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加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2023-01-06 11:57:49康树静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空气监测空气质量监测

康树静

(山东省聊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目前,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关乎着未来的发展是否拥有良好的环境,影响当代乃至下一代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为实现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有效管理,我国在环境保护实践中建立并完善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并起到了有效控制作用。但若现阶段环境控制质量监测体系无法应对时代与技术的发展变化,势必会出现问题影响后续发展。因此,要基于实际展开研究,立足于现阶段发展水平加强监测体系的建设,以解决出现的问题,实现环境保护目的。

1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情况

就我国近十年来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情况而言,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各项工作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监测网络与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自2012年起,我国便针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制定了相关标准,出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并于一年后实现宏观角度的战略方针规划,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地随之展开相关工作,以详细参数判断空气质量等级并实现实时监测。后续发展过程中,我国在环境质量监测方面不断发展提升,已实现对我国338个城市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并建设监测点位1 436个。中央人民政府于2020年发布数据,现已有监测点近1 800个,覆盖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能够达到“重点区域空气质量形势预报从7天扩展到10天,对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达100%,对污染程度预报准确率平均接近80%”的水平[1]。

2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分析

2.1 环境空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中较为主要的是环境空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其主要工作是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进而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2]。空气质量监测是分析自然环境情况,为一系列相关工作(如农业、工业、城市发展)提供帮助与参考的主要工作之一,而环境空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的作用在于能够通过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进而避免对应工作因空气环境出现问题而受阻,或在不了解实际情况时展开工作,对环境造成进一步影响。就实际而言,目前我国秉承开发过程中以环境为准、环境为先的宏观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展开一系列工作,关闭污染较大的工业企业以避免环境污染提升空气质量。而环境空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监测对大气稳定性、理化特性、氧化性等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预警指标,一旦超过指标便实现预警,以实现工作的进一步有效开展。

除此以外,环境空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工作还在于通过自身功能实现与其他部门的联动,利用监测获取的实际信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3]。如目前我国多个地区已能够将环境空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与其他系统整合至对应的环境监管平台,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能设置查看权限,进而将环境监测部门、气象部门等相关部门纳入平台,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以此为基础根据各个部门的共享信息提升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通过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大气污染源排放模型和大气化学反应机理的分析,这一技术可以通过实际监测工作明确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实现针对污染源的有效处理,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保障环境信息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系统

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系统为环境空气监测体系中的另一系统分类方向,主要工作是对空气质量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通过产业结构改革将原有工业区的功能转变为其他方向,或以监督改造的方式降低原有工业区的污染物排放量[4-5]。就这一系列内容而言,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系统的作用在于利用监测数据切实为空气质量的控制提供助力,以获取真实数据引导相关地区的功能区转型。以环境转变作为工作展开的基础,基于实际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控制。除此以外,现阶段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控制质量标准分级制度展开工作,此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调整,将简单的功能分区基于污染物因素种类进行细致严谨的调整,并引导相关质量控制系统基于实际实现合理、有效的控制。结合实际而言,早期发展过程中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使治理大气污染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而环保部门的工作不仅要基于此类问题实现管理,更需要对当下可能造成污染问题的相关活动进行控制。因此,根据污染物实现管理的工作便由此展开,如以往并未注意到的因环境保护而导致的光化学烟雾、一氧化氮污染、雾霾污染等,还应结合实际根据分类进行控制。除此之外,空气质量检测控制系统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环境质量展开分析,进而实现有效控制。

2.3 环境空气监测信息公开系统

此类系统为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系统,主要作用在于上述两类系统获取数据后,以公众能够理解、解读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以此号召公众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尤其是环境空气质量问题。在以往的环境保护工作中便有对空气污染指数的分析与呈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对传播渠道的扩展和传播效果的提升,能够及时真实地将相关信息呈现在公众面前,引导公众关注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民众也能从宣传中感受到我国对环境空气监测信息的重视,实现社会渠道的共同管理。

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监测设备差异性较大

就设备差异性较大的情况展开分析,其主要表现在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差距,政府可用资金有限,因此对空气监测设备的支持力度存在投入上的差别,使设备无法及时更新换代,影响监测的准确性与针对性。除此以外,由于监测设备的差异性较大,较易导致信息传输过程中读取有误,或是因技术设备老旧导致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稳定性[6]。

3.2 监测工作执行存在难度

对监测工作执行存在难度的问题展开分析,此问题主要来自实际监测范围和规模的差异,即我国部分中小型城市及一些县、镇区域的监测工作在执行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我国在2013-2015年间大力发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虽然根据实际情况将纳入空气质量监测的污染物增加至15种,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差异、执行力较低等因素的制约,无法有效开展新标准下的环境空气监测,使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全面反映空气质量并阻碍了对应体系建设的加强,无法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3.3 监测水平尚需提升

关于监测水平尚需提升的问题,还需通过目前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目前的监测工作依托环境空气监测系统而展开,即通过人工操作选择对应内容和系统完成自动监测任务。自动监测固然能够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但部分地区由于人员专业素质不足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环境空气监测质量。随着自动监测工作的专业化、简洁化的提升,意味着新系统投入使用后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掌握,而技术系统更新较快,常出现学习后系统再更新再学习的情况。除此以外,相关岗位人才稀缺,一些技术人员多从其他岗位转岗至自动监测岗位,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熟悉掌握自动监测系统,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加之对应专业较为冷门,报考人数较少,专业人才多聚集于大中型城市,影响基层单位工作的开展[7-9]。

3.4 管理力度欠缺

从管理力度欠缺的角度展开分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方面存在缺失,进而使相关人员对于工作敷衍了事,工作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与严谨态度。结合实际而言,便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缺乏力度,部分管理人员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工作中虽然能够按照操作程序进行监测,但常因细节的欠缺导致实际监测效果受到影响,如在检测过程中混入杂质,使采集的样品发生污染,影响监测结果。就问题造成的影响而言,此类问题若无法解决较易使工作流于表面,导致监测结果失真。若多个地区出现问题,必然会对该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造成影响,使监测结果缺乏准确性,进而无法以监测数据为参考而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如公众发现信息有误,长期不准确,那么将对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产生严重影响。

4 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议

4.1 优化设备以加强监测的有效性

就问题而言,可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设备较为落后,即部分地区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过程中由于设备更新较为缓慢、设备较为老旧等原因影响工作展开,导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难以加强。为此,以解决问题的角度展开分析,还需结合实际对设备进行强化以有效保障工作的开展。就实际而言,首先需要政府明确对设备方面的投入,根据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规模、设备需求展开分析,以最符合实际情况的设备设施优化策略开展工作,保证需求的前提下避免资源浪费。如在设备投入前可借鉴相似地区的经验,以科学有效的方式规划设备数量、水平,进而选择新式设备,以此强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实现有效工作[10]。

4.2 明确职责以加强执行力

另外,为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在开展前期监测工作时确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根据相关文件准则保障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最后依据体系制定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策略,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非短时间内形成的,需根据环境监测情况进行不断完善,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建立具体行为规范,从而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约束相关人员工作行为,保障环境监测体系能够落到实处。在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如发现体系中存在漏洞或是不符合当下环境监测标准的情况出现,应基于实际情况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呈现更为完整的质量管理策略。要加大对管理体系的宣传,确保每位参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人员都能对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环境监测具体工作形成深刻的认知[11-12]。同时,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宣传活动,以此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基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完善内部评价和监管机制,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考察所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调整管理体系相关细节,以此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4.3 培养人才以适应技术发展

以培养人才的角度展开分析,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应对人才缺口,改变以往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工作的认知,使其有效参与到工作中。要从实际角度出发,以有效方式控制问题并解决问题。首先,应强化内部人员的认知,从制度着手使其认识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作为基层人员,属于整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中的一份子,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并且对地区环境的发展更有着实质性的影响,以此引导其正视工作内容,切实、细致地参与到工作中;其次,为获取人才支持,还需从实际出发提升待遇,吸引外部人才,还可以聘请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现阶段操作水平,以此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

4.4 公开相关数据以实现合力管理

从公开数据的角度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欢迎外界监督与建议,由实际出发,基于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实现协同管理。结合现行管理制度从实际管理工作出发,解决问题的同时帮助部分地区实现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与强化。除此以外,还应从内部角度强化管理,将外界监管与奖惩制度结合实现对相关工作的强化管理。

5 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常态化的基本工作之一,目前已形成有效体系,但还需不断强化,于发展中应对时代进步、技术水平提升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要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当下发展情况后提出相关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为工作提供有效助力。目前我国在发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过程中具备一定水平,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技术设备、人力资源和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因此,要不断强化我国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开展。未来,随着问题的有效解决,相信我国能够以有效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强化,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空气监测空气质量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环境保护工程空气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环境空气监测的质量控制分析与措施
区域治理(2021年7期)2021-01-02 10:31:07
“空气质量发布”APP上线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2:14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2:13
开展“大气污染执法年”行动 加快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2期)2016-05-04 04:03:28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1期)2016-05-04 04:03:20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