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铃弘,余维祥
(黄冈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2020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肆虐全球,它传播速度极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面对着严峻的考验各个国家都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1]。但回看我国,全体中华儿女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指挥领导下,戮力同心、迎难而上。无数中华儿女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抗疫一线,与病毒做着殊死搏斗,而留在家中的百姓也主动配合社区的防疫工作,不给国家添乱,这一幕幕英雄事迹都深深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而疫情防控能够得此成效,也深刻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又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理论课和实践课[2]。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也是教育承载的历史使命。基于此,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抗疫背后所涌现出的生动感性素材和理性教育材料,找出两者间的契合点成功将二者融合,不仅可以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又能激发学生热烈的爱国情。
帮助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此次疫情爆发之时,正是由于中国人民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才能无惧生死、众志成城地战胜疫情。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不仅能够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能使其深刻认识到要加强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维护家国安定。疫情面前人类十分渺小,依靠科技手段才能有效对其防控。这促使大学生更加坚定迎风向上的信念和对科学知识的追求,不断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既有理想信念又勤学拼搏的时代新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古至今,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文明。在面对此次疫情大考时,青年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志愿者和党员同志们以一封封请战书,肩负起了这个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这场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全国人民明白,在灾难降临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因此作为青年一代必须要树立责任担当精神[3]。同时,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回顾历史长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责任,有救亡图存的一代,有建设国家的一代,有强国富民的一代。青年一代爱国、勇于担当、有责任意识才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的关键。终于,历史的接力棒到了我们这代人的手中,作为思政教师,更要坚定青年一代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在疫情时代,将伟大“抗疫精神”中所展现的责任担当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之中,促使青年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重任结合,在时代的锻造中成长。
青年一代要有满腔的爱国心才会更好的践行报国志。尤其是亲历过疫情带来的苦难,投身过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会萌生出更强烈的爱国之情。疫情时代又是经济复苏和思想观念更新的时代,青年一代要把在疫情防控中所显现出来的爱国情与报国行相融合,为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和复苏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样,疫情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可以加入在抗击疫情时做出伟大贡献和牺牲的英雄事迹,利用生动真实的榜样事例不仅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使之内化于心,更把这种爱国情感转化为切合实际的报国行动,推动青年一代在厚植爱国情、践行报国志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在新时代,与时俱进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对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思维活跃同时又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中,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能够很快地接受并适应新鲜事物。目前来看,一部分学校在思政课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改革创新,但仍然没有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依旧传统陈旧,教学的内容也与时政要点和现实生活相脱离[4]。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讲好中国传统经典的老故事固然重要,但更要讲好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故事,思政教育者要把握时机,适当及时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兴趣。新冠疫情的爆发是一件不断变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此基础上思政教师应该及时跟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对目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党的方针、政策、制度有清晰的认识,学会用发展的、时代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不断更新抗疫中的英雄事迹作为教育素材,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爱国教育与时代接轨,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
当前大学生群体多为00后,传统的说教、灌输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种理论能否让学生接受和认可,不仅仅要看其是否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也要清楚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精神世界相符合[5]。因此,思政教育者在选择爱国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到是否易于学生理解和接纳,还要经得起推敲和验证,由此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见证感,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说服力,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使学生能自觉将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行为。从2020年伊始,疫情开始全面爆发蔓延,到武汉封城各地封路、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立,再到疫情被有效控制,纵观全国人民齐心一致抗击疫情的整个过程,青年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更是一路走来的见证者。疫情中真实的案例、连续上升的数据、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都可以转化为大学生爱国教育的支撑点,思政教育者要准确抓住抗疫精神与爱国精神的契合点,灵活将其进行整合利用,让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更具说服力。
在爱国主义精神中,爱国情怀是其基础条件。而爱国教育不是以往印象中灌输说教、空洞抽象的,它是具体的、历史的、生动的,是深深根植于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情感基石。面对此次疫情,它不是仅存于书本上的文字,也不是离我们遥远的新闻,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关系着每个人生死存亡的重大事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无论是像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文宏医生那样的英雄领军人物,还是外卖小哥、餐馆老板、社区志愿者、党员干部等普通百姓,他们的故事都感染牵动着我们所有人的心。因此,将抗疫故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体现了真实感,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极具感染力。
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的主阵地,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途径,要想探析抗疫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首要做的就是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创新,重点关注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创新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思政教师将整合好的抗疫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产生情感共鸣,点燃学生的爱国报国热情。首先,拓展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动鲜活的抗疫素材,将其与思政课堂紧密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例如除夕夜在中央军委的批准下解放军派出医疗队支援武汉,各地医疗团队响应号召纷纷驰援武汉。这些最美逆行者的故事,是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的典型案例。其次,教学设计优化。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学效果。而将抗疫精神引入课堂,一改原本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教灌输,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做到有温度、有深度,但往往思政教师对于抗疫精神融入课堂只是生搬硬套,一笔带过,难以真正打动学生。因此思政教师要努力改进以往的教学设计,将抗疫精神加以整合凝炼,发挥它最大的育人价值。最后,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挖掘抗疫素材中的爱国情、报国志。例如,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法,增强学生对抗疫故事的切身感受,在情境教学中感受到抗疫精神中包涵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同感。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抗疫精神是为了帮助青年一代将爱国认识、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行动。一方面,思政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集体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当地的革命烈士纪念馆、英烈遗迹、博物馆,组织参加暑期实践活动、学雷锋日、公益活动等,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使命感,在公益服务活动中切身体会抗疫精神所传递的担当利世、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要利用身边的先进榜样来引导学生。在防疫期间,许多学生都积极参与了社区防疫志愿活动,亲身参与了抗疫斗争。思政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活动的形式,做一期采访专题,让学生们亲自去采访真实参与过抗疫的同学,倾听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不仅锻炼了学生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更能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洗礼,自觉向身边榜样看齐,践行爱国主义[6]。除此之外,要建立校内校外联合机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丰富爱国教育的内容,拓宽校外实践基地,增加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点。尤其要注重发挥党员、班干部的榜样作用,突出爱国教育的正确导向,扩大教学的范围,争取调动全体师生自觉参与到弘扬抗疫精神的实践活动中。
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将抗疫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浓厚的爱国氛围中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不断增强其爱国的自觉性。[7]首先,合理选择贴近生活的抗疫素材。讲好正面抗疫故事,积极弘扬抗疫精神。例如,在疫情防控中为了能更方便的穿好防护服,一群年轻护士主动剪短了秀发、餐馆老板为防疫人员免费做午餐、外卖小哥免费帮大家送餐、钟南山院士不眠不休的故事等,皆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和三观的好素材。此外,也要合理使用在疫情期间隐瞒行程、不配合疫情防控、散布谣言等反面案例使学生引以为戒。总的来说,选择并整合贴近学生生活的抗疫素材,既显示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其次,有效运用多媒体手段宣传。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思政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种传播载体,例如快手、抖音、微博、论坛、豆瓣、公众号等平台将制作好的防疫小知识、抗疫英雄人物的故事发布出去,增加抗疫精神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渲染力、感染力。同样,也要善于利用传统宣传方式进行教育,例如校报、校刊、广播等传媒方式,还要注重运用校内活动载体,有效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最后,创新宣传抗疫精神的作品。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思政教师要学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造出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作品。例如,加大抗疫题材的优秀视频、歌曲、诗歌、文章等作品的创作力度,用新形式推出宣传青年榜样、抗疫英雄的优秀作品,营造出良好的爱国教育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敏感度。
抗疫精神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高度融合,既引导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当前疫情,又加深了学生对于国家制度的高度认同和对国家的情感认同,能够帮助学生在关键时期树立正确三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当前,思政教师应牢牢抓住机遇,从抗疫精神中挖掘适当的爱国主义素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增添新的内容,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