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是著名革命老区、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遗址。近年来,梅州市充分挖掘名人资源,活化利用名人故居(旧居),以点带面,串珠成链,系统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本栏目将分两期介绍梅州十四大名人故(旧、祖)居,以期读者通过认识一名人,走访一故居,传颂一佳话,爱上一座城。
李威光生于1735年,15岁入武生,25岁中武举,37岁被乾隆皇帝钦点为状元及第,是广东客家地区唯一状元,官至南澳总兵,诰封为“四世武功将军”。
李威光故居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下四角楼,由其祖父李绍纪等建于清代,为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坐南向北,面宽60米,进深43米,占地面积4140平方米。现故居内存放有李状元练武用过的铁关刀、御赐的《状元及第》《御前侍卫》和名家馈赠的金木雕匾额。2010年5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邹鲁是中山大学首任校长、中山大学的创始人之一。1924年,孙中山先生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成立,邹鲁为首任校长。
邹鲁故居“椿森第”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距原大埔中学约500米,坐东南向西北,总面宽11.7米,总进深23.3米,占地面积287平方米。立有一门楼,门顶上书“天下为公”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手迹。“椿森”两字代表其对父亲的敬仰和恩情,“第”是官邸的意思。2010年5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田家炳,先后在越南、印尼、香港创业成为人造革大王,商界巨子。田家炳先生在全国各地捐资兴建了许多社会福利项目,包括学校195座,医院39座,桥梁129座,被誉为“百校之父”。
田家炳故居拱辰楼位于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银滩村韩江河畔,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为田家炳曾祖父田百筹所建。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白墙黛瓦,二进院落,斗门额顶书“儒林郎第”。故居旁建有纪念馆,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250平方米。采用客家特色民居式建筑设计,双堂两横架构,中轴对称,主次分明,旨在突出客家建筑风貌。2015年12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榕轩是我国近代著名华侨实业家和爱国侨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筹建潮汕铁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潮汕铁路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侨办铁路。
张榕轩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南下村,建于清代,是旅印尼华侨张榕轩所建。坐南向北,为三堂四横一围屋一杂房,由堂屋、横屋、天井、围屋、化胎、门坪组成,总面宽66米,总进深65.9米,占地面积约4350平方米;合瓦屋面,土木石结构。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出生于新加坡,1959年任新加坡首任总理,在任30余年。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位于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村,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为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兄弟合建。坐西北向东南,总面宽16.3米,总进深11.2米,占地面积223平方米。2014年1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是第一位获得国际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他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等,是几何分析学科的奠基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丘成桐祖居位于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东面的羊岃村。明成化年间(1464-1487),八世祖惟述丘公开基建业,迄今500余年。2020年3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宋湘是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文采风流,诗书双绝,为国为民做出卓越贡献,被嘉庆皇帝赞为“岭南第一才子”,是清代中叶岭南三大诗家之一,梅州八贤之一。
宋湘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创乐村,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是一座三进三堂的典型粤东客家民居,左右两边配建横屋各一排。宋湘考中进士授任翰林院编修后,其家族将此屋命名为“太史第”。太史第主屋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正屋有房十二间,两侧横屋各有房十间,总共三十二间。2012年10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公布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