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地群体建筑中的传统文脉

2023-01-07 08:32毛秋菊
建材与装饰 2022年18期
关键词:山地屋顶空间

毛秋菊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0 引言

对于山地群体建筑而言,特定的自然山水环境、传统的建筑文脉是建筑人工环境设计、建设的前提。每座城镇所依附的山水与人文基底环境基底都是唯一的,是自然的赠与,既不与其他城镇雷同,也不可复制,具有原生性的特征。从整体形象上来说,它是文脉显性表达构成的直接要素,是文脉关系传承的充分必要条件之首。在山地环境中,南方的山地城市,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其自然形成的山、水、林、田、湖、草犹如上天赐予、鬼斧神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视察贵州遵义花茂村时曾说过,这里是找到乡愁的地方。如在这些自然景观元素中,再配与设计方案优秀、施工技术精湛、建筑风格独特的群体建筑,最能形成“天人相应”的山地城市景观[1]。

1 继承传统的整体形象

“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是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提出著名的城市营建原则,提倡城郭建筑,应顺应山川河流的自然走势来进行规划建设,而不必拘泥于固有的规矩。千百年来,这一理念在我国山区城镇的设计中备受推崇,在实践十分实用,尤其在贵州山地群体建筑的设计上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贵州传统的山地群体建筑有着独一无二的格局特征。为了农作与生活便利,靠近水源的山地是关键要素,如果靠水的地势正好坡缓开阔、土质疏松肥沃、森林覆盖面大,更是成为传统民居择地的首选,因此,依山傍水是传统民居最常见的整体形象。但这类用地并不常见,贵州坡陡险峻,可供农业开发的土地较少,随处可见的梯田亦是形状各异、捉襟见肘,建设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的群体建筑都只能顺应山势,依山而建。它们体量多、占地大,只能以一种自由的、契合等高线的方式穿插在巨大的山坡上。每一栋建筑都是小巧的、相似的,放眼放望去,没有哪一栋建筑是鹤立鸡群的,呈现的只有“面”状的整体感觉。每一栋建筑都看似凌乱,但它们有着更深层次的内在组合逻辑,那就是与山体走势相一致、与地形线相契合的逻辑[2]。

1.1 依山傍水

每当提起贵州,人们就会想到山水田园,一眼望去别提多么有风情了。在贵州最不缺的便是山,一眼望去,全部都是山峦叠翠的样子,很是绝美。这里的水也都是清澈的,就像镜面一般,当山的倒影在水中与那翠绿相互照应的时候,更是美得让人心动。还有那山下水边的村寨,一群群、一簇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城市快节奏的喧嚣、眼花缭乱的繁华,让都市人们日渐向往回归自然的山居生活。依山傍水,是一种诗意,更是一种归宿。低容积率的开发可以完全传承这样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品质,常见于别墅区与旅游景区。

1.2 借坡顺势

“八山一水一分田”形象地总结了贵州土地的状况。从古至今,勤劳智慧的贵州人民克服了山地建设的困难,一座座优美的村寨顺坡而建。山地建筑民居通过顺应山地自然地形过程中所形成的中有机簇群肌理与层叠起伏的三维空间形态中就显示了山地城镇建成环境的特殊风貌,即借坡顺势的总体印象。在这种格局中,山体作为群体建筑的背景轮廓、同时也是群体建筑的生态屏障,所占的比重较大;群体建筑顺应坡地的走势,生长于自然山体之上,如山上的小树一般,密密麻麻、蔚为壮观,“显山”成为群体建筑呈现的总体景观特征。借坡顺势格局建筑全部建在陡山上,为了呈现建筑与山体合为一体的态势,要求建筑的高度不宜太高,常见于别墅区、酒店区等设计。

1.3 山城相融

在平地上建设,用地基地方正集中、连续成片,但在山地中建设,建设用地七零八落、支离破碎,群体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结构不得不遵从“自然”的安排。在山地城镇中,高低起伏的原生地形以及自然山体、河流等复杂地貌的三维地貌特征使在此基底之上建构的建筑群体在空间组织与景观形态上都更为丰富,由此形成了山地建筑簇群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叠合、错落、掩映的立体形态特征,而这是山地建筑簇群在三维空间中所展现出的立体形态特征。

2 继承传统的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形象记录着城镇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蕴藏着大量体现在山地上人类活动的文脉信息,特别是在山地城市中,由复杂的地形和起伏的历史所构成的传统更具地域性特征,很难找到两个在空间形态和布局上非常接近的贵阳传统城镇,这一事实说明,贵阳地区传统城市空间和建筑具有比平原地区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和类型,这种特征不仅有利于我们去深刻挖掘隐蔽在传统建筑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人文、地理因素,也有助于我们为创造有特色的山地城市和建筑寻求更多的设计灵感[3]。

2.1 街巷空间

提到山地街巷空间,人们首先会想到随自然地形的不规则且蜿蜒曲折的线型、与街道原来走向成一定角度自由开合的界面、具有较强流动感同时又有着立体围合感的场所。这些丰富而富于变化的空间形式是传统山地步行街巷的典型空间特征,使行进于其中的行人随时都能体验到山地城镇空间环境的妙趣横生。与北方传统城市的公共空间有质的区别。以棋盘网络式街道格局为主的北方传统城市,街道的方位感极强,街道与街道之间,街道与建筑之间,形成四四方方的正方形,区域与区域之间形成明显的界限感。而山地由于地形限制,常常会把生活、商业和生产三种不同的空间体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不会将这三种功能明确地划分开,空间界限的模糊性也因此产生;同时,由于山地地区传统街道大都依据地势自然发展,缺乏强制性的约束机制,择地而建的建筑、植被树木、堡坎阶梯,都有可能成为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长期的“自然生长”导致大多数公共空间的形成带有偶然性。

2.2 广场空间

宗教、政治、文化、习俗都是影响中国传统广场形成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少数民族歌舞升平的圆形广场,大多活动都与宗教、祭祀有关,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少数民族的节庆有关。少数民族村寨节庆活动、平时集会议事,都需要一些公共开放的室外空间来承载。于是除了村落中随意偶然、蜿蜒盘旋的梯部、坡道,较平的地方都会出现踩歌跳舞、节日聚会的集中广场,而此类广场全是圆形平面,更加突出向心性与集中性。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使广场空间的物质要素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拘谨、单一的空间设计手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与需要。现代广场更多的呈现公园化与商业化的特征。城市广场变成了时代的主角,它的功能日趋多样化,承载了现代各种文化、休闲、交流、健康、娱乐活动,这些功能让现代广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3 梯道空间

除顺应等高线蜿蜒曲折、开合有致的平面组织方式以外,在高差较大、坡度险陡的山地地形中,还有一类垂直于等高线布置,以立体的阶梯、踏步方式联系上下标高平面的典型山地步行街道空间组织形式,这种典型的山地街巷形式也被称为“竖街”。它既是联系传统山地城镇中重要的步行渠道,同时也是居民们日常生活展开的主要公共场所,承载着山地城镇的地域空间文脉。

3 继承传统的建筑造型

贵州传统建筑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山地地型、气候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前文已经详述了传统建筑的整体形象,具体到建筑单体,则是指能够引发人们视觉刺激的建筑外观部分,与建筑本身的体量、建筑的屋顶、墙身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建筑各个细部的处理密切相关。

3.1 建筑体量

俞挺曾说:“东方的城市从古代开始就是一种模数化城市,所有的建筑类型并不分明。建筑只控制开间、进深的模数,可以适用于任何功能。”对于贵州的传统民居形式来说,平面多为多开间、两进深的一字长方形,功能上大多是下店上居型。这也是由山地特殊的环境所造就的,建筑尽量少占实地,体量越小越方整,越好在山地环境中建造。

3.2 建筑构成

屋顶:贵州传统木制建筑常见的屋顶是坡屋顶,由举架形成的反曲的屋面,起翘明显、出檐深远,檐口曲线富有弹性。屋脊的曲线,一方面是因为临山边气候多雨、潮湿多水,为了保护墙面免遭雨水的侵蚀,另一方面,重重累加的屋顶也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屋顶组合形式灵活多变,主要分为五类,四坡屋顶、歇山屋顶、重檐屋顶、硬山屋顶、悬山屋顶。其中最常见的为小青瓦双坡悬山式,有的还在山面加偏厦,这是由于悬山式屋顶建设简单便捷,又有保护好侧面山墙。

而石板屋顶采用石片覆盖,因此没脊瓦,造型奇特。由石片覆盖的石板房有采用悬山式屋顶也有以硬山式为主,屋面的石片形状有方形、菱形以及乱石片各种形状的石片组合,总体看上去线条非常硬朗。

墙面:木建筑屋架由柱、瓜和穿枋组成,是典型的穿斗木结构。从建筑立面来看,木制吊脚楼总体风格表现为质朴与轻巧,受地形影响,在建造时,主要利用长长的“吊脚”来支撑,因此其立面造型的高、宽尺度比例较大,建筑显得轻巧、瘦长。穿斗式的木构架是整个建筑的脊梁,支撑着屋顶与立面,木柱1:20 以上的细长比,穿枋不到15cm 的宽度,显得整体木构架十分轻盈,小青瓦的屋顶向两头起翘,生动得如同一只展翅的小鸟。墙面的材料主要也是以木为主,木本色的穿斗与木制的外墙融合在起,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同时,穿斗构架有的满柱落地,有的隔一柱、二柱落地,构架形式丰富,门和窗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使人不会觉得单调乏味。木建筑对立面装修比较讲究,木作要求很严格。四周柱枋间的围护墙都加边框,做工精细。前立面是装修的重点部位,通廊的栏板用木条镶成各种花饰。整个立面的装饰与雕刻是匠人特有的技艺,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而石板房的墙面相对简单一些,可以由大块的石头垒砌,也可由薄石垒砌。砌墙时采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石料,可以使立面取得富于变化的光影效果。因为石墙面除了是外围护立面,同时也是房屋的主体支撑结构,因此开窗一般都较小,整体立面看上去封闭而厚实。

3.3 细部元素

建筑装饰艺术的创造和发展,来源于信仰、宗教、图腾、自然与民间生活,这些民间的建筑细部元素,表达出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体现出人们质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木建筑的立面装修比较讲究,木楼对木作要求很严格。四周柱枋间的围护墙都加边框,做工精细。

柱头:前立面是装修的重点部位,通廊的栏板用木条镇成各种花饰,各层出挑的柱头精雕细作,前部的窗棂花心大都嵌拼组合成各种花饰。整个立面的装饰与雕刻是民族匠人特有的技艺,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窗户:在窗户上,大部分的民居都很简洁,以方窗为主,少数苗居作“六合”窗或“满天星”透花窗,做工精细、美观。

美人靠:苗族在立面上的特色是美人靠,在苗族的半边吊脚楼中随处可见,人们在此可以凭栏远眺饱揽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台基:在台基、屋身、屋面等的处理上都很简洁、古朴,与自然环境协调。稳重的石砌屋基,横竖线条对比的柱枋和镶在其中的壁板,组成木质墙身,木纹清晰可见。

石板房装饰,主要用于墙、门、窗、挑、线条和图案。图案符号一般具有吉祥如意,人畜兴旺、人丁发达的象征。有些装饰,为了辟邪,镇锁山水龙脉或是房主建筑房屋相生相克的一种补救方法。墙面可以由大块的石头垒砌,也可由薄石板垒砌,砌墙又分干砌与湿砌两种,砌墙时采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石料,可以使立面取得富于变化的光影效果。

4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种高楼大厦在任何城市都能随处可见,而且楼层越修越高、房子越建越大。但在这些看似“高、大、上”,充满“新、奇、特”的现代化建筑当中,却很少见到既能传承文化,又具现代技术的“中西结合”的特色建筑。正如上文如述,缕缕出现“千城一面”、大尺度平地型空间轴线庭院、过高、过密的“建筑墙”等一系列的“现代病”。现存的古镇名寨、豪宅庙宇、历史街区等传统建筑,都客观真实地见证和记录了历史,它不仅体现和保存了当时的建筑技艺,而且还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继承传统,传播文明,启迪未来。可以说,一座好的传统建筑,就是一部好的史书。因此,我们提倡在当代建筑还是应找到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体现地域性的特征。

猜你喜欢
山地屋顶空间
借“光”生财的屋顶
山地草甸
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屋顶屋
屋顶的雪(外四首)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