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敏
木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生活息息相关,包括木桶、木瓢、木碗、木盆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木制品。古代木雕多以木头的基础形状为基础,通过再加工,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物品。从近些年大量出土的作品来看,木雕在古代时期发展尤为迅速,秦汉时期的木雕艺术已逐步趋于成熟,出土的木俑、漆木马等就是充分的体现。唐朝的木雕多以圆润为主要表现手法,佛教的融入使木雕既庄严又亲切,同时带有世俗生活的色彩,极大地强调审美功效,在表现手法方面以墨绿色、粉青色为着色方向,让赋彩后的雕像形象逼真,自然显现人性的一面。而宋代时期,木雕艺术发展世俗化,之后木雕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多以金色为主,具有写实性强和着色性强的特点。到元、明、清时期,多以镂空彩塑等作为发展趋势。
现代木雕的发展百花齐放,各流派都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雕刻艺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中国艺术市场的不断成熟,木雕艺术作品朝着多元化和更开放、更包容的方向发展,如徐冰的《鸟飞了》、朱铭的《人间》系列等,体现了当地的民俗,让作品富有情感,蕴含人间真情。
1.情感的寄托
意大利雕塑家布鲁诺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木雕艺术家之一,其作品通常以逼真的人物特写来表达木雕的生命力,作品颜色以金色为主,以生活为题材。如其在以亚洲女孩为模特进行创作时,通过消瘦的身材、苍白的皮肤和楚楚动人的姿态,烘托木雕的形态特征,进一步表达眼神里的忧伤和高冷。
2.视觉的呈现
一件令人再三回首的木雕艺术品肯定是别出心裁的,在赋彩前后是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赋彩前其使用的材质较为明显,但利用独特的赋彩技术,使作品很难辨别出其材质。精湛的雕刻技术以及巧妙的赋彩手法让木雕成为视觉梦幻般的装饰品。图1中的木雕采用彩绘,和原本木雕形态相结合,在颜色上采用暖色调的棕木色,更好地呈现和谐统一的色彩美,给人一种精致而又不失美感的愉悦感,进而增添了木雕作品的生动性,让人沉醉其中。
图1 《双凤朝牡丹》 郑浩敏/作
3.空间的改变
通过赋彩艺术将木雕的颜色进行冷暖关系处理,进而弥补在雕塑过程中留下的空间不足的先天性缺点。在木雕创作过程中发现空间性不够,但又不想破坏整体的空间结构,这就需要进一步采用赋彩着色,来弥补空间不足的缺点,保留其可贵的艺术特色。从图2可以看出,作者对色彩的研究较为透彻,利用相近的颜色和突出的色彩来进行雕塑空间塑造,保留原本雕塑的形象,进行填充颜色,最终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
图2 《富贵有余》 郑浩敏/作
1.主题性的现实主义表现
近些年的赋彩木雕艺术品多以现实主义和抒情唯美风格为主。艺术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先锋者。例如李占阳老师的作品《火车站》《街景》等展现了重庆人民的生活景象。青年艺术家柳青的《T61》《13号线》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点。焦兴涛的《烈焰青春》以消防战士为歌颂主题,采用消防英雄事件,以橘黄色丙烯和红漆造成视觉冲击,通过镂空处理,利用对立关系矛盾来增强艺术品的表现效果。
2.自我的精神世界表现
在现如今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许多艺术家开始强调个人情感叙事,通过张扬的自我表达来凸显对立与斗争、平静与木讷的冲击感,在作品创作中,积极保留形式美感和内在感受,同时,利用木制品的特性,进行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例如《方块A》以嘴唇的自然缺口为裂痕,凸显遗憾美。在整体艺术品方面,通过表达缺陷来释放情绪,运用雕塑语言和色彩语言来体现情感,同时在色调方面,运用暗色调来烘托氛围,形成颜色、情绪与艺术品表达高度一致的情感表现。
3.游离于现实之外的幻想表现
这样的赋彩木雕艺术作品,更多地偏重于气氛的营造,使用多元化、多样化的内容形式,打破常规造型,凸显荒诞奇幻的创作氛围,例如《远方的来信》《我和你》等一系列作品。在欣赏作品时,我们发现这些赋彩木雕作品多给予人一种凝重的气氛,表达人世间心理矛盾的特性,利用具象的表现手法,采用逼真的色彩,通过柔和模糊的形状和颜色,来表达一种离焦图像的感觉。
当代赋彩木雕领域有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一位是日本木雕艺术家周月桂先生,另外一位是意大利国宝级木雕艺术家布鲁诺先生,两位艺术家通过对木材的雕刻,以及后续的色彩附着等,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赋色的手法以及创造性语言,承载情感意义。周月桂先生的作品多以楠木、柚木、樟木为原材料进行创作,通过表面附着白色大理石来吸引观赏者眼球,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其特殊的角色风格以及粗犷的绘画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鲜活的时代特征,并逐渐脱离现实主义的肖像感,带有梦幻主义色彩。在创作过程中以白色作为底色,底色晾干后进行打磨,凸显少许木材本色,在拼装过程中,根据人物的不同形象,打造不平衡的视觉感。通过打磨可以将真实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进而产生自然灵气的效果。结合木材表面的裂纹和切割特性,来增强艺术品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传达,让作品充满孤独、忧郁、熟悉又陌生的艺术特征。布鲁诺先生是意大利的国宝级雕塑家,其作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创作的模特多以工作室附近的邻居青年等为对象。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人物形象的雕刻和深情表情的捕捉,作品的个人魅力较为明显。
在了解我国木雕艺术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类别颜料的叠加,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使艺术作品千差万别。如将油画、丙烯混合运用,或者颜料油性与水性混合,能达到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例如钟彪的《和光同尘》,该作品利用丙烯的特性,再利用油画颜料的特性来进行叠加,通过将水颜料和油颜料进行充分混合,打造雕塑本体的空间感和多种颜色的融合感。通过将体量空间和赋彩痕迹进行充分融合,给予观赏者浑然一体的气息与充满人文关怀的审美效果。
在木雕创作过程中,将国画颜料和大量的水分充分混合后,均匀搅拌涂抹于木雕上。反复进行这样的几次操作后,等待几个小时,等木雕颜色完全干后,用刷子配清水,将颜色洗掉,后续加入不同颜色,经过反复上色,达到理想视觉效果。最后通过丙烯稀释颜色,增强实物质感,打造木头纹路的同时,又能体现清晰自然、不刻意的颜色。作品《有鸟的故事记》凸显了布谷鸟的形象,象征追求真理,给予观赏者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色彩赋予木雕情感。
在木雕产品的着色和染色过程中,要根据木材的配色以及着色方式进行分析。在木材染色前要对木材进行相关的对应材料的配色木材的处理,上色前要求选择干燥的木材材料,运用机器低温烘干的方式,进行高效率、短时间的赋彩。在赋彩过程中凸显木纹的美感,因为木材具有多孔性,其明显的干缩湿胀的特点,要求预想上色后的效果,因此在配色前要根据着色的目的和需求,确定基本色调和样式。通过一定的浓度、温度和上色时间以及颜料的比例进行基础方法调配,运用表面涂刷着色、实木穿孔、加压浸注染色、烧焦碳化、微生物培养着色和蒸煮等方法。表面涂刷方法,是木雕赋彩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着色方式之一,通过简单直接的着色方法,根据木材不同的质量和品质进行颜色调配铺刷;实木穿孔方法是利用工具钻取适当的小孔,往木孔中填入不同的颜料,并对不同的木材进行合理分配,木孔的位置要选择封闭隐藏的位置,在取得理想的染色效果的前提下,进行钻孔;加压浸注染色方法,主要是通过外界压力进行木材着色,利用一定的框架,进行染色剂和原材料匹配上色;烧焦碳化赋彩方法,是指利用火枪在高温状态下将木材表面燃烧,将松软的部分用钢丝球刷掉,露出较硬的材质,形成凹凸有序的木材和表面的碳化形象;微生物培养着色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在木材的表面生长和繁殖进行着色;蒸煮方法是在木材蒸煮过程中,利用加压加热的方式使颜色发生变化,像枫木的原材料是白色,在蒸煮后会变成红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不断提高,赋彩作为木雕独特的艺术,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探究,促进赋彩木雕的发展。
赋彩木雕的发展历史悠久,其功能经历了从实用性到精神性的转变,颜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在观赏各类木雕作品的过程中,赋彩木雕的表现各有千秋。通过借鉴不同木雕艺术作品高超的上色技法与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来进行自身木雕创作,在创作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多种上色技法和造型语言。赋彩木雕在当代木雕艺术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要以赋彩木雕作为艺术思想载体,呈现多元化的艺术作品,探寻出更多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