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晋东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省干果经济林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适宜发展的树种品种多,区域特色明显,是农村极具发展潜力的富民产业。近年来,山西省干果经济林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为遵循,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个战场打赢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大战役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和提质增效,呈现出规模和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干果经济林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十三五”以来,依托退耕还林等国土绿化工程,稳步推进经济林基地建设,每年新发展面积都在6.67万hm2左右。截至2021年,全省干果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30万hm2,逐步形成了吕梁山、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核桃基地;沿黄河地区以及汾河中下游红枣基地;晋西北仁用杏基地;运城柿子基地;太行山中南部丘陵区花椒基地;晋西北高寒地区沙棘基地和太行山腹地连翘基地;并形成了一系列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产品,如汾州核桃、稷山板枣、临猗冬枣、安泽连翘、芮城花椒等。
1.2.1 提质增效取得实效
从2013年开始,山西省启动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项目实施后干果经济林增产效果显著,项目区核桃每公顷产量由900kg提高到1 500kg以上,红枣产量由2 700kg提高到4 500kg。同时带动全省干果经济林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晋中林沃丰种植“林核1号”品种核桃,最高每公顷产量达到6 000kg;稷山板枣产量创历史新高,优质枣最高每千克能卖到80元;芮城屯屯枣示范园每公顷产鲜枣达到3.0万kg;平顺、芮城花椒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均价每千克120元;运城甜柿十分走俏,每公顷产量4.50万kg以上。
1.2.2 “小灌木大产业”形成良好态势
实施“小灌木大产业”战略,沙棘、连翘林改造纳入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实施范围,采取托管、转让、资源量化入股等方式将沙棘、连翘林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经营大户、家庭林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实现了“有主经营有主管护”,杜绝了掠夺性采摘,通过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促进了产业化发展。小灌木逐步形成大产业、大品牌、大事业,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找到了新方向。
1.2.3 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
积极落实产业政策,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家庭林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召开“林产品加工企业代表座谈会”和“京企入晋助推生态产业脱贫攻坚座谈会”,一大批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经济林种植管理、贮藏加工和产品营销,主导作用逐步凸显。潞安集团大力发展油用牡丹,振东药业在平顺建立连翘生产基地,汇源果汁进驻右玉,晋煤集团在左权建立核桃综合加工基地,湖南九九慢城在闻喜建设杜仲基地,吕梁“野山坡”、岢岚“山地阳光”、广灵“白老大”等加工企业强势带动产业发展。
山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干果经济林建设工作,把干果经济林扩容增量、提质增效,纳入“两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十大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省政府连续多年出台强农惠农政策,支持经济林新造、提质增效以及种苗基地建设等,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干果经济林的发展。
从2013年开始,在全省95个经济林重点县和基地县启动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4.0a~20a生干果特色经济林结果树,采取整形修剪、高接换种、土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综合管理技术措施,推广应用配套实用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
晋西北地区和丘陵山区把发展沙棘、连翘、皂荚等特色经济林作为当地生态建设和脱贫致的重要抓手,启动实施灌木经济林改造项目,提高了沙棘、连翘的经济效益,特色经济林已成为山西省干果经济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8年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山西核桃”品牌被确定为“2018年最具影响力的山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各地结合区域优势,精心打造产品品牌,如柳林县“达滋”红枣以及吕梁“野山坡”、岢岚“林老大”沙棘系列等企业品牌大量出现,提高了全省经济林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主栽区发展品种过多,导致果品质量参差不齐,品质低、品相差,市场竞争力低;受传统观念影响,林农对干果经济林的认识普遍不高,重栽植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干果经济林放任不管,富民产业、增收致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干果经济林以农户个体栽植为主,地块较为分散,小打小闹的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少,分散经营造成了管理投入不足,先进的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困难,集约化、专业化管理程度低。
干果经济林产业化程度相对滞后,产品多以销售原果为主,加工企业多以初级产品或者粗加工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占比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限制了干果经济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红枣裂果烂果,核桃、仁用杏、花椒等干果经济林晚霜冻害等瓶颈问题尚未取得关键突破。2017年红枣因秋季连阴雨造成严重烂果,减产50%以上;2018年核桃因晚霜冻害减产近70%,仁用杏、花椒、连翘等经济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科技力量薄弱,从事经济林管理的技术人员少,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民技术人员大量流失,懂经营、会管理的技术能手严重不足,造成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园少,典型示范引领不够。
围绕省委、省政府“西干果、东药材”布局,按照“良种化栽植、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推进”的思路,创建核桃、红枣、连翘、沙棘和仁用杏等“十大基地”,建设山西乡村振兴新的增长极,推进山区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在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启动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启动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打造全国驰名的干果经济林基地;二是持续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扩大项目实施范围,把野生灌木经济林改造全面纳入实施内容;三是启动干果经济林示范园建设工程,分树种、分区域、分类型建设一批干果经济林示范园;四是扶持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开展木本药材和干果经济林种植管理、贮藏、加工和产品营销;五是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
4.2.1 合理布局建设基地
立足市场需求,按照区域布局,打造地方特色,通过品种化种植、嫁接提升、灌木林改造,建设汾阳核桃、临县木枣、安泽连翘等十大经济林基地。
4.2.2 强化管理,提质增效
对现有低产低效干果经济林进行提质增效综合管理,提高干果经济林产量和果品质量;对老化树种进行高接换优,选育丰产、高抗、高品质品种;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序开展经济林抚育和改造,提高经济效益。
4.2.3 示范带动,技术引领
充分利用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资源和各地的乡土专家,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发展机制。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培养一批基层技术人员和乡土专家;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推广示范基地,推广示范优良品种和实用栽培技术。通过辐射带动、示范引领,成为观摩学习的样板。
4.2.4 企业主导,产业推进
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导地位,扶持建立一批干果经济林种植管理、贮藏加工和产品销售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对下游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带动作用,实现集团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干果经济林产业。
4.2.5 创建品牌,效益至上
积极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创建稷山板枣、安泽连翘、运城甜柿等一批中药材和干果地理标志产品;加大“晋丰元”核桃、吕梁“野山坡”沙棘、广灵“白老大”仁用杏等现有企业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力度;支持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积极培育出口产品品牌,为企业赢得更大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