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2023-01-06 07:19王怡坤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双创育人

王怡坤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 3501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度融合到思政教育、专业教学、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体系当中[1]。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政教育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全要素全链条。要健全大学生“双创”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打造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在工作中遵循“三全育人”理念要求,将大学生“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从“三全育人”的视角来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一、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现状

1998年,清华大学第一次在校内举行了创业计划竞赛,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开启了高校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新局面[2]。近年来,国内高校普遍提高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推进课程建设、搭建创业孵化园、打造创新创业品牌赛事等,帮助大学生能够主动选择和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养有了全方位的提高。但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体制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设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任重而道远。

(一)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

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开展,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的是培养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尊重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改革,是用创新创业教育教会大学生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创业的实际行动,不断在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上实现创新,用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但现在一些高校打着“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口号,将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部。为了筹备一个比赛、为了拿一个金奖,举全校之力、投入所有资源在参加比赛的极少数人身上,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普惠制”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力培养目标。

(二)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单一

现在,很多高校都根据上级要求开设了与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相关的各类基础课程,但仍存在对于课程的教学规划和教学设计不够清晰的问题,导致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学内容采取一刀切的形式,没有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推进专业知识与创业项目相结合的过程中遇到明显阻力,使得“双创教育”成为形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师资力量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主要存在师资数量不足、专业能力不高、教学办法陈旧、士气不高等问题。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师资力量与学生双创教育成败相关。很多从事双创教学工作的教师并非专职,教学经验不足。由于师资能力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是理所当然的,与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不一致。

二、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必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传统的教育理念滞后,与实践脱节,忽视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双创”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投身实践所产生的积极导向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这是一种首创精神、批判精神和独立意识,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通过科技创新,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职业竞争力,学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萌发科研热情,培养科研能力,积攒科研经验,在职业生涯一开始就站上了更高的起点。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保持学业竞争力,科技创新源自在学科专业领域中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科技的创新反哺高校专业建设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趋势,同时也可以保持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在专业学习上走得更好、更远、更自信。

(二) 是推动高校发展的有效保证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要向前发展,必须要向更深处去推动教育改革,要把培养一流人才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在全世界已经涌动起来,国家的发展正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迈进,人们面临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值此重大阶段和关键时期,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对于国家而言,未来世界舞台的竞争,将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科学技术人才的竞争,谁占据了科学技术的高地,就意味着享有发展的主动权。大学生“双创”教育能够进一步在学生中加强培养“双创”精神、意识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高竞争力的“双创”人才,从而让高校在综合领域上具备更加强劲的竞争力,国家才能实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才能真正掌握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机制优化建议

(一) 建立全方位“双创”教育体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绝非单纯的“纸上谈兵”、理论学习,更不能仅仅寄托于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而是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全过程的教育教学体系,需要学校各部门间的配合和协作。然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下,存在各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权责划分不清楚的困境,导致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主导者,缺少“主心骨”,并导致其余部门配合意识淡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欠佳。鉴于此,高校迫切期待建立全方位“双创”教育体系,解决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划分工作。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全面规划顶层制度建设;推动成立创新创业实体学院,全面覆盖高校学生群体,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项活动和事项中的实施、推进与总结,并推动开展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训练等工作。同时,对高校“双创”教育的课程建设进行改进、革新,立足理论主课堂、用好专业大课堂、丰富实践活课堂、拓展网络新课堂,推动四个课堂的有效衔接,探索开设将专业特点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课程。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应当指定创新创业教育领导责任人,直接对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本部门内部职责分工。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合理添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做好课程整合,同时加强院系之间的合作,做到教育资源和创新创业信息共享。

(二) 完善多层联动的“双创”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投入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决不可“孤军奋战”,更不能把“双创教育”的开展仅仅停留在高校层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打造出多层联动的“双创教育”培养模式[3]。因此,高校要在整合资源上下功夫,注重协同作战,统筹协调政府、社会、高校自身等资源,实现高校“双创”工作的多层联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投入。从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来说,一方面相关责任部门应切实研究讨论,出台制定出规范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大学生“双创”教育体制机制,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比如提供资金支持、健全孵化培育基地、成立就业指导专家团队等。另一方面,还要重点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大管理力度,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确保到位,同时各级政府也应掌握时事动态,及时根据社会形势制定或更新具有时效性、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方案并加以完善[4]。从社会层面上来说,首先,社会文化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引导良好的社会舆论走向也是保证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其次,社会层面也要协助打造相关平台用于提供更多的资讯和信息,要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咨询指导服务,加强普及相关政策,在全社会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氛围。从高校的角度来说,要利用校内外多种教育实践载体,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进实习实验实践场地、走入企业,调动师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扩大实践育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联动效应”和“滚雪球效应”。搭建四类平台,即科研试验平台、社会实践平台、竞赛训练平台和创智共享平台。推行“一对一”导师制,从大一的同学进入大学后即向学生开放各类平台,同时把低年级同学到相关平台参加实践训练的时间前置,实现高年级同学到相关平台参加创业、创新实践训练的全覆盖,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利用校外实习和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通过组织开展等科技赛事和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长”,真正去提高大学生“双创”时间能力;通过开设校友讲坛,邀请在创新创业上有一定成绩的校友返校为大学生开展论坛、沙龙、讲座等活动,结合自身经历去分享经验和心得,从而达成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目标。可以说,政府、社会和高校的联动、合作,能够推动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打造出适合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投入到大学生的“双创”教育工作中来,使高校大学生能够自觉提升参与的热情。

(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高校“双创”教育的教学模式

加强和优化高校“双创”教育工作,需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抓住不同群体中的代表任务和重点任务,要尽可能地发挥高校各群体、队伍在“双创”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这是符合全员育人根本要求的。高校“双创”教育,要坚决改变传统的“单项灌输”教学方式,要尝试增加新潮元素,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往往能够对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的制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双创教育”要坚持全员育人,推行“一对一”导师制,深入实施开展“‘双创’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教育培养中“育苗”,从而组建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建立两支队伍,即校内—校外“双导师”,校内专业导师提供技术支持,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擅长管理、营销的专业教师负责全过程的跟踪指导,同时敦聘校外创新创业教育专家、优秀校友和其他知名企业家为高校的创新创业导师,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树立优秀创新创业典型,做好优秀创新创业典型宣传,同时畅通交流机制,让优秀创业典型学子能够常态化与师生作交流,使之以其独有的“朋辈优势”在同学之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但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赢家文化,而是沙场老兵文化”,高校应看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艰辛和长期性,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大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面对创业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从社会层面上看,政府职能部门也应考量创业教育中的资源分配,鼓励支持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并为其提供便利条件。通过种种举措,上下同心才能形成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局面[5]。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双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