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益康,张永梅,2
(1.湖州师范学院 “两山”理念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在人类发展史上,国土面积小、人口和经济规模小的经济体,如北欧,积累了通过高税收、高福利等方式推动共同富裕的成功经验。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具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经济体来说,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却从未有过可资借鉴的先例和经验。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浙江总体富裕程度高、城乡发展差距小、改革创新意识强,具备进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中央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对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和理论内涵、打造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和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案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但是要完成共同富裕这一发展目标任务,难度是极大的。中央在文件中对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明确提出了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完成期限:到2025年,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1]6。并且,从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社会结构形态等层面,对浙江共同富裕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5年,浙江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持续缩小,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1]。这一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前无古人的首创事业,是嵌入于中国独特的国家体制和社会关系中的生动社会实践。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与重点[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3]长期处于高位的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对我国城乡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形成了重大挑战[4]37-46。目前,浙江虽然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存在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大多数老年农民每月只有不足250元的基本养老金,而绝大多数城市退休的老年人每月至少都有2 000元以上的退休养老金,两者之间的差距几乎近十倍。并且,浙江全省年收入万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绝大多数也是农村的低收入农户。现在,老年农民基本养老金低、小农户务农收入低、无技能的农民工工薪低和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特别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不可能仅靠总结亮点、喊喊口号、搞专班化运作就能实现,而是需要依靠有的放矢的改革发展政策举措才能实现。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既需要有巨大的热情,也需要有清醒的头脑,更需要有实实在在的破难之道和破难之策。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认为以“提低扩中”为突破口和主攻点来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亦能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政策启示。目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可以考虑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着力。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提出,合作制是改造小农、引导小农走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之路的有效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组织农民走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作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之路的正确方法。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否定合作制,而是否定“大锅饭”“大呼隆”“大合并”。如邓小平总结指出:“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5]155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合作制,成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从当时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不够完善、集体统一服务功能不强、务农种粮收入低且困难多的实际出发,亲自谋划实施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改革工程,并在温州瑞安召开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工作现场会,这是对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发展。
2021年是习近平提出实施“三位一体”改革的十五周年,前段时间课题组利用近一个星期时间到温州瑞安深入调研“三位一体”推进情况,瑞安取得的成效令人振奋,特别是在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强农惠农新体系、完善农业新型双层经营体制、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幅提高务农种粮种菜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质性进展。瑞安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蔬菜生产示范县”称号,经营家庭农场的种菜种粮专业大户都已成为当地中等收入者。因此,如果说当年习近平亲自谋划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找到了“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突破口,那么推动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改革,则找到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金钥匙,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农村富”闯出了一条好路子。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与“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改革都是实际成效特别好,特别让农民得实惠的好项目,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记挂的两个工程。因此,我们建议要全面系统地总结温州瑞安“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的大合作、大联合、大服务的经验,并在全省推广其破解农业竞争力不强、务农收入不高的难题之策,开辟让农业高效化、让务农高收入、让务农农民成为中等收入者的新路径。
民营企业既是农民创业的重要载体,也是农民务工经商的最重要的平台。促进民营企业向“共富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民工技能化、市民化,是民营企业更好地发挥共同富裕微观主体作用的创新举措。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快引导民营企业从劳资关系、利益分配、企业治理、价值取向到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向“共富企业”转型,赋予其“五位一体”的新内涵。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好“五个共同体”,作为民营企业向“共富企业”转型升级的改革路径。一是加快构建“合作型”劳资关系,打造事业共同体;二是加快构建“共享型”分配关系,打造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快构建“协商型”治理制度,打造善治共同体;四是加快构建“人本型”价值取向,打造价值共同体;五是加快构建“福利型”企业社会,打造生活共同体。
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让民营企业成为“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贡献者”的科学定位。在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背景下,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质量发展需求,我们要对作为人民大众创业就业最广泛、最有活力的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改造和提升,通过构建企业投资经营者(资本)与企业员工(劳动)共创共建、共享共富、共生共荣的创富共同体,使其转型成为具有和谐合作的劳资关系、互利共赢的利益关系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共富企业”,由此成为共同富裕的社会基本单元。
改革开放以来,对民营经济性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从把它视为“资本主义的尾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方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已经成为我国法定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公有制企业仍被视为唯一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力量,尽管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至今,社会上仍有不少人在讨论所有制问题时,认为民营企业的性质就是个体私营经济,不能将其视作社会主义性质经济的主体力量。还有些人主张,要通过将公有资本注入民营企业使其成为混合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和增加社会主义因素,民营企业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力量。我们则认为在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完全可以探索一条社会主义价值观改造的新路子,即通过民营企业向“共富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对其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改造和提升,增强其社会主义因素,使民营经济这种非公有制经济也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性主体力量,并使之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主导性主体力量的公有制经济共同形成社会主义经济的“双主体”格局。
要出台支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并践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初次分配中,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完善工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劳动报酬比重,不断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分配方式和员工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创造财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再次分配中,税务部门要积极听取民营企业涉税诉求,不断优化税种和纳税服务体系,引导民营企业依法依规纳税,为完善国家再分配机制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在第三次分配中,要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的主观能动性,税务、民政、慈善总会等政府部门要协同加大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单独设立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类专项慈善基金,科学制定基金募捐方案和基金管理办法;要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政策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公益性捐赠,简化民营企业公益性捐赠认定程序;要健全慈善激励表彰制度,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对为慈善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予以表彰,并在同等条件下保障其优先享受相关政策、资金支持或公共服务。
加快农民工技能化、市民化进程,让技能型农民工成为新中等收入群体。现在外出务工工薪收入是浙江农民收入最重要来源,无技能农民工的低工薪和无法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是影响农民工成为中等收入者的最大问题。因此,本着问题导向原则,通过技能培训和鼓励农村青少年进入职业学院学习等途径和方法,让他们成为高薪技能型的蓝领工人,成为新时代大国工匠。同时,采取税收引导政策,让民营企业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充分发挥“浙商要成为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贡献者”作用。还要发挥浙江全民创业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优势,继续鼓励更多农民自主创业,成为小微企业主,通过创业创新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同时,还要深化城乡融合的户籍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公共服务政策等配套改革,让进城务工经商的转移农民享受与城市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
乡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和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场域。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和推动了“千村整治、万村示范”工程,十八年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浙江绝大部分行政村都已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如何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美丽乡村向“共富乡村”迭代升级,使“共富乡村”成为广大农民共建共创共富共享的共同富裕社会基本单元,积极开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转化新通道,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美丽经济的新路径,探索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模式,让“共富乡村”成为浙江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以及乡村新社区的新方向,成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抓手。通过“共富乡村”建设,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以主人翁精神去追求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致力于从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集体经济壮大、美丽经济发展、人文场景打造、公共服务供给、创富先锋队伍建设、共富组织保障等各个维度协同美丽乡村向“共富乡村”迭代升级。
一是要发展高质高效高值的现代农业。加快村庄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浙江“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以土地适度规模的专业化的家庭农场、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成为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数字化、品牌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农业产业高质高效高值发展。
二是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浙江要率先按照高标准、国际化水准和大花园要求,实施村落景区化的新“千万工程”,建设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协同奏响建设美丽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和共享美丽乡村的“三步曲”,按照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绿道和美丽河塘的“五美工程”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迭代升级。
三是要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是共富乡村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浙江要率先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土地等资源所有者代表的优势,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策上赋能赋权集体经济组织,加快资源资产化、资产股权化、集体与农民股东化进程。不断开拓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径,创新乡村经营模式,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由多元主体投资的村庄经营新模式。
四是要培育三产融合发展的美丽经济。浙江要率先增强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意识,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的通道,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经济。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的新型服务业,发展休闲旅游、农家乐、民宿和康养等美丽产业,壮大乡愁商业化、礼品化和产业化等三大乡村新产业,不断开拓创业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五是要培养先富帮带后富的先锋队伍。建设“共富乡村”需要选拔培养一批有创富先富能力和带富帮富奉献精神的共富领头人,使其成为体现共同富裕价值追求并在共同富裕上率先垂范的先锋人物,使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通过他们直观地表达出来,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先富带后富、快富帮后富”的共同富裕精神文化氛围。
六是要有党建引领共富的组织保障。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理想旗帜,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共富乡村建设最重要的政治组织保障。选好配强村支书,充分发挥共同富裕的领头雁作用。要按照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与智慧治理相结合的创新思路,构建起真正体现党领导下的农民当家作主和民主自治的新机制。
努力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和浙江印记的共同富裕文化精神品牌,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极为重要的人文举措。要在传承弘扬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根脉的基础上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浙江印记的共同富裕文化精神品牌。其一,传承和弘扬利义并举、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崇德厚生、仁爱为民等追求大同共富的优秀传统文化[6]。其二,把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精髓的红船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转化为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文化精神的动力。其三,致力于理论创新,形成包括敢于为亿万人民谋幸福、为共同富裕探新路的求索创富精神,善于诚信谋富、合作造富、勤劳致富的奋斗创富精神,乐于互帮互助、共生共享、共创共富的奉献创富精神在内的新时代“共富精神”文化品牌。
注重构建勤劳致富、勤奋创业和诚信创富的共同富裕公序良俗。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是浙江社会发展的伟大变革,全社会每个成员都是参与者,需要与共同富裕新时代相匹配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普遍遵循和自我约束的勤劳致富、勤奋创业和诚信创富的共同富裕公序良俗的有效引领。要通过宣传形成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社会共识,营造助人为乐、行善积德,扶贫济困、悬壶济世,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的社会风尚,加快形成互帮互助、共创共富,富而思进、共创共享的社会氛围,从而在全社会倡导“共富光荣”的共同富裕社会价值取向。
通过有效树立先锋模范来营造共同富裕精神文化氛围和人文场景。共产党人的先进榜样是一面引领时代、引领人民的重要旗帜。回溯我党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从革命年代的人民英雄,到建设年代的劳动模范,再到改革时代的改革先锋,这些时代的引领者身上却凝聚着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敢为人先、走在前列的伟大精神。当前,浙江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社会变革,同样需要一批在共同富裕上率先垂范,体现共产党共同富裕价值追求的共同富裕先锋人物和楷模榜样来直观地呈现和传递共产党人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共同富裕精神文化氛围和人文场景,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争当共同富裕实践者的时代风尚。因此,需大力宣传和表彰一批率先践行共同富裕价值理念的先锋楷模人物,打造“最美浙江人”新品牌,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关键。203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明确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的普惠性和全要素决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共同富裕的构成要素,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7]。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体现了共同富裕是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8]13-25。共同富裕是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制度的过程,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各级政府完善再分配的重要途径。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逐步打破城乡间发展壁垒,补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短板,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数字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精细化供给,从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和精神富足。
浙江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特别重要和艰巨的硬任务。浙江省各级政府财政都要集中财力,重点补齐农民托育、教育、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等方面公共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城市的短板。尤其是要下决心解决多数老年农民没有养老金或只有每月200多元基本养老金的问题,要采取多种办法多条路径探索解决之道。首先,可以实施农民基本养老金五年倍增计划;其次,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业务主管部门可以和地方政府共同加快推广温州瑞安市开展农民养老合作服务的创新经验;此外,还可学习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加快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高度来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突破,从而为全国提供先行先试的省域案例和制度创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