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政治教育合力的建构研究

2023-01-06 05:28邓超楠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合力高校学生思政

邓超楠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州 51090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课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者完成,但是其交叉点并不多,教育合力没有有效形成,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高校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在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站位,把高校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重点是如何把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思政课程的育人体系紧密地结合起来。高校课程思政必须揉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元素和新时代文化元素,借助伦理学、逻辑学、法制、文艺以及美学等元素构建以理服人、以法制人、以行育人的高校思政育人体系,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目标。

二、高校政治教育合力的内涵和要素

高校政治教育合力要素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学生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组成,当这四者的方向和目标一致时,则能产生最大的合力,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能达到最佳,当受教育者、学生家庭以及社会与高校教育者的教育方向和目标不一致,甚至相违背时,教育者付出努力与其他三者的负合力抵消,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设计等都会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受教育者(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是决定高校政治教育合力能否取得有效成就的内因。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是教育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父母对学校思政教育产生误解时,高校学生会与父母形成统一战线,产生偏见,从而不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西方思潮借助网络技术以及自媒体,以多元化的形式充斥在高校学院内,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政治教育合力建构的意义

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拓阔了思想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良莠不齐的各种思潮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新时代要求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单一化和片面化,而要接受广泛的教育,培养甄别各种思潮的影响。马克思指出:个体的全面性不是按照想象而成的全面性,而指个体思想与其现实之间关系的全面性,也就是说,个体的思想和现实能否互相和谐共处、互补。所以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政治教育合力的建构,在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面临更多困难时,教育合力的建构能够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家庭、社会要构筑一道牢固的战线,把西方思潮中的不良因素拒绝在外,以免对高校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敌对势力从各个领域内采用文化渗透和思想渗透的方式,妄图动摇我国民众的思想根基,以图在下一代身上产生巨大的影响,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为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筑成一道牢固的城墙,密不透风,不让不良思潮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之中。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政治教育合力机制建构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政治教育合力建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各大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不强,在建构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高校政治教育队伍的教育合力没有有效形成

高校政治教育的队伍由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者组成,但是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陈旧,师生关系紧张,无法形成有效的思政教育队伍合力。例如,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无法与当今世界发展所需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相匹配,其自身的思想无所适从,不能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职业态度就会产生改变,则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

(二) 受教育者影响教育合力没有有效形成

当代高校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但是由于他们的心智不太成熟,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没有内化,在思想上经常出现左右摇摆的现象,无法形成正确的、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他们思想意识中,德育意识不强、集体意识薄弱、责任意识淡泊、抗挫能力低下、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占据他们大脑的是享乐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不认同不接受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第一,在专业课程专业的学习上,学生较为现实,认为专业课就是要传授专业知识,只有掌握大量的专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胜任岗位的需要,而思想政治对于学习专业知识没有任何作用,高校学生不愿接受这些“空头”理论式的教育,认为这些理论教育对于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就不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思政;第二,对教学目标的不认同,高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发现教育目标与现实生活的所见所闻存在着差距,与自身的经历不相符,所以他们就不愿努力学习。例如要求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时,可是社会上的各种利己现象却令学生困惑,内心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在学校接受的思政教育理论为什么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实施,理论与实际格格不入,学生就不会信服和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设计的目标,导致学生对社会现象不能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分析。当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产生疑虑时,则会影响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信念、学习行为等,从而不利于教育合力的有效形成。

(三) 家庭要素影响教育合力没有有效形成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思想意识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都会影响着教育合力的有效形成,如果家长不支持学校工作,或者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唱“反调”,则不能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有些家长认为子女的道德品质没有问题,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乖乖孩”,对家长和教师的话都是言听计从,子女的所作所为不会对社会构成危害,所以在高校应该接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家长的支持,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也无法形成。

(四) 社会要素影响教育合力没有有效形成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助长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与全球各个地区交流越来越多,在经济和文化交往中,泊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当社会观念日新月异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还墨守成规,受社会环境要素的冲击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不能有序地形成。例如,新冠肺炎在全球泛滥期间,我国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为教育主题,在高校学生之间进行责任感的教育,要求每位学生把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当作自己的责任,与我国政府的防控工作形成统一战线。可是一些不良媒体却无视中国的现状,颠倒黑白,抹黑我国政府的形象,扭曲事实,这种不良用心在我国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有效形成。

五、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政治教育合力机制建构的措施

(一)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有力保障,一旦教师队伍的教育合力没有形成,则会严重影响着其教育质量。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时,首先要统一教师的思想意识,要培养他们的整体意识,服从全局,把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整合在一起,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必须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角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不能局限于室内的课堂教学,而应把学生带进社会大课堂中,在社区、超市、公交车、福利院等阵地,利用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在思政教育中培养而来的正能量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坚定高校学生学习的决心,就会正确对待高校思政教育,会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教学。例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能局限于教材,而应该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引用较多的案例,理论与实践互相渗透。选择案例时,应该要紧跟时代的需要,选择正能量、适用性较强的素材,从多个角度指导学生了解案例的前因后果,再运用辩证思想进行分析,才能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在熏陶和感染过程中,内化成自身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二) 激发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当学生具有了自我教育动力时,才能构建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体系。第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人文环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等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第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打造自主学习的平台,不同情况的学生在此平台中都能“对号入座”,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参与什么样的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三,通过典型提高教育合力的构建效果,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真实感更强,沟通更加顺畅,所以在学生之间树立教学典型,在互动的过程中能提高双方的综合素质,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第四,发挥校园文化功效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阵地之一,大学生比较注重群体的氛围,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在校园团体、校园网络以及校园橱窗等阵地中加强教育,必定能够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该与学校社团组织联系,把思政教育与社团的活动紧密结合,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施展自己才华时,一定能够从这些思政教育元素中学到很多东西,提高自身的思政觉悟;其次,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在校园网络上组织各种进步思想的讨论话题,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在这些正能量的思想熏陶下,自我教育能力也必然会有所提高。

(三)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好有坏,所以要有效地整合社会环境,把社会环境负面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发挥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构建,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说,很多实践活动都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构建。例如带领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此活动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爱国教育,使之能够肩负建设祖国的重任;如支持大学生深入敬老院、儿童村等地方,参与公益性活动,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又如,在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开设乡村振兴课题研究项目,指导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深入乡村调研,从文化、科技、卫生、农业等多个领域内对乡村振兴提升服务,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在如此直接、感性的接触中,大学生的思想必定产生较大的感触,其主观世界得以改造,政治觉悟能够有较大的提高,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六、结语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他们担当民族复兴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光靠教师的教育无法取得优异的成效,必须建构教育合力。思政教育、高校大学生、学生家庭和社会环境是教育合力的四个要素,缺一不可,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

猜你喜欢
合力高校学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芪”心合力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合力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