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服装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2022-08-29 15:41陈明伊白琼琼陈思云刘小秀
纺织科技进展 2022年8期
关键词:服装智能化实训

陈明伊,白 洁,白琼琼,陈思云,刘小秀

(1.广东科技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2.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北京 100025)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主攻方向,是服装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小企业居多的服装行业,智能制造能解决目前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降低生产本身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带来更快的人机交互速度,减少对人力的依赖。使用机器代替人力,不仅能够减少企业用工成本,还能大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减少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按时为客户交货。对于一些机械重复的工作可以使用机器自动完成,从而减少员工的工作量和对员工的技能要求[1]。服装企业走上智能制造的道路,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高素质的服装应用型人才,这对传统服装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目前我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侧重在对理论的学习和传统服装技能的培养,对智能虚拟3D设计、三维人体测量、柔性生产制造系统、GST标准工时系统等主流的智能技术未涉及。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需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面向智能时代的服装创新创业人才,关键是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与企业岗位能力对接的课程建设,并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2]。

1 服装行业智能化转型发展现状

1.1 服装行业智能化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迅速,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向智能化转型,生产模式从传统规模型、粗放型向智能化、精准化改变。智能化技术应用领域主要有化纤智能化制造、服装设计智能化、服装加工智能化、纺织智能化、染整加工智能化、纺织服装规模定制、纺织产业供应链智能优化管理、废旧纺织服装资源循环利用、可穿戴智能纺织品等[3]。

1.2 服装行业智能化技术人员现状

通过走访东莞服装企业发现,多数智能化技术人员的岗位十分紧缺,一方面,能操作智能化设备与软件的人员,不懂服装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服装专业人员对智能制造专业知识的掌握有限,不能胜任智能化技术岗位。高校的服装专业毕业生,在学校课堂上掌握的知识点基本上是服装的普通设计与制作,跟不上智能大设备与软件的快速发展,对当今及未来智能化技术发展的了解不够深入,在择业时往往不愿从事或不能胜任该类型的岗位,导致服装企业很难招到既懂服装专业知识又会操作智能化设备或软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3 高校服装专业有关智能化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大多数高校服装专业实训室的实训设备只是简单的电动缝纫设备、CAD制版软件、设计软件等,有些学校还会采购小规模的自动吊挂系统、三维人体测量、3D虚拟制版软件等,这些设备不能与企业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智能化大设备相比。企业的技术创新速度或设备升级速度非常快,高校的服装专业技能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无法支撑企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对智能化新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相关的智能化实训教育的投入还远远不足。

2 智能化背景下服装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培养当今服装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是智能化技术领域,就必须加快院校的服装专业教育改革,让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借助企业雄厚的资源实现新型技术教育的改革,同时高校也为企业输送人才,达到双赢状态。高校要积极寻找大型智能化服装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与企业一同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根据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将最新的智能化制造教育理念加入到人才培养方案里,在实训课程中开展学习,让学生掌握最新技能,提高就业率,同时也解决企业缺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问题。

3 面向智能化技术人才培养的服装专业课程群及课程体系

3.1 依托智能化技术搭建高校服装专业课程群

通过调研智能化服装企业岗位,了解到目前智能化技术核心岗位为:智能设计研发、智能打版、智能缝制,这与传统服装生产制造岗位差异较大(表1)。产业升级后实现了智能生产信息系统、全自动缝制设备、智能吊挂系统、RFID技术、三维人体测量技术的普及,高科技的智能化设备替换了传统制造设备,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掌握服装专业知识,又要掌握这些新设备的操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根据智能化服装企业岗位设置的情况,将服装专业课程群定位为“智能设计研发+智能打版+全自动制造+现代生产管理”4个模块的课程群[4]。

表1 智能化服装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调研

3.2 构建面向智能化服装行业的课程体系

围绕现代化服装智能技术,将课题体系分为课程教学体系和专项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将智能化技术与设备引入课堂或让学生走出校园。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是将智能化理论知识融入到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中;专项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将智能化装备实操方法融入到校内实训课和校外实践课中,让学生能实际接触到高端科技,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依托校企合作单位的智能化装备与技术,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减少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增加与智能化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增加校外实践课程的比例,强化学生应用型技能培训。

4 高校服装智能化实训中心建设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服装行业已从传统作坊发展到如今的智能化生产,高校应迎合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加强智能设备的实践教学,依据校企合作单位的智能化设备与软件打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软件方面,企业为高校安装最新软件,提供相应的教师辅导与培训,如服装3D虚拟设计软件、三维人体测量软件、三维打版软件、自动样板输出软件等;硬件方面,企业可提供智能化设备与实操培训,或高校自行购买小规模的智能化设备,如智能裁剪系统、全自动吊挂系统、智能生产信息系统、智能整烫系统、智能配送系统等[5],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实训中心要更新以往传统淘汰的设备与软件,打造真正的虚拟现实、人机交互、传感技术和应用集成的信息化实训中心。此外,高校应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实训课程大纲、实训指导书和考试内容的制定。

5 智能化服装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高校专业教师团队要掌握服装智能化的技术与发展方向,多走访服装企业、数字化科技公司、智能制造企业等,多参加相关领域的交流会与论坛。引入企业导师,形成具有高水平校内外教师的教学队伍,校内教师作为课程主体的授课教师,需全程参与教学管理过程,同时提前进行相应智能化软件与设备的培训,指导学生规范实操练习。邀请各设备的企业技术人员做讲座,指导实训课程大纲和项目指导书,校内外教师共同制定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学生作业,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方针。

6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的实践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分为校内专项实践教学、企业创新班教学和3+1实践教学[6]。校内专项实践教学是将整周实训课程的内容与技能实训,以智能化服装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来制定,根据企业具体岗位能力要求,提出相应的知识框架、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企业创新班教学是指与某个智能化服装企业签订创新班培养协议,实行双向选择挑选出优秀的学生成立创新班,创新班的部分课程由该企业导师授课,以企业制定的任务为考核内容,企业导师制定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反馈评价,定向培养符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3+1模式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大四一整年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从校内实践到走出校门学习,有一定专业基础上快速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教学模式

7 结束语

在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服装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结合学校培养定位与服装行业发展态势,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确定服装产业智能转型升级下服装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服装专业课程群与课程体系,建设智能化服装实训中心。通过引进企业智能新设备与新技能,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构建适合我校专业特点、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模块。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企业和专业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提升服装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服装智能化实训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