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打造生态警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环境的向往

2023-01-08 02:09张宏亮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湖州警务生态

张宏亮

(湖州市公安局,浙江 湖州 313000)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历史演变的进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湖州交汇落地,浙江省迈入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的新征程,湖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步入生态文明集成创新的深化期和生态红利的加速释放期,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深厚、生态经济跃升等优势不断彰显。湖州市公安局(以下简称“湖州公安”)聚焦“湖州大地更美丽,人民生活更美好,公安形象更美誉”愿景目标,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优势,积极推进生态警务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环境的向往。

一、打造生态警务的必要性

湖州市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是连接长三角城市群南北两翼、贯通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市域面积582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0.7 万人。从2005年到2021 年,湖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人年均增长16.7%和18%,高于全省、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021 年,湖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4.9 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中有11 项指标位居浙江省前三位,入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尤其是城市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和提升。2021 年,湖州市区空气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市区PM2.5 浓度从2016 年的每立方米47 微克下降至每立方米25 微克,降幅46.8%;空气优良率从2016 年的65.6%上升至2021 年的84.4%,上升18.8%,两项指标累计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全年没有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气。湖州正逐步蝶变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人民群众从以前的“求生存”到现在的“求生态”转变,生态环境的好坏已经成为政府有为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

(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为打造生态警务提供有利时机

湖州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这些年来,湖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联动打好治水治气治矿治土治废组合拳,在全国率先建立“河长制”“河道警长制”,在全省率先实现市控断面消灭劣Ⅴ类水,入太湖水质连续16 年保持在Ⅲ类以上。矿山企业由612 家削减至44 家,石料年开采量从2 亿吨削减至4600 万吨。2021 年,湖州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评价为优,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类别符合Ⅰ类、Ⅱ类、Ⅲ类标准的比例分别为2.5%、14.3%、56.2%,满足功能要求监测断面比例为100%,与上一年相比,上升1.2%。近年来,湖州全市工业废水、废气以及固废的处置量在不断增长,废水排放总量2.0652 亿吨,废气排放总量(仅包括工业源和集中式)3324.6 亿标立米,工业企业共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272.46 万吨、危险废物35.8334 万吨。但是,湖州的生态环境结构性、行业性污染仍然比较突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尚不稳固,京杭大运河湖州段水质较差;气候治理能力较为薄弱,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夏季臭氧浓度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碳达峰任务艰巨,重污染高耗能产业比重仍然较大;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智慧化程度还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运维水平仍然偏低,垃圾、污水、固废处理能力结构不匹配、区域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打造生态警务事关湖州大地更美丽,是湖州公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载体。

(二)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更高期盼是打造生态警务的民意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蓝天、碧水、净土、安全的居住环境。近几年全市群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生态环境安全”与“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一起成为最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之一。2018 年全省“三感三度”调查报告显示,环境污染是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最突出的因素,湖州人民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更高、反映更为突出。浙江全省环境污染占比为34.45%,湖州为39.29%,比全省平均值高出近5 个百分点。湖州全市涉环境警情从2018 年的774 起增加到2021 年的1448 起,年均增幅达23.3%;12345 阳光热线涉环境信访投诉从2018 年的3382 件增加到2021 年的4512 件,连续3 年持续增长。因此,打造生态警务事关人民生活更美好,是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重要抓手。

(三)治理环境违法犯罪的短板问题对打造生态警务提出现实需求

助力美丽湖州建设,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也是展现公安形象的重要渠道。湖州公安从2015年开始部署开展“守青山、护绿水”专项行动,在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打击、防范、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公安勤务运行体制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问题:机构力量方面,“十三五”时期,湖州全市抓获犯罪嫌疑人数从2016 年的260 人增加到2020 年的456 人,年均增幅达到15.1%,原有的机构设置和警力配置已经难以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区域协作方面,湖州地处浙北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地,部分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省际交界的监管盲区,大肆跨界倾倒危险废物、固体废物,如2018 年,杭湖锡线航道湖州吴兴段附近,被倾倒的工业固废就有6000 吨;科技应用方面,以往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开展风险预警更依赖于群众的投诉举报,涉环境类案件通过群众举报、工作检查发现的占比达到85%以上,大数据分析研判能力较差。进入新发展阶段,护航美丽生态警务机制改革创新迫在眉睫,需要更加注重系统化、体现精细化、突出智能化,重塑形成完备的生态警务体系。因此,打造生态警务事关公安形象更美誉,是湖州公安深化警务机制和勤务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二、生态警务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进双赢。生态警务理念传承弘扬绿色发展理念中注重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安全的保护、以优质的生态质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推动公安机关参与治水治气治土治废等工作,发挥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中的执法优势、基层派出所点多面广线长的警力优势、数字化应用的先发优势,全面构建公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警务机制。

(一)基本内涵

生态警务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维护人民生态权益,保障人民美好生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生态警务是一种广义警务,公安机关统筹山、林、水、土、气等方面,联合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等系列保卫战。生态警务是一种系统警务,将与生态治理相关的警务要素、警务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布局、协同推进,从基础排查、预警防范、侦查打击、群防群治等四个方面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警务是一种特色警务,绿色是湖州最靓的底色,生态是湖州最大的特色,湖州警务工作与生态融合,既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也体现湖州的发展特质。

(二)核心要义

打造生态警务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准确把握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全域美丽格局加快呈现和生态智治效能全面提升等四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和价值追求,以生态文明大场景分析为解构建构过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美丽经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生态环境,构筑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城乡,完善科学高效完备的美丽城乡治理体系,实现全领域提升共进、全地域协同共建、全要素美丽共享、全过程管控共治、全方位塑造共融,打造局部美与整体美、自然美与人文美、外在美与内在美、有形美与有神美相统一的新时代美丽湖州,让绿色成为湖州最动人的发展色彩,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湖州最显性的形态标识。

(三)实践要求

坚持改革赋能,以公安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着眼于公安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突出症结、瓶颈障碍,围绕生态保护参与度、部门协作完善度、人民群众满意度、群防群治覆盖度等四个维度,全面推进自然生态警务领域的集成改革。坚持数据赋能,依托“城市大脑”,加快公安、行政、社会三类数据的深度融合应用,建设汇聚基层网格、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等多方面数据的生态数字化应用平台,通过数据的融合互通,形成投诉举报、落地核查、执法办案的闭环管理体系,以数据融合推动业务融合。在建成生态环境数据“大基座”的前提下,尝试开发生态数字模型,能够对生态领域的违法犯罪提前预警预测、主动发现,提升生态警务整体智治水平。坚持开放赋能加快构建包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的生态警务。生态警务是全新的尝试和探索,只有站在更高的层次,融入更大的范围和领域,才能让生态警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态警务建设必须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更多地区同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生态警务建设。坚持协同赋能,生态警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完善的协同工作机制。紧抓“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契机,加强市级层面的统筹设计,推进生态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重塑,形成常态化的联席会议机制,对污染防治攻坚中挖掘出的“潜规则”、新情况能够统一认识、及时应对,根据形势任务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完善考核指标、优化考核办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警务治理格局。

三、生态警务的“湖州样本”

(一)做精生态守护专业力量

全力加强环境犯罪侦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生态保护素质能力。一是聚焦机制改革。市县两级公安食药环侦查支(大)队均更名为环境犯罪侦查支(大)队,配置环侦民警65 名,其中市公安局环侦支队配置民警19 名,环侦支队力量配置居全省第二,安吉县公安局环侦大队配置民警14 名,是全省警力最强的环侦大队。创新森林警察转隶后业务融合工作,将环侦和森警队伍合并成立一个党支部,森警转隶融合工作得到浙江省公安厅的高度评价。二是聚焦队伍建设。建立典型引领、骨干培育、师徒传承、全警培训“四位一体”机制,先后涌现出“全国打击危废先进个人”孙家豪、公安部“昆仑2020”专项工作先进个人王全德、“美丽浙江建设突出贡献个人”杨可大、浙江省“最美环保人”徐如松等先进典型,市公安局环侦支队获评“全国打击危废环境违法犯罪表现突出集体”“2021 年度长江禁渔执法监管先进集体”,环侦部门7 名同志被推荐到公安部、全省食药侦专业人才库。三是聚焦全警共治。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对应市级“河长”“湖长”“林长”担任全市主要河道、林区的“河(湖)警长”“林区警长”,带头参与河湖治理、林区治理,被浙江省公安厅作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丰富“警长”工作内涵,涵盖河湖、景区、市场、林区、矿区、路段、项目等多个重点领域,配备“生态警长”2185 名,覆盖全市7373 条9380 公里河道、153 个湖泊、157 个水库、113 个农贸市场、林区矿区主要路段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形成了湖州特色“警长制”护航体系。

(二)做实生态治理基础工作

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着力构建富有活力的新型基层生态治理体系。一是打造基层治理支点。会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建设生态联勤警务站,完成首批15 个警务站选址和建设工作。比如,在京杭大运河德清段建立生态联勤警务站,重点整治周边企业偷排污水和船舶倾倒固废等问题,就近守护水域安全;在南太湖新区黄金湖岸设立生态联勤警务站,打造未来景区生态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办领导对湖州公安生态联勤警务站建设给予高度肯定。二是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态的“含金量”和发展的“含绿量”。配合党委政府推动人大制定《湖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部乡村旅游领域地方性法规。针对近年来涉外旅游人员逐步增多的情况,编印《关于常见涉外案事件学习与参考内容》,涉外“教科书式”执法成为全省样本。德清“洋家乐”成为高端民宿“代名词”,莫干山下“裸心谷”一张床位年税收达14 万元。从全市旅游数据看,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从2016 年的8752.19 万人次增至2019 年的1.32 亿人次,旅游收入从2016 年的882.55 亿元增至2019 年的1529.11 亿元,民宿数从2017 年的1505 家增至2019 年的2849 家。三是打破基层自治瓶颈。发动37 万平安志愿者开展“巡山”“巡林”“巡河”活动,让群众做生态环境监督员。探索推出“最美湖警”掌上应用,打造专注民生服务、政务服务、防诈反诈、警务资讯等功能的APP,分别在微信小程序和“浙里办”APP上线。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企业复工专门配备项目警官1100 余名,提供开复工名单审核2.8 万人,接受健康码、防疫通行证等政策咨询6 万余次。

(三)做优智慧生态监管体系

全面融入数字化改革和智慧警务建设,着力提升生态警务效能。一是全量汇聚生态数据。以“两山”协同智治应用为载体,建立智慧生态监管系统,横向建立与12 个行政部门的多跨协同,与“食安”“智慧环保”监管等行政部门的信息系统开展数据交互,汇聚4.8 亿条基础信息,形成“生态数据池”,纵向建立市、县、乡镇(街道)三级一体推进的治理架构,基于浙政钉开发“生态卫士”,集生态巡查、证据固定、线索流转于一体,上线后每天都能够获得大量有效数据。二是全面协同业务流程。建强“指挥中台”,建设全省首个环侦作战分中心,打造多警合成作战指挥体系;建强“打处端”,会同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行政部门梳理业务流程,从110、信访12345 投诉举报等数据切入,对所有线索进行智能分拣,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对线索同步核查、同步入库;建强“治理端”,创造性提出“生态警务”指数,将群众对环境食品药品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公安打击成效、侦破大要案情况综合对比,设立92 项主要指标。三是全域拓展场景应用。重塑生态警务的战术、战法、业务流程,建立非法捕捞预警模型,在太湖等重点禁渔区域布建“天眼”“云眼”设备。开发非法倾倒渣土预警模型,对存在非法倾倒渣土嫌疑的车辆及时预警。2020 年以来,湖州全市共破获跨界倾倒渣土案件54 起。2021 年3 月,德清县公安局成功摧毁一条非法倾倒渣土产业链,涉案车队累计非法倾倒渣土3830 车、15.3 万吨,非法获利400余万元。

(四)做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

依托打击污染环境犯罪等专项行动,以标兵姿态守护湖州生态之美。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对涉气犯罪“零容忍”,针对含硫量超标成品油非法销售的问题,联合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多部门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是全省最早打击含硫量超标燃料油的地市。注重对新型涉气犯罪问题的研究,通过线索排摸,发现德清一家企业使用“三氯一氟甲烷”作为发泡剂生产原材料,由此破获全国首例违法使用ODS 污染大气的环境刑事案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收录。二是打赢“碧水守卫战”。会同生态环境部门约谈涉水涉危涉重企业负责人2500余人次,依据新环保法行政拘留178 人,促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2021 年8 月至9 月,在湖州全市部署开展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剑锋5 号”统一收网行动,共破获涉废矿物油(危废)污染环境案件9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 名,其中5 人以上团伙1 个,现场查获废矿物油共计15 吨,打处成效居全省第二。三是打赢“生态资源护卫战”。围绕森林、矿产、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环境资源,分片包干、压实责任,做到“一矿一警”“一林一警”。全面推行森林、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户籍化”管理、精准化保护。2022 年初,通过对非法狩猎类案件犯罪规律特点的研究,依托警企合作,以热成像仪、报警器、捕兽夹等作案工具网络销售情况为切入点,连续破获非法狩猎案件27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9 名,缴获枪支1 把。深入推进“长江禁渔”工作,严厉打击太湖沿岸水域非法捕捞活动,2022 年5 月,长兴县公安局破获太湖流域“5·30”特大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摧毁犯罪团伙2 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 名,涉案水产品达5000余斤。

(五)做大生态环境共治合力

因地制宜变革制度机制,着力增强生态环境治理合力。一是聚焦行刑衔接,实现“治”的突破。加强与市级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联系,实现公安驻市、县区环保局联络室全覆盖,成立“环警专班”,专门研究新型环境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2020 年12月,专班发现一种以氯酸钠为主要原料的“COD”去除剂,可以屏蔽监测设备对污水中“COD”含量的监测,实现“COD”数值即刻下降的效果,而氯酸钠本身是易制爆物品,高浓度的氯酸钠在密封环境中容易造成爆炸事故。湖州公安对全市100 多家重点排污单位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长兴一污水处理厂在明知氯酸钠是屏蔽剂的情况下,仍旧大量使用,由此破获全国首例违法使用“COD”去除剂篡改数据污染环境案,得到公安部贺电表扬,生态环境部专门发函学习湖州公安经验。二是聚焦公检法协作,凝聚“法”的共识。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湖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执法工作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每季度召开一次生态文明执法联席会议。出台新固废法行政拘留条款具体裁量标准。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联合检法侦办全省首例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口罩案,对犯罪嫌疑人从实施抓捕到开庭审判,仅用时10 天。2021 年,侦办一起跨省非法经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案,从源头打掉一个专门非法组织出国务工人员接种疫苗牟取暴利的犯罪团伙,该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涉新冠肺炎疫苗典型案例之一。联合检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协作,比如,在2020 年太湖流域特大非法捕捞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在刑事附带公益诉讼中提出83 万元的公益赔偿。三是聚焦长三角警务合作,探索“建”的创新。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行动,深化与上海、江苏、安徽等周边省市的无缝对接,在情报合作、执法办案、打击犯罪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2020 年7 月,发现在与江苏吴江交界的织里镇,有人以经营燃料油为名倒卖废甲酯油,湖州公安经侦查,破获2020 年全省最大的跨省处置危废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4 名,查扣废甲酯油600 吨,涉案价值1000 余万元。该案件系长三角地区首个三省联动判决的破坏生态环境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积极推进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打击专项行动,与江苏无锡、苏州等地建立太湖禁捕管理工作协调机制。《聚力生态警务 护美绿水青山》视频展示片在2021 年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领导小组会议上播放。织里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工作经验做法入选2022 年长三角区域警务合作优秀案例。

四、高质量打造生态警务的若干思考

2005 年以来,湖州公安始终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冲锋在生态环境治理第一线。生态警务的探索与实践,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护航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好抓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善于在全局中定位、在整体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加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研究、整体性布局,不断推动生态警务取得新进步。

(一)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

只有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才能寻求永续发展之路。经济发展也应秉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联动打好治水治气治矿治土治废组合拳。湖州公安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七大警长”常态化巡查河道、湖泊、林区,配合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全面推进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无废城市”建设,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野生动物种群不断增多。如湖州作为候鸟迁徙之地,鸟类种群不断丰富,2020 年首次在候鸟种群中发现小天鹅。优美环境又带来大量慕名前来的游客,培育出独具湖州特色的民宿产业,带活了全市生态旅游经济,实现从“卖石头”“卖风景”到“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华丽转身。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二)必须把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追求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物质富裕、精神富有,还有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湖州公安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在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中得到更多获得感。比如,推行全市全域烟花爆竹“双禁”立法,2018 年开始实现全市烟花爆竹“零燃放”;再如,扎实开展城市生活噪声污染整治,全市该类警情大幅下降。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才能实现生态警务的社会价值、民生价值。

(三)必须树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观念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靠单一主体包打天下,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各归其位、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湖州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会议,全面深化同上海、江苏、安徽等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对接合作,完善多部门联动执法联席会议、常设联络员、重大案件会商督办“三项制度”和案件移送、联合调查、信息共享、表彰奖励“四项机制”,全力做到排查零盲区、整治零懈怠、打击零容忍、协作零距离,搭建起严密的生态环境保护网。实践证明,只有健全政府部门、企业单位、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才能绘就“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美景。

(四)必须激发数字化改革的不竭动力

从数字赋能到制度重塑,使经济社会的运转以及治理建立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之上,是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的新跨越。数字化改革是浙江省构建现代警务模式的“第一动能”,是一场认知与思维上的深刻变革、创造与创新上的接力奋斗、刀刃向内的治理革命。湖州公安通过“两山”协同智治应用,建立“城市反倒”“非法捕捞”“森林防火”等数据模型,实现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的主动预警预测,大幅增强和行政部门的协同能力、对生态环境的守护能力,在理念、机制、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推动数字化技术与美丽湖州建设业务的深度融合。实践证明,只有数字赋能生态环境治理,才能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速,真正实现科学精准的生态治理。

猜你喜欢
湖州警务生态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浅谈警务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