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之光”任务群单元教学探索

2023-01-06 02:18
中学语文 2022年36期
关键词:思辨性中华文明文本

徐 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提出了18 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独立的学习任务群,旨在增强学生阅读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升其理性表达的水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以思辨式思维为主导,融合“阅读—思辨—写作”于一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此,教师要借助大单元思辨性阅读元素,挖掘单元组元的思辨特质,以语言为抓手,积极探索大单元主题下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实践。

一、文本横纵关联,挖掘单元组元的“思辨”特质

统编教材必修下“中华文明之光”单元,选取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等五篇经典文本,彰显了先秦时期儒道思想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之中,教师需要立足单元“中华文明”主题,理清文本间的异同,进而形成结构性认知。

首先,横向文本关联,建构立体化思维。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大单元整体进行横向文本勾连,进而多角度建构思辨阅读经验。“中华文明之光”单元五篇文本文体形式不一,以史为实、以礼为线,阐释了不同的文化主张和政治理想,照出了文明而灿烂的中华文化之光。基于此,笔者进行单元内文本组元,形成专题化教学,进而让知识结构化、思维立体化。

表1

可见,思辨力需要立足于整体化、立体化思维。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前后关联,有效梳理,整体化的归类,挖掘文本的思辨因子,进而形成序列化的阅读与表达。

其次,纵向文本挖掘,培养系统化思维。统编教材打破了以单一的文体形式,以人文主题为主线,融合各类学习任务群,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融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纵向梳理教材,挖掘相似文本的思辨元素,进而促进深度读写。以“中华文明之光”单元为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作为《论语》中经典的篇章,描述了一幅“礼乐仁和”的社会愿景。但是,整篇文章集中了罕见的叙事要素,在“问志—述志—评志”逻辑结构中完成了礼乐之教。围绕叙事技巧,纵向梳理出《论语十二章》等相关篇目,从“体裁变化”“叙事曲折”“对话情境”“形象艺术”等角度,进行比较辨析,进而从单篇到群文,深刻探究出《论语》整部作品的价值。再比如《鸿门宴》,教师可以围绕“性格与命运”的主题,梳理此类相关文本进行分析比较,探究英雄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比如,笔者引入《史记·项羽本纪》《题乌江亭》相关文本,比较辨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差异,探究出性格与成败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任务设置,彰显单元主题的思辨引领

学习任务群是以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需要以“大单元”为学习单位,整合丰富的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融合多重思维方式。

首先,创设大单元主题下驱动任务,进行思辨训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以文学阅读与鉴赏为基础,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理性表达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推断等,帮助其形成完整的思辨过程。基于此,笔者依据“中华文明之光”单元主题,以“礼”为主线,设计了以下驱动型任务:

中华文明的胚芽蕴藏着无穷的向生、向上的理想,也为新时代的礼仪文化发展播下了种子。疫情之下,政府公开公布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违礼”行为,有的认为这是一种“用礼”行为,请阅读必修(下)第一单元中五篇文本,结合里面的儒礼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

其次,设置子任务,思维层层深入。围绕核心学习任务,以“礼”为切入口,整合单元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合理的论辩,进而学会理性表达。为了理解“礼”的真正内涵,教师还需要细化任务,借助子任务支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基于此,教师可以从“问礼”到“悟礼”、从“辨礼”到“用礼”,层层推进、由表及里,探索其主题价值,思考其现实意义。比如,围绕“问礼”,笔者设计了以下子任务:

1.阅读《侍坐章》《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三篇文本,梳理出相关先贤的生平、成就、精神品质;并且制作人物卡片并且进行相关展示;

2.借助工具书,制作字词卡片,积累文言知识;

3.围绕三篇文本,从说理对象、说理方法,梳理出行文结构;

4.以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三篇诸子文章观点、背景、内容。

5.以图示的方式展示出三篇文章的行文结构,注明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

由此,围绕驱动型任务,学生可以广泛地、深度地进行学习实践,不断地参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进而全面提升综合语文素养。

三、有效活动实践,强化单元读写的思辨训练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群的形式出现,整合多方学习资源,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而生成可视化的学习成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需要以文本阅读为基础,设计读写训练的学习项目,激发出学生认知冲突和思辨思维。其中,情境是开启思辨式思维的基础,任务则是高阶思辨读写的关键要素。

创设大单元主题下复杂情境,进行角色代入。所谓的情境是立足单元内容,依据学生实际和需求,进行有效的场景再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阅读思辨为始,以表达理性为终。基于此,复杂情境需要以思辨能力提升为宗旨,以组合文本为学习对象,进行思辨式思维训练。比如,“中华文明之光”单元,教师要立足这一主题,设计“读懂中华文明”“讲述中华文明”“深思中华文明”“照进文明之光”相关层进式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关注多文本之间的语言特点、主旨意义。

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召开,弘扬中华文化优秀文化,央视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推出了“中华文化之光照亮复兴之路”的主题栏目,推出“品名人故事,传中华文化”活动,现编辑部邀请你参与该活动。请你为其活动设计相关栏目。

由此,围绕该情境,学生需要梳理该单元中五篇文本,进行阅读与鉴赏,建构整体的思维框架。比如,有的学生紧扣五篇文本内容,设计出了“讲先贤之事”“辨先贤之礼”“演先贤之事”等栏目。可见,情境设置需要依托现实生活,立足整个单元主题,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表达与交流。

基于此,为了让学习任务群有效落地,教师需要注重量化学习过程,设计可视化的学习评价,量化探究性活动过程,生成出思辨性成果。

总而言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以语言建构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和问题探究为主导,多角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思辨性中华文明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值守中华文明——解码文化传承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