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丽 廖培金
广东省广州市救助管理站聚焦寻亲返乡“前”“后”核心问题,精准施策,全力构筑“制度线”“智能线”“民心线”三条主线,多维度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寻亲返乡成效。
构筑“制度线”,强化寻亲返乡力度。广州市救助管理站进一步细化管理规定,以一条“制度线”划定责任、标定基准、设定标杆、提升效率,确保寻亲返乡工作扎实有力。一是压实责任主体,划定“责任线”。将寻亲返乡工作纳入党建引领核心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全面实行首办责任制,完善AB岗设置,细化寻亲返乡工作责任清单,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二是细化管理规定,标定“基准线”。以“零滞留、零安置”为目标,标定寻亲返乡要求基准线,力争帮助已查明身份信息的省内受助人员在10天内返乡,省外受助人员在20天内返乡,对于确有特殊情况无法完成的,及时报上级民政部门协调解决。三是打造寻亲品牌,设定“对标线”。创建“老魏工作室”,以有32年丰富寻亲工作经验的老党员魏润能为核心,打造一支寻亲经验丰富、寻亲方式创新、寻亲成效显著的明星寻亲团队,作寻亲工作人员的对标线。四是强化学习培训,提升“业务线”。2022年设定不少于4次的针对机构全体干部职工的救助政策知识培训,各业务部门开展“救助业务大练兵”活动,每月上、中、下旬各利用半天时间开展业务学习,及时总结寻亲工作经验,持续提升寻亲队伍专业化水平。
构筑“智能线”,提升寻亲返乡效度。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在构筑“智能线”上持续发力,内外结合,将“智能线”贯穿于寻亲工作始终。机构内,对经快速查询未能确认身份信息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入站24小时内通过广东省救助管理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及其他适当形式、载体发布寻亲公告;对入站后7个工作日内无法核实身份信息的,采集DNA数据提交公安机关比对,同步开展采集人像信息、指纹等工作。机构外,主动寻求合作,与今日头条、抖音寻人、知名寻亲工作室、辖区公安部门与民政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社会救助力量的大数据、精准地域推送、人脸识别等技术,加快信息获取、筛选、比对,减少寻亲工作时间成本。
构筑“民心线”,提升寻亲返乡温度。针对返乡之后生存难、回家之后家庭隔阂消除难等“后”续问题,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主动延伸服务。一是心理关爱,解开“矛盾扣”。部分对象因家庭矛盾外出流浪与家人断绝联系,对于家和家人,往往有非常复杂的情感状态。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将“每日谈心谈话”“定期社工活动”“心理活动小组”“沙盘游戏”等融入日常服务,以解开受助对象的情感纠结,以不舍的亲情为抓手,化解家庭矛盾,帮助其返乡后更好地融入家庭。二是打造阵地,发挥“潜影响”。打造学习阵地,开辟阅览室,购置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心理学等多门类书籍,满足受助对象知识技能、情感心理需求;打造宣传阵地,设置宣传栏,张贴“党的建设”“疫情防控”“救助动态”等宣传内容,加强受助对象与社会的链接;打造交流阵地,通过寻亲故事、成功案例,唤起受助对象对家乡、对亲人的情感链接。三是积极协调,化解“生存难”。对于缺乏生存技能的受助对象,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给出符合切实需求的返乡帮扶方案。主动追踪受助后续状况,积极推进商定方案落地,帮助受助群众尽快享受户籍地的兜底保障政策,尽最大努力避免其再次陷入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