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泽天
(应城市政府投资审计中心,湖北 孝感 432400)
所谓造价管理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承包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管理方法和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融资模式和技术手段的革新,造价管理工作也是日新月异。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只注重单独某个阶段的造价管理,最终取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此,对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总结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建设项目的决策是一项由宏观到微观的智力活动,它要将抽象的建设意图转化得清晰而明确,实现目标的可见和可实体化。
从决策的程序上来说,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管理,项目的决策一般需要经过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个阶段。其中,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投资概算即是项目造价管理的最高限额。
从决策的内容上来讲,需要对拟建工程项目进行经济和财务评价。经济评价,是站在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评价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此项评价对于关乎国家安全、民生福祉、社会稳定等要素的建设项目至关重要,它需要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对等、动态经济与静态经济的结合。它的主要评价内容有静态经济评价指标、动态经济评价指标、不确定性分析、价值工程分析、工程寿命周期成本等。而财务评价,仅是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分析财务成本和收益,它的评价内容比较单一,通常是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等方式对静态评价指标、动态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只需要关注现金流的情况即可。
1)经济和财务评价流于形式。准确合理的经济和财务评价可以为投资人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帮助,而错误的评价或决策,带来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而目前的实际工作中,此项工作执行得并不理想,存在走过场的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①经济和财务评价时间较紧,咨询工作往往时间并不充裕,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很多时候存在照搬照抄的情况,导致成果文件质量不高;②仍然存在“面子工程”,往往存在面子优先,赶进度,项目上马在先,决策评价在后,经济和财务评价的程序流于形式的问题。
2)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计算张冠李戴。在不同的阶段,造价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如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对项目估算的编制,常用的方法有生产能力指数法、指标估算法等;而在初步设计阶段是对项目概算的编制,常用方法有定额法、指标法等。笔者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各阶段对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计算存在混用的情况,用预算定额计算概算,用概算指标计算估算是十分常见的。显然如果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已经失真,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便无从谈起。笔者认为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编制人员对不同阶段造价的区别和作用理解不透彻,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地方缺乏估算和概算的编制指导文件,导致造价的编制只能滥竽充数。
设计阶段的造价同决策阶段一样,是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阶段对造价管理的影响程度大,效果明显,造价的控制效率高,投入产出比大。在宏观管理上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可以采用限额设计和标准设计来控制,即投资额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功能的最大化和标准化。如在标准、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严格按照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造价管理人员只要牢牢把握住了限额设计和标准设计这根指挥棒,就能为全过程造价管理打好坚实基础。
设计阶段最为突出的造价管理问题就是设计标准与功能需求不匹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功能服务,设计的标准不宜超出实际功能的需求过多。如笔者参与审核过的某校舍工程,设计单位一味追求美观,将天沟设计为大沿帽式结构,同时为了造型还设有数道折坎,其设计远超出建筑物的实际功能需要,经过审核和设计优化对比后发现,原设计方案导致造价增加了25%,由此可见,设计工作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
发承包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对管理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也易出现纰漏。尤其是在招投标的评标阶段,评标的时间非常紧凑,可能使得评标过程流于形式,评委们没有时间对文件资料认真评审,导致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为后期的造价管理工作埋下隐患。如过度不平衡报价获取中标,为获得中标盲目压低投标价格,致使中标后无法正常履行合同等情况时有发生。
笔者认为,在发承包阶段的造价管理活动中一定要注意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准确、完整的招标控制价是今后阶段造价管理的基础,也有利于规范招投标活动。存在缺陷的控制价既有可能让施工单位有机可乘,致使后期获得超额利润,又有可能迫使施工单位为求中标而胡乱投标,后期亏损严重时,扯皮不断。同时,正确的合同形式也非常重要。合同形式应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设计深度、工期等因素综合考虑,如紧急工程宜选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图纸和清单详细明确规模不大的项目可以选择总价合同;对于技术复杂规模较大的项目,则应选用单价合同。合同的文本宜优先采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为公平、公正的施工合同关系提供保障。
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着特殊性,此类工程是政府出资,不用现场管理人员掏钱,往往会导致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随意签证、变更,甚至是虚假签证也时有发生,容易造成造价管理的失控。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商人逐利的特质在这个阶段也最为明显,偷工减料、利益勾兑、忽悠造假各种手段往往层出不穷,加之很多建设单位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与施工单位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极容易被误导。
笔者认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造价管理人员首先要加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从思想上解决根本问题。其次是要加强对合同、成本和质量的管控,严格控制变更、签证和索赔,以免出现超概算投资等造价管理问题。特别是在隐蔽工程、土方开挖转运、材料价格的询价等后期难以核实的事项中要积极深入一线,掌握真实情况,留存好资料。对于有条件的项目和单位,可以利用PDCA理论模型制定内控制度,便于管理,也可以采用工程代建制、CM等模式,聘用口碑较好、信誉度较高的咨询单位来服务。
竣工阶段是整个建设项目管理的关键阶段,也是造价管理和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要熟读合同,按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尽量不要超付工程款,以免造成投资难以收回的局面。造价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结算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真实性,对于分部分项工程、措施项目、其他项目的工程量,规费、税金、材料调差的计算,变更、签证、索赔等费用都要进行核对。
此项工作的重点为:首先要审查合同工程量是否按图纸施工到位,合同外的签证工程量是否真实有效。其次是结算单价是否按约定办理,通常情况下,原合同内的项目应严格执行投标单价;合同清单以外的项目,合同内有类似项价格时,应当以类似价格为基础办理结算价格;合同清单以外项目,合同内没有类似项价格时,由多方协商办理。再次,是检查材料价格是否合理,有无恶意提高材料价格的情况,规费、税金是否按有关规定计算。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实行“营改增”财税体系改革,建设工程行业的增值税销项税率做过多次调整,结算时应按规定分段计算。最后,还要审核签证、索赔等是否责任划分合理,有无因施工单位原因造成造价增加,计入结算造价中的情况。
本文分析总结了全过程造价管理各个阶段的要点,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给出了见解。当前,建设工程领域科技、模式、政策几乎每天都在变化,传统单一的造价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BIM信息技术的推广,让工程管理各个专业发生了质变,使工程造价的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成为现实;AI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行业的运用,让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浩瀚的数据分析也只是弹指之间;PPP、EPC等融资承包模式的到来也对工程造价带来了革新。显然,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提升仍未止步。
[ID:01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