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儿
荷蘭历来以“小国大业”著称于世,人们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爱财之心和赚钱之道,他们从小就对学生进行财商培养。中国的李先生带着自己的孩子去荷兰读书,租住在波尔家里。有一件事对李先生和他的孩子颇有教育意义。
波尔的孩子利兹亚17岁,读大学一年级。在荷兰,大学的教科书不强制购买,学生可以选择向图书馆借阅。为了方便复习,利兹亚还是花了42欧元买了本教科书。不幸的是,她在考试前一周把书意外地弄丢了,只好向图书馆借书应付考试。荷兰的图书馆规定,如果没有在约定时间取书,书就会马上顺延给后一位预订者。偏偏在取书的前一晚上,利兹亚参加派对疯到凌晨,第二天早上她睡过了头,耽误了取书时间。等她赶去图书馆时,馆存的书已经被别人借走。
没有办法,利兹亚只好再向爸爸开口要42欧元,用来买书。按理说考试事大,任何一个当家长的都会毫无怨言地拿出买书的钱。谁知,利兹亚的爸爸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女儿:“你先把自己的书弄丢,又错过了借书时间。这是两次不负责任的行为,你应该接受教训,承担后果,难道你还指望别人帮你收拾烂摊子吗?”利兹亚想解释,却没有张开嘴,因为她没有太好的理由。
当时李先生就站在旁边,忍不住帮孩子说好话:“没书,考试就过不了关。她已经知道错了,知错改错就是一个好孩子,就再给她买一本吧。”结果,利兹亚的爸爸对着李先生,也是对着利兹亚大声表明态度:“这看起来只是42欧元的事,可背后是比42欧元更严重的责任感和规划性问题。如果今天我帮了她,等到以后她要承担42亿欧元时,谁又能帮她负责任?”
可是利兹亚拿不出42欧元,毕竟还要复习应付考试,总得要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办呢?利兹亚的爸爸给了她一个机会,或者说是一个办法,就是老爸先给她垫上42欧元,算是借的,要求一年之后,利兹亚必须偿还老爸42欧元。李先生觉得这个要求似乎也有点过分,她一个学生,不上班,哪里有42欧元还款。
不过利兹亚也有自己的办法,她打算从每月的生活费里省出100欧元,然后购买一款理财产品,经过计算,一年能赚48欧元。但是计算终归只是计算,离现实还有段距离。稳妥起见,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爸,并征求老爸的意见,买哪款理财产品好。老爸只说了两个字“等等”,然后带着利兹亚去看别的东西。
过了一会儿,老爸问她:“现在你还想要买这款理财产品吗?”利兹亚真的有点儿犹豫了。老爸解释说:“叫你等,是给你一段时间想清楚。人生会有很多诱惑,有时候等一等,就能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这对你今后的金钱观也有很大的影响。抵制住不必要的诱惑,才能避免跌入理财圈套。”这回利兹亚终于买对了理财产品,不仅还清了欠老爸的42欧元,还积攒下1200欧元的本钱。
后来,利兹亚把这段经历写在自己的日记本里,默默地记下这次教训。她在日记本里坦言:“我不想成为一只空杯子,人生需要面对失败,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仅仅是理财所需要的,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态度。”
李先生从利兹亚父女俩的这段经历中也很受教育,他想,这大概就是荷兰人常说的“延迟满足”的理念。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培养自己的耐心,抵御住眼前的诱惑,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做出打算,这才是人生必备的财商经验。”儿子点头称是,也赞成老爸的这个判断。
(余娟摘自《演讲与口才·学生版》,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