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2023-01-07 04:27仇吉星
建材与装饰 2022年12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污染

仇吉星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城阳分局,山东青岛 266109)

0 引言

通常情况下,环境监测主要是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社会机构,针对自然环境问题提供的环境服务活动等,包含现场调查、采集样本、综合评价等多项工作内容,同时分析和掌握试验样品实际情况,确定自然环境变化实际状况,发现自然环境中的问题,提出相适应的解决对策。环境监测属于自然环境保护的主要构成部分,借助准确的环境监测信息数据,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相应的环境监测目的、方向等,采取相应措施,有效保护自然环境。

1 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污染状况

1.1 污水排放问题导致的水质污染

环境监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现阶段各种生产企业的运行中,势必会产生诸多的污染元素。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提升对环境的监测水平,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实践开展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工作,控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产生的破坏。现阶段水质污染就是一个实际问题。在很多生产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可以发现很多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后,会造成水质的污染,甚至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自来水输水管路的二次污染,均会影响到当前的水质。对于农业种植来说,过度施肥在水循环系统当中势必会导致肥料与农药随水进入水循环体系当中,这时污水当中的悬浮物、病原体、化肥、盐分、不溶解固体物等,均会进入江河湖泊之中,而其中的磷、氮等营养元素极易引起水的富养化,并且其他病毒污染物质又会导致饮用水水源受到影响,进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生活污水的排放来看,致病细菌较多且氮、磷、硫较多,这也会导致污水污染问题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1]。对此,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污水排放问题,常规方法已经很难实现对于复杂污染因子的检测需求,这也使得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需要以监测技术的应用作为关注重点,进而有效找到解决办法。

1.2 粉尘与颗粒物造成的大气污染

颗粒污染物既来源于人为,也来源于自然。而主要的排放源在于人为排放。比如,石化原料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燃烧颗粒物、生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颗粒物、垃圾焚烧时产生的颗粒物等均会在空气中产生气体污染,而其他的人为颗粒物排放包括建筑扬尘、道路扬尘、厨房烟气以及工业粉尘等。这些颗粒物的排放势必会导致雾霾问题的发生,也会加大大气污染治理的难度。尤其是一些发达城市,空气污染主要呈现为汽车尾气的复合型污染以及煤烟型污染,这也使得在城市空气治理的过程中,难以保障治理的质量[2]。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些地区灰霾、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频频发生,其实都与细颗粒物污染有关。此外,粉尘产生并不会直接作用于人,但是它往往会给人的器官、黏膜等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比如,呼吸道黏膜就会受粉尘的影响而导致病变,而眼睛等器官在遭到粉尘影响时也会产生伤害。当前最严重且危害性最大的粉尘是木尘,因为它具备易燃性,进而极易产生火灾。基于此,粉尘的出现不仅会给人体带来影响,而且也会给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1.3 农药等生态药物导致的土壤污染

土壤的污染也是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之一。现阶段,农药的使用对土壤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很多农药成分中包含毒性物质,这些物质如果渗透到土壤中,就会出现土壤性质改变的实际后果。因此,在进行土壤检测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综合检测措施,及时提取土样进行实验室分析,从而系统地掌握现阶段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在后续的环境治理活动中,要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提高对于土质状态的检测手段,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避免对于土质的伤害。

2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要点

2.1 生物检测技术

在所有的监测技术当中,想要保证环境监测的良性运转,同时不会对环境带来进一步破坏,那么生物监测技术则是当前最为常见也最为有效的一种技术。毕竟,该技术在现实应用的过程中,准确度较高且操作十分简便,并且具备观测直观性的特点,因此该技术有着较好的应用优势,更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其他影响。将该技术真正用于环境监测工作当中,相较于其他技术而言,可以获取更为理想的监测成效。一般来讲,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通过分析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内容将化学工程、计算机技术等进行整合,通过这种全新的综合性技术产物,能够真正实现以环境治理为基础进行应用。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生物大分子标记物监测以及PCR两种技术进行同时使用,进而获取较为全面的环境监测信息,而且也能针对生态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预警,以技术应用来保证生态环境能够一直处于健康且稳定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监测技术是以生物评价技术的应用与方法来实现对生态环境当中的质量情况进行测定的一种技术,但是在现实使用的过程中,它的主要功能其实是以弥补理化监测不足而运行的。对此,如果将它配合到物理化学监测技术当中,则能够实现以综合的环境监测手段反映出综合的污染状况。该技术包括生物残毒监测、生物群落监测、急性毒性试验、细菌学监测以及致突变物监测。

2.2 物理化学技术

从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来看,在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上,作为主流的技术之一就是物理化学技术,而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以物理、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等交叉性的内容实现综合应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一般来讲,在我国最为普遍的物理技术就是以物理因子强度测定技术应用为主来进行监测工作的落实。因为该项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环境当中所存有的物理因素含量进行实时监测,针对空气、土壤、土体等环境要素监测工作的落实,能够产生十分积极的效果。将物理因子强度测定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工作当中,能够在监测期间实现针对光、噪声、热源以及电磁辐射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进行确认,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环境污染的现状,并且能针对已获取的信息来实现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中所使用的化学技术,主要为光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以及离子色谱分析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实现针对环境当中所存在的某类特定污染成分进行检测,进而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带来良好的助益。

2.3 信息化监测逐步取代人工监测

我国环境具有多样性,用人工监测上难以实现全方位监测,但是信息化技术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现阶段监测手段发展上,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研发更多适应多种环境自动化监测的设备,依靠信息化技术和监测手段相结合,从环境中获取更多种类的数据。而人工不能监测区域,也运用互联网和设备结构模式将数据进行传输,数据采集和分析更可靠和科学。国内机构不断从国外环境监测发达的地区进行学习,引进国外先进信息化监测手段,逐步取代大量人工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和机构节约人力资本,为更好研发技术和设备增加了资金量,也提升监测结果的专业性。不用在依靠大规模人员布控来预测环境问题,不断采用信息化技术从环境中获取更多数据,保障环境质量分析的准确性,更好预测环境发展趋势。

2.43 S技术

3S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以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为主,对污染的实际情况进行确认,它也是基于全球倡导的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基础所开展的一项技术监测手段。通过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能够针对某区域近年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全面记录,这时工作人员主要是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与预测来对区域污染变化的原因进行判断与整合,这样则能对环境改善提出更好的建议。与此同时,通过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工作的落实,也能对生态环境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确认。比如针对常见的颗粒污染物和粉尘污染物,就能够以该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统计分析,而且也能针对环境当中的有害物质数量进行预判,非常有利于在未来环境治理中给予计划上的帮助。此外,从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工作开展的情况看,3S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实现针对天气数据进行确认,通过实时监测云层以及风带的走向进行记录,以实现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得出准确的判断,这对于存有灾害问题的地区来说,能够以天气灾害预警为基础,提前让居民做好防护工作,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工作的落实,不仅能够对环境考核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也能针对环境治理给予更加细致的参考依据。因此,只有落实动态监测技术的应用,才能真正为环境保护以及治理等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

3 环境监测技术质量控制

3.1 改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不断完善技术体系,通过改善环境监测技术,提升监测工作质量。不仅如此,还应重视环境监测人员是否能充分掌握操作流程,如果不按照操作流程开展环境监测技术,将会对监测结果造成相应的影响,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为后期环境治理方案的选择带来一定的难度[3]。另外,不仅要改善环境监测体系,还需充分运用相关技术,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相关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监测操作流程,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确保检测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能够遵守相关规定,提升环境监测质量。

3.2 提高监测人员的职业水平,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

监测人员需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及技术水平,充分了解监测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相关部门应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引进新型设备以及技术,提升监测工作质量。相关部门需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并在培训工作结束后,进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实行末尾淘汰制度,考核成绩排在末尾的人员如果在下次考核中成绩仍不能达到要求,将实行淘汰制度,保证监测人员职业水平符合要求,为后续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基础。主要培训相关人员对于环境监测的理解能力,提升监测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与此同时,在环境监测工作展开前,需重视监测人员的选择,确保监测人员能够充分掌握监测技术,尽可能选择职业素质高、学历高、经验丰富的监测人员,保证监测工作质量。

3.3 严格控制采样及运输贮存过程

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为样品的采集、运输以及贮存。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采样不能够在监测环境的全部范围内进行,因此,在样品采集过程中,需事先进行勘察工作,确定样品采集的位置及地点,确保样品采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样品采集过程中,需结合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正确性,重视采样仪器放置位置,保证样品采集数量以及样品采集质量。在样品采集完后,需妥善保管样品,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记录。样品采集完成后,需要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在送检过程中,需要重视样品的运输条件,应保证样品在运输过程中性质不会被破坏。采样管在运输中,需尽可能保持直立,不应倾倒,在两个采样管中间需应用海绵等柔软物质进行隔离,避免出现碰撞、倾洒等现象。同时,需保证滤膜的清洁,不能出现污染等现象。在样品试验时,样品采集时需使用消毒后的不锈钢镊子,保存时也需应用专业的清洁袋子,并严格监控样品保存温度,确保样品的化学性质稳定。

3.4 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监测工作信息化及智能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技术人员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对环境监测过程进行优化及完善,以此强化环境监测工作质量,降低检测人员工作压力,提高环境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效性。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大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化及智能化发展投入,积极建设相应的数据系统,提高数据信息分析效率,实现信息交流及共享,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提供新的动力。

4 结语

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环境监测工作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配置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设备,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质效。技术人员深入研究有毒有害、突发性污染物质、生态环境监测等多方面工作内容,促进环境监测技术良好发展,有效维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污染
汽车胎压监测技术探讨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气井出砂动态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