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2023-01-07 16:04王翰琦
建材与装饰 2022年1期
关键词:城乡战略农业

王翰琦

(沁水县自然资源局,山西 晋城 048200)

目前,乡村发展已经进入了变革、转型的关键阶段,其中的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破解问题、平衡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路径。自从十九大召开后,我国全面掀起了“乡村振兴”的热潮,各个地区均在乡村振兴上下大功夫,立足于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合理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总体而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其理论、规划、体制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深入思考和分析。

1 乡村振兴概述

1.1 乡村的概念

基于乡村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少学者都对乡村这一概念做出了界定:站在产业角度,乡村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站在地域角度,乡村是指农民居住的地区;从土地利用的方式上来看,乡村是指大部分土地被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地方等等。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人口流动,上述关于乡村的表述均不完善。地理学从地域空间系统来看,认为乡村是指除了城市以外的区域,和城市一起构成了地域空间系统。乡村和城市相对,是以“面”的形态存在的区域腹地,乡村是我国传统农耕的发源地,其主要产业是农业生产,人群主体是农民,在粮食、农产品生产和国家生态安全上发挥重要作用,负责给城市居民提供生存所需的主要粮食,给城市工商业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料。而城市则是呈点或群形态的区域中心,主要产业是工商业,主要人群是市民,最早由乡村演化而来,是社会整体产业演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有人口、产业聚集性特点,随着社会进步而一直进行管理创新,整体科技、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和先进,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对乡村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总的来说,城市和乡村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空间,虽然彼此间存在较大差距,却在要素、结构、功能上存在互促、共生的动态耦合关系,相互之间存在非常紧密地联系,不可相互脱离,共同构成了城乡生命共同体。

1.2 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乡村振兴是在城乡融合基础上乡村功能的提升,在产业、生态、乡风、治理和生活水平上均有较为明确的要求,需要将上述5方面相互协调,以共同构成乡村振兴的蓝图。乡村振兴标准则包括经济、生态、生活、文化、格局和组织6 大方面,应以宜业宜居宜养作为乡村的建设目标,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形成与城市无差距的发展状态。应在“两园一体”的基础上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即以乡村为振兴主体,建设生态田园和美丽家园,分别对应产业兴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态宜居宜业的生活目标。而乡村振兴这个主体,应实现乡风的文明建设和有效治理,做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体培育、组织。

乡村振兴战略应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5 个方面为基本内容,进行有序推进。其中,应重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融合式发展,走产业融合升级之路,让农民群众普遍能在当地实现就业创业,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则是建设的主体,应培养现代职业农民,走乡村主体优化之路。传承发展当地的农耕文明,强化振兴的精神动力。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乡村的发展。组织的核心在于治理体系的健全,即通过完善的治理体系和办法,使乡村实现社会安定、农民安居乐业。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重点

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农村全面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让所涉及的产业链获得极大地丰富。通过对乡村生态环境得保护,使其变得更适宜居住,吸引大批城市居民前来,进而让城乡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的文化基础,也能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提升农民群体的素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文化保障。乡村应和城市管理相接轨,兼顾法治、德治、自治,发挥农村群体集体组织的自主性。消除贫困,提高农民群众收入,缩减城乡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以此来提高乡村综合实力,保障发展实力,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2 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是影响和干预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立足于我国国土资源实际,凭借现有技术手段,对城乡内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城乡规划内容主要涉及相关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对城乡空间结构的合理划分,以及有效调整和治理人们的居住环境等方面内容,以求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促使人、自然、社会间的协调发展。该规划措施、原则是否科学、合理,可直接影响到当地地域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经济发展。

3 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策略探讨

3.1 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战略等,虽然在城市反哺农村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在整体城乡间关系来看,仍是城市为主,农村附属于城市,且被动地接受城市的辐射作用,其发展驱动力也来自于城市。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则是将两者放到了互相平等的地位上,以农村自身产业、空间和人群为着眼点,实现内生性增长。通过农村土地改革,大量释放发展潜力,将存量土地被激活,提高农业人口流动性,为乡村发展创造可靠的空间载体。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破除这一在城乡劳动力、资本、土地流通中最大的政策阻碍,帮助农村更畅通无阻地吸收城市资源。以政府为主导,引进社会资本,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信、燃气、上下水、污水垃圾处理等,缩短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差距,提高乡村的生活品质,为当地农民及外来人员均提供更便捷、舒适的生活,补齐原本存在的发展短板,促进高质量产业、文化的涌入和发展。

3.2 打造镇村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农业经济以集镇为中心,并以这种方式来沟通城乡。从以往的人口统计来看,乡村人口主要分布在村庄内,基本占整个村镇总人口的79.67%,而镇、乡建成区仅占20%左右,由此可见,乡村人口数量庞大,建设相对落后的小城镇很难容纳那么大量的人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各地可将发展支点放在区位、资源条件及发展基础都更具优势的乡镇,有效连接乡村自然、人文、历史及特产资源,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突出优势,辐射全区。打造镇村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兴建特色产业,吸引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入,以及城市居民前来消费,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力。

3.3 兼顾农业现代化与培育新业态

城乡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产业不同,所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的主要产业为农业,应实现结构科学、高效率的现代化农业,才符合乡村振兴的要求。应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养殖、生产结构,满足市场消费主流需求,建立优质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业现代化,强化装备和技术支持,用现代化的产业结构、生存技术和组织管理、营销推广方式来武装当地农业,将其进行现代化改造,成为当地的朝阳产业、体面职业。同时,打造电商、农业旅游等新业态,加大各类产业融合式发展的力度,推广电商、智慧农业、旅游等先进产业。改变农业组织方式,扩展农产品营销、推广手段,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农民能通过电脑或手机来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合理施肥灌溉,在网络上对当地农产品进行推广,提高宣传、销售效率。农业旅游则是一种农旅融合产业,建立在农村地域、特色产品、生态、民俗的基础上,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此外,对于不适宜种植的乡村地区,也可以发展占地面积大的光伏农业,将太阳能发电技术运用到大棚、灌溉中,随着相关行业标准的完善和产业模式的成熟,可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3.4 精准扶贫,增加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政府应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加各类乡村基建、产业、技术上的投入,吸引农村人口介入生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当地生产力,让农村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并增强自强不息的意识。在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上,可凭借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市场主体的投入。当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后,可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使当地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提高就业率和宜居程度,在吸引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上也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可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但由于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个层面,有其复杂性与系统性。本文站在城乡规划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内涵、重点,探讨在城乡规划视角下,如何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期为促进乡村振兴做出一点贡献。

猜你喜欢
城乡战略农业
国内农业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