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服装专业“织染”工作室创设探析

2023-01-06 19:50邵小华李尚书
纺织科技进展 2022年8期
关键词:扎染技艺服装

邵小华,李尚书

(四川轻化工大学 美术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服装专业是艺术性与实践性融会贯通的学科,艺术审美、潮流时尚与市场应用并存。目前,本科层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学生创新力拓展不够等问题。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纵观目前高校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发现本科层次教育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实训环节,部分课程以工作室项目形式完成教学与教学评价;硕士学位实践教学,部分有良好产业资源的高校尝试工作站、研究院所等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可见,工作室教学模式适用于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以地方高校服装专业学位教育为出发点,结合地方民间传统技艺,从职业教育角度,探索服装专业“织染”工作室教学模式链接服装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现状与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乔伊斯的《教学模式》初步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搭建桥梁。

1.1 国外大学主要实践教学模式

(1)德国“FH”职业教育模式,即“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该教学模式为德国高等专科学生提供学校与企业两个学习场所,企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绝对主导作用,强调学生实用性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1]。

(2)英国“三明治”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和工读交替进行的教学计划[2],强调能力教育,推行自主学习,注重“从做中学”,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

(3)美国创新创业取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美国高校创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实习—见习模式,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产学研模式,合作教育模式和社区服务模式[3]。

以上是国外高校比较主流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1.2 我国高校服装工作室学位教学与人才培养

我国高校学科教育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实验室教学、实训室教学、见习实习、艺术考察、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课程环节,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则主要以工作室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现代教学方式为指引,实践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模式在高校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早在2008年就有学者对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学者徐强(2008)认为工作室教学模式既注重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又注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相互渗透,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征,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臧丽(2008)认为工作室教学是以师生日常生活状态全接触为特征,学生通过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新模式的训练。参与教师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研究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实践全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学者周琴(2009)基于高技能型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这一理念,从继承与发展两个角度入手,对工作室制主题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和课程结构改革进行了一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以上工作室教学模式主要在高职与本科层次教学中得到运用与实践。但同时,国内服装产业转型使得对高层次时尚人才的需求增加,国内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存在高端人才低端化问题[4]。当前服装类硕士毕业生在动手能力与创新创意能力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研究生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服装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满意就业、高质量就业,成为未来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地方高校服装专业织染工作室的创设思考

2.1 地方高校“织染”工作室创设的必要性

建立高校工作室的最大优点是辅助传统教学解决专业学习的实战问题,它是理论和实践联系的场所,是课堂知识与商业实践相结合的枢纽[5]。

2.1.1 有利于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

服装专业课程体系中通常设置辅助并拓展专业素养选修课程,例如刺绣、扎染、蜡染等织染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服装设计手段和方法,增加新的设计视角和艺术语言,创造服装产品新的研发点和增长点,拓宽就业方向与职业范畴。然而,地方高校往往受限于服装专业培养目标,织染类课程设置局限在本科层次培养教学体系中,课程单一,课程教学内容较浅,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层次化深入与教学成果的深度转化。拟采用“织染”工作室教学模式,完善服装课程体系配置,贯通本科与研究生层次开设课程,在服装专业学位教育培养中进行层次化、体系化、可持续化及特色化培养显得有章可循。

2.1.2 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用人招聘会上,开出“具有专业实践经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工作要求条件的企业不在少数,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成为了应届大学生很难跨越的障碍[6]。通过“织染”工作室实训项目或商业项目深度参与课程实践学习,学生可以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同时接触和熟悉公司项目管理与运作,为就业和创新创业积累切实有效的专业实践与企业工作经验。

2.1.3 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地方本科高校服装专业发展具有天然地缘特性,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进高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一种特别传承模式——高校传承模式。依托高等院校服装专业,以“织染”工作室教学模式设置非物质技艺传承课程,学生通过选修进行普及性或深度性学习与研究,提高艺术审美,保护、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技艺创新人才。

2.1.4 有利于工作室服务于地方经济

依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设立基于服装专业学位教育的“织染”工作室,可以通过工作室与地方文旅产业结盟,承接文旅产品创作或市场运营等项目,为地方输送设计人才,积蓄文旅产业人才,促进当地文旅产业的特色发展。

2.2 地方高校“织染”工作室创设的可行性

以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专业为例,作为川南自贡地方高校,专业产业依托优势不明显,但社会资源丰富,民间传统特色技艺享誉国内外。自贡有全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千年盐都的美誉,自贡三小绝为扎染、龚扇、剪纸,亦是名满全国,再拓展到西南地区,蜀绣、织锦、夏布、羌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更是丰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始终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以及产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做调整,自2004年起至今,服装专业办学注重地方传统民间技艺,开设“扎染”选修课程,更是在2020年9月牵手自贡扎染国家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晓平在四川轻化工大学李白河校区美术学院设立大师工作室。与此同时,美术学院师生积极申报各级各类与扎染、剪纸等相关的课题,从扎染技艺、扎染服饰、扎染手工产品、扎染市场国内国际化、扎染人才培养等内容多角度、多维度探索与研究。其中,2017年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扎染’技艺传承人才培养”,为自贡扎染技艺传承与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各级各类大赛项目亦助力扎染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携手自贡市扎染工艺有限公司,举办了2019年“玉和祥·自贡扎染杯”第一届扎染设计大赛。

从以上举措来看,高校服装专业依托地方特色民间传统技艺办专业特色,具有相关课程开设办学基础、师资力量、前期课题、社会环境,以及政府力量和国家政策的支撑与支持,为进一步夯实服装专业学位教育特色发展,创设“织染工作室”为服装专业本科,以及拟建设的硕士研究生不同层次学位教育提供了厚实土壤与可行性条件。

3 地方高校“织染”工作室创设建议

服装专业艺术硕士学位教育以职业需求为背景,以应用、协同的培养模式为核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服装专业特色,细化研究方向,注重交叉渗透的弹性课程设计。在此基础上,需要树立服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品牌意识,逐步搭建教育的国际化平台[7]。

3.1 构建特色职业教育学位体制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以及服饰消费理念的多元化和服饰时尚的多变,随之而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主要通过专业课程改革来推动。

地方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办学因为地域、产业局限等原因,寻求专业特色来打造专业特点与知名度,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以满足学位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可以成为专业发展改革思路。

以四川轻化工大学服装专业创设“织染工作室”为例,织染工作室课程考虑分层设计:一是在本科层次以必修课或选修课形式设置扎染、蜡染、特色织造、织染创意设计等课程;二是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虑结合地方资源与学校师资,设置织染历史、印染设计、织染创意设计、织染数字化创意设计等课程,是本科课程的理论化升华和实践能力的提档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织染工作室课程选修需要以进阶模式设置,并有所选择接纳跨学科本科学生或跨专业报考的硕士研究生,只有学生先期课程达到一定的绩点水平,才能选修更高一级或综合性更强的课程,一方面,保护并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打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藩篱,以保证工作室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提升,着实提高本科生与研究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力提升的延续性与层次化,并且保证学位层次教育的能力递进,贯通不同层次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异同,以满足本科职业教育需要,以及服装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学术研究层面的基本要求和职业教育更高层次的需要。

3.2 创设织染工作室教学资源

3.2.1 构建织染工作室师资力量、管理团队

服饰是艺术与工艺技术的融合,两者相互贯通,相促相长。工作室需要由不同科目的教师来共同承担,既要有服装专业本科、研究生教学的教师和导师参与其中,也需要吸纳其他专业教师,例如平面设计、国画等美术类教师,经济管理和人文心理学方面教师,知识与技术相互渗透,以保证工作室每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现综合性培养目标。因此,织染工作室教师以团队的形式构建,织染工作室的课程与项目主要由具有服装、扎染、织染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教师与研究生导师担任,并从本科课程教学层面与研究生教育导师层面推选1~2名教师,主管织染工作室教学与项目管理的开展工作,以及负责工作室建设规划等。

织染工作室在师资力量建设上,以校内教师为主,但不局限于校内,寻求与企业和民间技艺大师的合作,以合作的形式深度参与服装本科、硕士研究生职业教育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新课程开发、订单培养等。依托织染工作室培养机制,探索高校特色学徒制教育,培养具有服装与服饰专业素养的特色织染技能人才或具有综合织染技艺的特色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

3.2.2 增设工作室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织染工作室涉及传统扎染、蜡染、型染、编织、丝网印等技术实践操作,要了解和掌握各类技艺操作,必须配备相应的教学实训材料与设备,以工作室形式进行安置与逐步建设完善。同时,工作室需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例如投影仪、电脑等,以方便教师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理论讲解和示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讨论、教学成果展示等。当场指导当场解决问题,远程网络教学,可以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一体,“教—学—做”一体,保证教学效果。

3.2.3 鼓励参赛、参展、参与项目、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作为织染工作室,能让学生得到织染技艺与织染文化熏陶,在理论、文化和实践层面得到综合性的锻炼,拓宽服饰创新技艺手段与思维,具备织染技术人才素养。工作室在教学过程和日常管理中,可以以工作室名义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服饰设计大赛、织染技艺大赛及职业技能大赛,以赛带教、以赛促学。另外,组织工作室教学或项目作品日常展览,参加各种展览展会、行业论坛,接触行业新工艺与新技术。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亦是专业学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3 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层教学

深层教学是对已有知识的评估、比较、分析、判断的综合性思维过程。在时尚专业教学过程中,深层教学的对象不是琐碎的设计灵感与素材,而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设计元素,以及隐含在信息背后的深刻原理、规律乃至思考模式。工作室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了强化织染工作室学士学位教育层面效果,以及深化专业硕士教育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效用,以先进教学理论为指引,显得十分必要。织染工作室课程设置应用深层教学方法为指引,引进先进的国际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上构建“基础课程驱动,实践研究联动”的课程体系,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思辨力、逻辑研究能力、创新创意力和研究能力。尤其是服装专业研究生教育,在保持研究生的设计和创意能力的基础上,需加强培养研究生的思辨能力、研究分析能力、调查研究的技术与能力、口头及笔头表达能力。

3.4 政府助力、企业结盟,办出学位教育特色

普通高校具备信息传播、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8]。

凝结了人类劳动与智慧的传统非物质文化技艺,需要我们在新时代做好非遗传承人,更需要历久弥新。地方高校“织染”工作室的设立,得益于地方传统文化积淀的浓厚人文氛围与社会环境,工作室可以在课程设置、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评估等建设方面借力地方国家级、省级及市级非遗传承人和地方企业等师资与社会力量支持。工作室基于本科与研究生学位教育贯通式培养理念,把织染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的整理、保存与创新应用等纳入日常工作室教学内容与课题申报中,加强服装专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形成非遗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氛围,逐步推进织染类非遗相关课程的建设;以织染工作室课程为载体,依托地方政府关于非遗保护的相关政策,以地方产业发展为导向,开展教学与学术科研工作,让高校师生切实参与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非遗技艺相关创作的热情,积极参与艺术作品创作、视频宣传创作、地方文旅产品创作、作品展或各级各类比赛和市场项目等,促进地域性非遗的传承、保护与传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织染类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提供复兴的社会舆论与制度基础。

4 结束语

结合地方产业局限与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需要,高校工作室人才培养与建设面临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链接好学生实践能力与市场需求,分析国内外服装行业发展态势,结合地方服装产业现状,响应地方政府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全力支持,做好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定位,调整学生教育教学模式,利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与地方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建设服装专业特色,培养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服装人才,促进地方高校专业与产业发展,加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质量传承、发展与传播。因此,基于深度教学、多层次学位教育模式的地方高等院校“织染”工作室创设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猜你喜欢
扎染技艺服装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让人心碎的服装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