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智慧党建平台建设质量的路径研究

2023-01-07 17:22李中阳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党组织智慧党员

李中阳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政治与党建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0)

智慧党建平台是指使用现代通信技术、大数据等智慧手段构建的党务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能够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传播主流价值,组织党员活动,提高党群服务水平,并对党组织进行科学管理和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区域之间人口流动的日趋频繁,采用新型技术手段是新时代背景下破解党建工作时空限制难题、提升党建工作效能的重要方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主动适应信息时代新形势和党员队伍新变化,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1]。当前我国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仍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在功能设置、信息交互等方面仍有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如何完善智慧平台功能、提升现有智慧党建平台建设质量,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建设智慧党建平台的重要意义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现代社会效率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已不可阻挡。紧跟信息化发展潮流、构建更加高效快捷的政治组织运转模式和参与平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抓住机遇、提升应对风险挑战能力的必然举措,也是推动政党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提升智慧党建平台建设质量,对推动新时代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更好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网络实时交互场域,顺应发展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管理需要,党组织管理按照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纵向方式运行,单位党组织之间相互独立并分别隶属于不同上级党委,形成延续至今的传统党建模式。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传统“单位包管一切”的社会管理模式被逐渐打破,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人员流动日趋频繁,推动社会管理模式逐步由“纵向管理”向“横向交流”演进,党建工作模式也由单独的“纵向管理”向“纵横结合”“扁平化”模式发展。近年来,随着产业多元化的快速崛起,区域之间人员横向流动更趋频繁,传统党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基层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分散、流动、自主的现状,必须在“扁平化”党建模式思维基础上,推动党建工作朝动态管理、实时互动、节约高效的方向发展。智慧党建平台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的智能化党建服务平台,通过党员信息收集、多样化学习宣传等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互联互通,实质上打破了传统党建工作的时空限制,构建了实时互动交流的互联网党建场域,在减少管理成本的同时提升党建工作效能。可以说,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实践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向新时代党建工作模式转变的先行步伐,是对传统党建工作场域的现代化拓展。

(二)提升党员管理服务效能,增强组织活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多元化发展,社会人口流动频率逐渐加快。由于工作、学校、居住地等不断变化,一些党员与户籍地和党组织关系所属地相分离,没有办法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他们实际上游离在党组织管理之外,成了流动党员,既履行不了党员义务,也享受不到党员权利。同时这些党员在社会实践中先锋作用的发挥情况、思想状况、遵守党纪党规情况等党组织也无从知晓。对党组织而言,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需要靠每名党员主体充分发挥其党员作用,而大量流动党员的存在使很多基层党组织表面上有很多成员,但实际战斗力不足,党组织功能的发挥大打折扣。这在党员流出较多的一些农村支部表现尤为明显。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就是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实现党建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通过线上党员信息采集、多样化理论学习、政治参与渠道等功能建设,打破了党建工作的时空限制,无论党员身处何地,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参与组织生活,实时接受党组织服务监督,提升党员管理效能。同时,大量脱离党组织管理的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在上级组织统筹安排下合理参与组织生活并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更能够持续增强组织活力,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三)拓展密切联系群众渠道,夯实群众基础

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是各级党组织生命力的源泉,具体到基层党建工作中,即是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改革开放之前,服务群众主要靠上级党委制定政策方案自上而下传导实施。这种模式在传统“单位制”管理模式下能够以较低的行政管理成本快速、高效实现组织服务群众的预设效果。改革开放后,随着“体制外”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人口区域流动的日趋频繁,以往相互独立的不同社会群体交错融合,使群众对党建服务需求呈快速多元化发展,传统“单位制”背景下的“纵向党建模式”在服务内容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上已明显滞后,因而,当前多地都在探索以区域基层部门之间“横向链接”为核心逻辑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但无论是何种模式,要发挥其应有服务效能,其核心基础仍在于对群众诉求的快速搜集整合以及党建资源互通共享能力。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党员群众联系渠道,群众通过电子邮件、实时消息等方式同党员或支部快速取得联系并实现诉求表达。该平台还进一步弥补了当前党建工作实践中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功能的不足,畅通党员、群众与党支部间信息交互共享渠道,提升服务效能,进而夯实群众基础。

二、当前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倡导下,各地顺应现代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潮流,依据自身条件和工作需要,广泛开展了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实践探索,取得了诸多成效。近年来,上海等地利用先行发展优势,试点搭建了以实现“一门式党建管理平台和一键式基层党群服务窗口”[2]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智能化基层党建框架。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手段的日趋丰富完善,当前“智慧党建”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各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趋势和必要手段。对当前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的成效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的阶段性特征,为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实践提供了依据。

(一)实现了党建宣传形式的多样化

在传统党建模式下,党建工作和党建理论宣传主要依托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而在智慧党建模式下,除了当前使用最广泛的“学习强国”APP 外,湖北、山东等地也研发推出了面向本省党员的党建APP。它们均已具备完善的热点推送、新闻推送、理论学习课程订阅等宣传学习功能。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将党建新闻与党建理论知识以网页新闻、视频等多样化形式对所有党员实时推送,并以订阅等方式实现党员对推送内容的自主选择。此外,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各地还相继修建了党史展馆,以场景模拟、VR 体验等手段向广大党员和群众全景式、沉浸式展示革命历程、党史知识。智慧党建特有的宣传方式,既满足了实时、快速、高效的信息技术传播需要,又满足了广大党员和社会公众了解党建、学习理论知识的多样化需求。

(二)实现了党建管理手段的网络化

传统线下党建主要依托纸质资料与档案实现对党员的有效管理。随着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不断推广,党建管理手段逐步由纸质化向纸质与电子相结合、线下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一是实现了对党员的动态管理。通过党员将自身信息录入智慧党建平台系统,党组织能快速实现对辖区内党员信息的搜集录入,极大节约了以往针对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开展线下走访、排查产生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依托线上平台使用活跃度等后台数据,党组织能够对广大基层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非公企业党员等群体的理论学习情况、活动参与情况实时掌握。例如昆明市晋宁区在建设智慧党建平台实践中共建立“网上党支部”781 个,入库党员17643 人,实现了对辖区内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工作的有效覆盖。[3]二是推动了党建工作的联合化。具备高效快速的党建资源信息是新时代有效横向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形成党建引领合力的必要条件。在各地党建智慧平台建设实践中,通过建设线上智慧党建大数据中心和可视化调动指挥中心等手段,依据实际问题统一调度、规划党建资源,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有效推动区域内各级各部门党组织之间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效能。

(三)实现了党建服务的现代化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传统党建模式面对现代党建服务需求日显不足,而智慧党建平台的出现,极大推动了党建服务现代化的进程。一方面,提升了服务的针对性。各地在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实践中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大数据算法等手段精准把握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服务需求,准确投送相关学习理论知识,使广大党员足不出户就能实现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查什么就查什么。例如“重庆党建红云”APP 瞄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阅读需求,针对性推出“微党课100 讲”“党建小课堂”“党史讲堂”等全媒体原创党课课件、党建读本、故事读物等,深受基层欢迎。[4]另一方面,推动了党建服务向基层延伸。相较于机关单位、国有企业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基层流动党员等群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同党组织联系较少,在脱离党组织管理的同时也难以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享受组织关怀,处在党建服务的“空白区”。智慧党建平台的推广,通过信息搜集消除了党建管理服务的空白,满足了“体制外”党员特别是基层流动党员线上办理组织关系转移等服务需求,实际上推动了党建服务向基层“空白领域”的有效延伸。丽江市在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实践中,就对24 类339 项便民服务事项进行梳理上线,办结事项4.1万余件,使10 万余名党员、群众直接受益。[5]

三、当前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智慧党建平台作为适应新时代党建工作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事物,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只有客观分析当前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找准发展导向,才能为新时代提升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提供依据。

(一)“智慧”与“党建”融合不深

智慧党建的实质是采用创新性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赋能。“‘智慧党建’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与发展方向,其核心指向亦应为且只能为不断强化党的领导。”[6]仅追求“智慧”而忽视了党建工作的核心主旨,无疑与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就目前来看,虽然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宣传效能、管理效能等,但在实现“智慧”与“党建”相互融合目标上还有不足。一方面,存在重理论宣传轻功能建设现象。在中央提倡建设智慧党建平台大背景下,各地纷纷探索建立本区域的智慧党建平台。但目前看,大部分党建APP 推送内容都以当地党建新闻宣传和党建知识为主,而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指向,诸如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基层党员作风纪律监督等却重视还不够,这无疑影响了智慧党建平台应有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一些地方在设置线上功能时把涉及党务工作内容大量上线,但很多功能由于缺乏相应的落实反馈机制而导致实际效用有限,看似功能繁多但却起不到应有作用;一些地方在推广APP 时只关注使用率和活跃度,把自愿登录学习变为强制要求学习等,造成“两张皮”现象,违背了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的初衷,必须引起重视。

(二)平台搭建与信息共享冷热不均

共享性和互动性是智慧党建平台应有作用发挥的必要条件。一个高质量的智慧党建平台,应当在应用中实现平台网络内党支部之间线上实时互动、信息实时共享、资源快速协调,从而达到整合党建资源、凝聚党建合力为基层党建工作赋能的目的。当前一些地区,智慧党建平台建设项目上马很快,但在实际推广使用时,或受制于技术、资金等客观原因,或因主观认识不到位,导致平台共享性与互动性功能不足,存在“平台搭建热”与实际使用“信息共享冷”现象。一是信息共享冷。目前不仅是省级地区,一些市县也相继建设了自己的党建大数据平台。但是由于市级以下辖区样本数量有限,导致其大数据分析质量不高,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缺乏上级统一调配共享机制,市与市、县区与县区之间在信息搜集与存储使用上相互独立、相互封闭,没有实现信息交互共享,极大影响平台功能发挥。二是党务共商冷。目前一些地方虽然搭建了智慧党建平台,但仍没有实现线上党务工作共商共议功能;即便已经实现该功能的平台,党支部之间对重大问题进行线上协商依然有所顾虑,限制了平台功能的发挥。此外,虽然很多地方智慧党建平台开通了党员意见诉求搜集功能,加强了同党员群众的互动互联,但对一些党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诉求与反映,平台传达、回应、解决的质量仍然不高,存在回复了、办结了但问题依然存在的情况。这既与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初衷相悖,也影响了基层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线上”与“线下”结合不够

智慧党建是对新时代传统党建应对发展环境不足所给予的赋能与功能补充,智慧党建既不能够独立于线下党建工作之外,也不能够完全代替线下党建工作,新时代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必须实现线上智慧党建与线下传统党建的有机结合。但就目前看,很多地方在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实践中依然存在“线上”与“线下”工作结合不够、相互重叠的现象。一方面,存在线上功能虚置现象。一些地方在开设线上党务服务功能时仅把线下一些事项简单搬到线上,等党员群众线上提交需求和材料后,又要求其到党群服务中心交纳纸质材料,不注重线上平台功能发挥,造成线上平台功能虚置,反而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存在线上与线下重复考核现象。一些地方在完成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后,要求基层党支部在日常党务工作中及时将“三会一课”、志愿活动等开展情况资料上传网络,但却不将此作为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的依据,特别是在上级督导考核中依旧要求基层党支部准备完整翔实的纸质材料,存在线上与线下重复考核现象,加重了基层工作负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四)建设与维护步调不一

近年来各地推动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步伐很快,但随着各地大量智慧党建平台的建成使用,平台后续维护也成为各级党委必须重视的问题。就目前情况看,一些地方在平台建设完成后缺乏维护,致使平台活跃度和使用率大幅下降,一些APP 已经失去效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日常管理人员不足。一些地方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完成后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导致后台回复不及时、网站内容单一、网站更新不及时等情况出现,影响使用体验。二是日常维护人员不足。当前很多地方采用“第三方”公司外包的形式将智慧党建平台的日常管理维护进行外包,但由于智慧党建平台的政治性强,要求其后台数据管理维护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更需要其有相当高的政治素养,这就极大提升了相关领域人员的参与门槛,从而导致一些地方的智慧党建平台维护经费、人员不足,存在“难以为继”情况。

四、新时代提升智慧党建平台建设质量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提升智慧党建平台建设质量,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从完善机制、强化制度等入手,推动现代信息与传统党建工作的有效结合,从而提升新时代党建工作效能。

(一)坚持政治建设,强化引领作用

党的政治建设处于党建工作的首位,因此,新时代提升党建智慧平台建设质量,应当坚持以强化政治统领为主线,将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大数据技术赋能的全过程中。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设置。在智慧党建平台功能设置上突出政治功能,可以增设诸如“政治体检”等专栏,以理论推送、案例推送、答题测试、互动答疑等方式强化广大党员的政治学习,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领悟力。第二,要注重关键数据的分析监管。在大数据技术应用实践中,搜集、存储、分析等关键环节要加强对政治性相关的核心信息的重点监测关注,对可能存在的政治风险要及时予以预警、反馈、处理,并将处理情况详细通过平台向党员公开,以实际案例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第三,要注重平台分析数据的处理落实。要重视关注平台大数据对政治性信息检测分析的结果,对于大数据给予的预警信息也要在线下工作中予以关注查访,特别是要对各基层党支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予以动态关注,确保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执行力。

(二)完善机制建设,提升使用效能

构建互联互通共享机制是推动智慧党建平台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提升新时代智慧党建平台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该平台要以实现区域内党支部实时联络、信息共享、党政互通、区域共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智慧党建平台的互联互通共享机制建设,切实提升智慧党建平台的管理与服务效能。第一,要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在出台相关信息安全保密机制基础上,逐步推动县区之间、市县之间、省级单位与基层之间党务信息的互通共享,打破党员流动中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由于信息相对封闭形成的“信息孤岛”,推动党建资源有效整合,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合力。第二,智慧党建平台要构建线上互通机制。开设专门的党支部之间的交流通道,使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党建工作中能够实时同有关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党支部进行沟通协商,共同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疑难杂症问题。同时还要设置上级关注追踪机制,对支部书记参与沟通共商的情况进行监督,提升共商效果,增强互通实效。第三,要推动党务政务互联机制。党务与政务在其主旨、内容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下一步工作中可建立相应机制,加强党政机关党支部与政务服务中心、社区农村党支部与村务服务中心线上实时沟通、信息互联,在提升政务服务工作准确性的同时借助政务服务大数据为基层党建工作赋能,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效率。

(三)强化制度建设,明确功能定位

要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对智慧党建平台的功能作出明确定位,实现线上与线下党建有机互补,防止内容重复、工作重叠的现象出现。第一,对智慧党建平台功能作出明确定位。各地可出台相关意见,对智慧党建平台的建设目标、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程序等作出明确说明,制定平台建设标准,同时对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使用、维护主体进行明确的权责划分。第二,推行基层党建无纸化办公。充分发挥智慧党建平台信息存储分析整理功能,在各基层党支部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将无纸化办公制度化,在减轻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负担的同时杜绝线上办公与线下办公“两张皮”现象。第三,完善党建考核制度。科学制定智慧党建平台使用情况考核办法,坚持“自愿、自主”原则,防止在平台使用过程中强制要求“刷分”情况发生。各级党委应注重发挥现有智慧党建平台作用,将基层党支部党员管理情况、“三会一课”开展情况等收录云平台,提倡“线上考核”“电子问卷考核”,逐步取消线下考核督查等低效繁琐的考核方式。

(四)优化维护保障,赋予发展动力

良好的平台维护是保障智慧党建平台使用可持续的必要条件。针对当前一些地方智慧党建平台维护滞后情况,可以从人才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拓展思路,寻求保障对策。第一,建立省级智慧党建平台团队流动指导机制。从省级以上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管理团队中抽调一定人员,定期前往基层对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同时对基层在平台建设和使用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开展指导帮助。第二,开展智慧党建平台使用相关培训。各地可集中开展短期的以现代网络技术、大数据平台使用为主题的智慧党建平台使用培训,提升广大党务工作人员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也借此在基层营造使用智慧党建平台的良好工作氛围。第三,建立平台管理后备人才队伍。结合智慧党建平台功能特征,从大学生村官、社区党务工作者等群体中吸纳人才,组建智慧党建平台管理后备人才队伍,在开展针对性培训的同时给予相应人才保障,补充智慧党建平台管理队伍力量。第四,构建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在合理调配党费、财政拨付的基础上,适当调动社会力量,在严格审核和依法依规的情况下,适当吸纳社会资金支持智慧平台建设与后期运用服务。

猜你喜欢
党组织智慧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