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晓军 王海龙 赵进军
(1.莒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莒南 276600;2.莒南县洙边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莒南县洙边镇 276627)
茶叶产业是莒南县特色产业,为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近期对我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品牌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莒南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鲁苏交界处,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7℃,无霜期198天,年平均光照时间为2458.9小时,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4751.7℃,年平均降雨量856.7毫米,县内山地丘陵占70%以上,土壤以棕壤为主,PH值5.5~6.4,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具备发展茶叶产业较好的自然生态条件。
莒南绿茶具有“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独特优良品质,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测定:莒南绿茶中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21%、21.08%,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南方茶区,并且有益矿物质极为丰富,硒的含量是南方茶的6倍多,茶多酚与水浸出物比值在40%-60%之间,是绿茶品质的最佳比例。
莒南县是我国北方茶区最早实施“南茶北移”的县区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引种茶叶以来,茶叶生产经历了从零星到成片、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生产到精细加工、从散漫到规范的产业发展历程。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8万余亩,年产干茶3800吨,实现产值7.5亿元,在茶园种植上以春季茶籽播种为主,采用黄山群体种和浙江鸠坑种茶籽。2000年以来,新发展茶园逐渐开始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中茶108、中茶302、鄂茶一号、黄金芽、金萱等,按照集中连片、整齐划一、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标准,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现代化的示范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已达到了5000余亩。
莒南县茶叶产品主要以炒青绿茶为主,产量占比70%以上。近年来,茶叶加工企业积极学习茶叶加工技术,引进新设备,提升制茶工艺,扩展产品类型,产品由传统绿茶加工逐渐向红茶、白茶、乌龙茶延伸。其中,红茶产量增长速度最快,占总产量的25%左右,白茶、乌龙茶产量相对较小。绿茶按季节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上市时间为4月中旬,秋茶可延续到9月底。2010年“莒南绿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同时,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莒南茶叶先后获得市以上奖项262项,其中国家级55项、省级98项,名列我省前茅;在近几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莒南茶叶共获得十一项“一等奖”和六项“优质奖”。全县有13家茶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3家企业通过QS质量认证,10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3个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
茶农正常管理成龄茶园每亩可年产鲜叶400多斤,春季头轮鲜叶价格一般在80-100元/斤,春季后期鲜叶价格一般在15-20元/斤,夏季和秋季相对便宜,鲜叶价格一般在8-15元/斤,每亩每年可实现毛收入6000-8000元,投入成本(茶园管理及采茶费用)3000-4000元,每亩纯收入可达3000-4000元。加工企业进行炒制加工,效益可增值一倍以上。
莒南县茶园主要种植在山地丘陵地区,土壤养分匮乏,水、电、路、防护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没有打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系统,水、肥、气、热、光等条件,造成部分茶园长势差,经济效益较低。越冬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茶园每2-3年遭受一次冻害,严重时造成春茶绝产。
尽管全县有13家茶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但是这些企业规模都较小,都是原来家庭小作坊通过多年积累逐渐发展起来的,多数企业负责人年龄较大,小农意识浓厚,开拓创新意识不足。受销售能力制约,大多龙头企业每年茶叶加工量不过几万斤,除去企业自建基地提供鲜叶外,不足的再收购普通农户的茶鲜叶,其辐射周边茶园带动农户能力不强。其余茶叶加工企业多属于家庭小作坊式,数量众多,加工设备陈旧落后,加工环境不够理想,场房简陋,多数是加工车间与住宅合二为一,加工场地狭窄,卫生条件较差,加工水平偏低,加工量相对较小,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不够稳定,难以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高档茶产品。
莒南县茶叶品牌较多,除个别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多数茶叶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尽管近年来举办了一些茶事茶艺活动,宣传推广莒南茶叶,由于没有连续性,效果打了一些折扣。纵观国内名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都非常大,并且结合深厚的茶文化内涵,产品溢价非常大。我县名优绿茶品质好,但品牌知名度低,没有多少茶文化底蕴,价格很难提升。“莒南绿茶”作为我县茶叶的公用品牌,没有去大力宣传,强势推介,茶企也没有树立“大品牌”意识,没有形成合力推进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直接影响了莒南茶叶产品竞争力。
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连续多年的培育和扶持。茶园建设前期投资较大,茶园管理需要农民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加工销售、品牌宣传推介都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县内没有出台产业扶持政策,茶产业发展缺乏有效奖励机制。业务主管部门缺乏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全县农业系统仅有一名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经费不足,难以对茶农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难以有效地推广茶园管理和加工新技术。由于茶园种植后见效较晚,管理用工多,农民发展茶园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我县茶园面积增长缓慢,而周边县市由于政府重视程度高,政策扶持力度大,发展势头很猛,像日照市岚山区、东港区、黄岛区等面积增长较大,省内其它地市如泰安市、威海市、潍坊市等亦趋后来居上之势。
参照岚山区、东港区做法设立“莒南县茶业管理办公室”,单列编制、单列经费,负责编制全县茶叶发展规划,组织茶叶企业、茶农举办和参加各类博览会和推介活动,组织实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和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
把促进茶产业发展目标列入对镇街工作考核内容,每年县财政安排茶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从茶叶新品种引进、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老龄茶园改造、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三品认证、品牌创建、宣传推介等方面进行扶持奖励,突出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坚持走质量兴茶之路,做好茶产品,做强茶品牌,做优茶文化,做大茶产业,着力推进茶叶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1]。
一是引进不同层次的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茶农技术素质和企业茶叶加工水平;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搭建茶叶产学研工作平台,打造科技孵化示范基地,推进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支撑茶叶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扩大开放,吸引国内外大企业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合作,建立产业集群,借力发展,实现茶产业做大做强[2]。
一是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品牌建设。鼓励支持企业注重品牌策划,重视品牌打造,重视品牌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二是着力打造“莒南绿茶”区域公共品牌。规范区域品牌的制定、准入、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和体系,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效益[3]。
在抓好茶叶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和服务业,把茶产业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养老产业、健康产业有机融合,促进茶产业链条横向延伸[4]。结合洙边镇茶溪川田园综合体建设,建设茶文化一条街,把洙边镇建设成为国家级茶产业特色小镇。
综上所述,莒南县茶产业的发展,必须从科学栽培优质茶树,合理规划产业基地,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推动企业集团化发展,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推动企业产能提升,构建名牌集群,拓宽营销渠道,大力发掘茶叶潜能,实现茶叶产业多样化等措施入手,不断提高莒南县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
作者简介:厉晓军,男,高级农艺师,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E-mail:jnxygg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