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都市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5种模式

2023-01-07 23:38陈锋刘沛洁
中国民政 2022年15期
关键词:医务社工矫正

☉ 陈锋 刘沛洁

为探索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与路径,2013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民政局实施了202个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涉及学校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多个专业服务领域。截至2022年3月,成都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7.4万人,持证社工已达到2.3万人,社工服务机构突破800家。

笔者对成都市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尤其是2020年A类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实践历程进行研究,并从服务对象和社会问题改善、社区可持续发展、组织专业能力提升、社会工作行业发展以及社会政策倡导等角度进行分析,浅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种服务模式及其成效。

1 整合理论下的关爱失独家庭“三五工作法”及“3+1+N”工作模式

成都市新都区金东公益服务中心基于社会工作整合理论,通过多年的失独家庭关爱行动,总结出“三五工作法”“‘3+1+N’工作模式”,实现了服务过程中的时期整合、人力整合、资源整合、方法整合、理论整合。其中,通过“三五工作法”将失独家庭关爱行动分为否认期、愤怒期、回避期、接受期、重生期五个阶段,整合社工、心理咨询师、护工、医生、志愿者五类人员,分期进行心理咨询、健康照护、社会支持、生活照料、经济帮扶五项服务。“3+1+N”工作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发挥资源链接者、协调者角色功能,通过整合智慧养老、关爱失独基金和志愿服务3大平台资源,搭建起1个长期的关爱失独中心,常态化链接多项社会资源。

2 从“发现”“评估”到“介入”再到“跟踪”闭环式的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服务工作模式

成都市常青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聚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救助站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技巧为支撑,在三年的专业服务中,总结出“发现―评估―介入―跟踪”闭环式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模式。其中,“发现”指的是在救助站外进行外展宣传、街面巡查、露宿人员跟踪,以主动发现救助对象;“评估”指的是对救助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建档,为后续服务提供信息支撑;“介入”指的是开展站内庇护服务,如日常访谈、心理支持、学习和成长小组等,其目的是促进救助对象的自助和互助;“跟踪”指的是开展基本的安置、跟踪回访等,目标在于促进救助对象回归家庭、融入社区。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主动发现服务对象,摆脱传统的院内救助模式。同时,在“跟踪”阶段,社工探索性地建设救助志愿队伍,保证了救助的可持续性。

3 “五社联动”基础上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都江堰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高效、有力地激发本土“五社”资源,并形成“五社”资源平台,促进矫正对象回归社会。首先,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合作平台,积极争取社区支持,设置社区矫正驻点社工,全程参与社区矫正;其次,形成社会公益帮扶平台,链接社会公益资源,为矫正对象提供技能培训、教育学习、公益劳动等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支持,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融入社会;第三,拓展志愿服务平台,链接社会心理咨询师、律师、志愿者、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等积极参与到社区矫正中,强化社区矫正的行动系统。

4 “‘彩虹信箱·社工媒介’四方沟通”的困境儿童生命教育服务模式

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的困境儿童生命教育服务项目,以构建困境儿童“家庭、学校、社工、社区”四方力量联系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树立正确生命观。在实践中,项目从学生、家庭、学校、社区四个层面强化四方力量的沟通联系。在学生层面,首先,社工“生命观及其行为”为量表主题进行前测,基于前测数据反馈的相关问题,开展不同班级的主题课堂,从“人与人、人与己、人与环境和人与生命”四个维度,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其次,在校园实地悬挂“彩虹信箱”,由学生主动来信表达需求、反馈问题,社工根据学生的来信内容,区分问题类别,从学生个体、班级群体和学校整体三个维度,采用社会工作个案、小组以及大型教育讲座等形式展开服务,有针对性地缓解问题。在家庭层面,社工通过教师面谈与学生家访,甄别缺少正常家庭结构关系以及缺少家庭生命知识教育的困境儿童,通过开展一系列家庭生命教育课堂,弥补相关教育的缺乏。在学校层面,通过开展生命教育意识与技巧培训,形成以德育教师、班主任为主要力量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夯实学校困境儿童生命教育体系基础。在社区层面,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强化家长行为支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5 “医院组织、社工合作、社会参与、行业推广”的本土儿科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成都市仁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的项目定位于协助医院厘清医务社工在儿科医疗体系中的功能,挖掘部门与社工的合作需求,梳理和完善儿科医务社工的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形成儿科医务社工服务模式;拓展医院现有常态化的志愿服务资源,探索“入院前、治疗中、出院后”分时段的志愿服务模式;加强与高等院校联系与合作,完善医务社工专业培训、实习和聘用的通道,探索医务社工实习生培养机制,夯实本土医务社工人才基石;梳理总结项目服务案例和模式经验,推动和参与医务社工行业交流,发挥项目的示范效应。

为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模式,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专业化运作水平,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强化服务对象需求与服务方法的动态化匹配机制。要注重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的联动,力求在服务对象的微观个体、中观系统、宏观系统的问题改善等方面取得成效。在专业服务方法上,社会工作者不局限于个案、小组、社区活动,而是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多元化地开展服务。二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提升专业能力。及时跟进入职教育、强化继续教育及提供专业督导,规范社会工作人才的服务行为,提升其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三是制定科学全面的项目评价反馈机制。按照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的执行阶段,其评价反馈过程分为立项评估、日常监控(月报报送)、中期第三方评估和末期第三方评估(项目验收)。在评估过程中,应注重从不同主体对项目进行综合性的评估,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同时,要形成本土化、规范化的评估体系和监管制度,确保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四是促进服务模式总结、推广与标准化制度建设。持续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的服务模式总结和推广,为本土社会工作行业发展提供专业样本。促进实务经验积累和行业标准化制度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模式的标准化制度和流程材料,为一线社会工作者提供工作指引。

猜你喜欢
医务社工矫正
A Social Crisis
青春社工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致逝去的医务者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无舵雪橇生物学监控与医务监督概述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浅谈新课标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医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