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探讨

2023-01-06 14:25李忠泽
山西林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沁河源头公园

李忠泽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介休 032000)

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沁源县境内,是山西境内第二大黄河支流——沁河的发源地,隶属于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2019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该湿地公园总面积248.32hm2,现有湿地面积94.43hm2,湿地率38.03%。该湿地公园地形地貌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共有野生动物36目111科204种、种子植物43科124属186种、苔藓植物8科13属14种。其中金钱豹、褐马鸡、原麝、黑鹳、鸳鸯、刺五加、野大豆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在公园内均有分布。该湿地公园涵盖了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三大类型,具有特色鲜明的黄土高原河流湿地特征,属于黄河支流源头湿地生态系统,拥有黄土高原稀缺的溪源湿地景观、生态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是一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黄土高原河流源头类型国家湿地公园。

1 工程实施以来的成效

自2013年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以来,该湿地公园秉持“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建园方针,坚持“保护、利用、提高、原生、自然、美丽”的宗旨,湿地保护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1 资源保护有力

该湿地公园建立以来,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管护责任,严格执行GPS巡护,严格实行封禁保护,严格实行联防联护,截至2021年底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和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

1.2 硬件逐步完备

目前,该湿地公园已建成观鸟台1座、湿地生态步道2.0km、宣教长廊28m、标志标(牌)20块;维修了造林纪念亭,建成了宣教中心,恢复沼泽地1.30hm2,植被恢复 5.67hm2,植草恢复 4.50hm2;新建功能分区牌5块,布设了指示牌15块、警示牌6块、交通导向牌4块;制作了木头人4个,休闲原木座椅若干;设立了沙滩排球场1处、梅花桩12根、纯木质秋千1个、野营帐篷20顶、攀岩网1张;完成了纯木质公园标志门、老将台监测站、3个生态停车场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

1.3 软件逐步完善

出台了《山西沁河源国家级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建成了标准化档案室;设计了沁河源湿地公园LOGO;制作文化宣传牌12块;布设小型解说牌45块、中型解说牌7块;完成了宣教中心、游客中心、湿地课堂等室内布展;完成了微信公众号和沁河源官方网站建设;制作了湿地公园宣传片、宣传画册;完成了管理局机关办公楼内宣教设施布展。

1.4 科研逐步推进

与山西大学合作,完善了公园内部分样带、样线设置工作,开展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水文水质水环境监测、特有溶岩水系以及崖壁植物等研究,已形成了《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水文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研究报告(2014-2017)》《湿地公园调查评估报告》等成果。

1.5 科普宣传教育有序

该湿地公园把提升群众保护湿地意识和对周边群众宣传作为重点,一是以固定宣教基地为抓手定点宣教。充分利用宣教展示区宣教中心、湿地课堂、解说牌、宣教碑(牌)、标本室,利用湿地公园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利用局机关办公楼内宣教设施等固定平台进行宣教。二是以大型宣教活动为抓手辐射全面。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为抓手,面向社会各类群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三是新闻媒体聚焦沁河源湿地。受到央视《秘境之眼》《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森林防火公共微信平台》《中国青年网》《山西日报手机客户端》《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等40余家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和跟踪报道,提升了沁河源湿地公园的知名度。

1.6 社区共管共赢

该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强化了社区共管,实现了双方共赢。一是签订了社区共管协议书。二是实行了联防联护。加强了与当地乡、村两级森林防火联防联护工作力度,保证了湿地公园及周边社区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三是助推了贫困人口脱贫。以项目为带动,雇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劳动,获得收入。四是带动了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由于公园建设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带动了周边地区建材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零售业、手工制品业、婚纱摄影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业兴而百业旺的效果”,成为了兴林富民、兴旅富民的重要途径。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湿地保护经验不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写入“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内容,国务院办公厅〔2016〕89号文下发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2022年6月1日实施的《湿地保护法》,这些法律和制度,对于湿地管理者来说,是一柄做好工作的尚方宝剑。沁河源湿地公园属于河流源头湿地类型,在保护和修复湿地工作中,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2.2 保护与开发难以兼顾

沁源县已规划为全域旅游示范区,沁河源头开发已列入规划。随着开发的深入、基础设施的完善、游客及车辆的增加,势必带来许多问题。一是火灾隐患问题。随着游客的增多,违规野外烧烤现象时有发生,野外用火是森林火灾的一大隐患,管护不到位极易发生火灾。二是生态补水系统破坏问题。沁河源头独特的生态补水系统十分脆弱,也是该湿地公园保护的核心价值。沁河源补水是由雨、雾、霜及生态岛效应从大气中吸收水分等几种来源,加上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泉眼以上的整个山谷地带由乔木、灌木、草甸、溶岩、苔藓配以独特的地形所形成的地下储水堰,以保持沁河源头两个眼泉常年不断流。这个特点也是其脆弱性所在,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都会导致整个源头生态系统的瓦解,直接威胁到沁河源头补水的形成。三是环境容量问题。按照总体规划,宣教展示区和合理利用区作为一般控制区,可安排一定规模的游览活动。据测算,公园瞬时环境容量约为每日648人(次),旅游旺季某些时段的游客可能超过环境容量限值,生态脆弱区域不堪重负,极易对环境造成破坏。

2.3 技术人员缺少

湿地的长远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是个空白,目前技术人员只有1人且为助理工程师,客观上导致日常科研监测不能正常开展。

2.4 受灾情况严重,建设资金短缺

一直以来,该湿地公园投入不足、资金短缺,湿地保护压力大、任务重。尤其是2021年10月,局地罕见暴雨发生后,公园内河道、林道、步道、公园道路、水草植被、水坝、湿地景观、附属设施等遭受到了严重毁坏,重建和修缮需要大量的资金。

2.5 地表水径流减少

沁河源湿地只有到了雨季河水才会不断流,其他时间河水出源头不远就渗入地下。湿地无水就称不上湿地,对于解决河水下渗问题,已经采取了压实、开挖、疏浚河道等措施,但河水断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 对策建议

3.1 开展科学施策和人才培养

建议聘请资深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本底调查、生态系统评估、湿地保护、湿地修复、湿地监测、科研等方面的规划。要针对湿地特征,引进先进的修复和保护技术,实现科学修复,同时兼顾合理利用,提升湿地景观,开展生态旅游、观鸟活动,让优质的湿地环境更好地服务大众。针对河水断流问题,建议邀请地质、水利方面的专家,对沁河源地质结构、水流走向进行科学勘测,根据勘测结果制定合理的修复措施。在人才方面,一是要加大招骋人才力度,在人员招录中专门设置湿地专业岗位;二是加大自身人才队伍培养。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多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湿地保护培训,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打造学术交流平台,邀请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本单位人才水平。

3.2 开展综合管理

要严防森林火灾发生,建议在入园口设置金属检测仪,专人把守,坚决把火种留在园外。建议游客把车辆留在园外,园内实现以通勤车为主的交通游览方式,落实生态保育区严禁游客进入制度。建议处理好旅游旺季瞬时游客超限问题,在入园口统计游客数量,必要时关闭园门。对于湿地农业开垦问题,建议加强与地方政府协商,对湿地公园范围内的居民实行移民搬迁,把农业开垦地变为湿地,退耕还湿,增加湿地面积。

3.3 多渠道增加收入

针对建设资金短期问题,建议:首先加强融资方式多元化,通过国家投资、社会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筹集办法,解决湿地公园资金不足这一“瓶颈”问题;其次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中;其次要积极争取推进沁河源湿地公园进入省级重点湿地名录,以便后续争取到更多的建设、修复资金。

猜你喜欢
沁河源头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神奇的沁河杨庄改道工程
论《明史·河渠志》对运河与沁河的记载
沁河
在公园里玩
向源头学诗艺
常回源头看看
定向钻工艺管道穿沁施工关键技术参数选控
抓源头 技术改造关键环节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