健全“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完善法治建设体系。健全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深化海洋领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打好风险防控主动仗。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完善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提升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增强城市韧性和安全系数。

猜你喜欢
海岛海洋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奥秘(2020年5期)2020-06-30 10:12:10
在海岛度假
海洋的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爱的海洋
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 18:33:48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 18:25:53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