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美
(山东省兰陵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兰陵 277700)
近年来,我国的奶牛养殖业发展态势较好,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但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多种因素影响奶牛的泌乳能力。奶牛的泌乳周期需要经历妊娠、分娩和泌乳等一系列剧烈的生理变化阶段,特别是在泌乳高峰期奶牛往往处于能量负平衡的状态[1-2],在这一时期一旦出现饲养管理不当,奶牛非常容易发生各种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其泌乳能力。根据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生理特点及对营养需求的不同,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对提高奶牛的泌乳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液中各种乳原料的供应会影响奶牛泌乳,如合成乳糖的原料葡萄糖、合成乳蛋白的各种氨基酸、合成乳脂肪的游离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这些原料的供应直接影响到泌乳产量和质量,泌乳期增加精料的投喂可以保证乳原料的全面供应,由此提高泌乳。此外,日粮中精粗料的比例对奶牛瘤胃的发酵以及机体合成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奶牛体脂核合成以及乳脂率,当日粮中精粗比例较大时,奶牛的瘤胃中可以发酵产生较多的丙酸,但乙酸的合成会降低,导致奶牛的乳脂率下降而体脂合成增加,若饲料中精粗比例降低时,有利于体内乙酸的合成,则会提高乳脂率,但应注意粗饲料过多时,又会影响奶牛泌乳量的提升,因此控制好精粗的比例对提高奶牛的泌乳能力十分关键,最好将精饲料的比例控制在40 % ~ 60 % 左右[3]。
乳房血流量和乳原料的供应直接影响奶牛的泌乳。温度、环境、陌生人、挤奶技术和次数等均会影响乳房血流量。温度较低时乳房血流量减少,奶牛泌乳量降低。环境噪音和陌生人进出也会使乳房血流量减少。乳腺泡腔内乳汁积累较多,乳房内压增大,当乳房内压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使乳房血流量严重降低,泌乳会停滞,因此需要适当挤奶使乳房内压处于能够促进泌乳的水平。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要在挤奶的时候伤害到乳房和奶牛,挤奶前后要用温水擦洗和按摩乳房,既能保障所产牛奶卫生,也能促进乳腺兴奋。
乳腺分泌上皮细胞的合成能力主要与乳腺泡数量和乳腺分泌上皮细胞的活力相关。乳腺泡数量与奶牛品种直接相关,高产奶牛如荷斯坦、挪威红牛、科斯特罗马牛等品种的乳腺泡数量高达几十亿个,而低产奶牛如一些地方品种、兼用品种和非科学杂交品种,乳腺泡数量仅有十几亿个。即使是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的乳腺泡数量差异也很巨大。乳腺上皮细胞的活力与泌乳阶段直接相关,泌乳期活力旺盛,长期泌乳后进入干乳期,活力下降甚至消失,奶牛自行停止泌乳[4]。
影响泌乳的激素很多,各种研究综合而言,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会对泌乳有影响[5]。
科学饲养管理的基础是分群管理,根据奶牛所处泌乳阶段的不同进行合理地分群,一般分为围产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和干乳期牛群[6],不同的牛群所对应的饲养管理也不同。
一般指产前15 d到产后15 d,不同养殖场所制定的时间不同,产前 21 d到产后 21 d也是被认可的围产期。产前15 d也被称为围产前期,产后15 d也被称为围产后期。围产期奶牛体质弱,容易发病,因此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围产前期开始适当增加日粮中精料的比例[7],同时增加可发酵糖类的添加量,既可以为奶牛提供更多的能量,减轻奶牛肝脏糖原消耗,也可以保障瘤胃微生物适应高精料水平,有效降低更换精料所引起酸中毒的可能[8]。围产后期以恢复母牛健康为主,这段时期母牛分娩后体力消耗大,应帮助母牛恢复体力,尽快排出胎衣。产后 3 d以饲喂优质干草为主,适当增加钙和盐的含量,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可能的感染。分娩后 2~3周,饲养管理上还需要注意几点:继续增加精料、饲喂优质干草、高钙日粮(0.7 % ~0.8 %),日粮中添加烟酸(5~10 g/d)预防酮病。日常观察和记录,观察到有异常情况如反刍异常则要科学地调整饲养方案[9]。
一般在围产后期至 100 d为泌乳盛期,这段时间的产奶量约能占到 40 % 左右。加强饲养管理,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奶量和产奶质量,还能使泌乳高峰期延长到 120 d。泌乳盛期作为整个泌乳期的黄金阶段,如何保证泌乳盛期阶段的泌乳性能是最大限度发挥牛奶泌乳产能的关键。牛奶采食量高峰期会比泌乳高峰期迟3周左右,如何在这个阶段保障牛奶不动用身体储备是关键。
饲养管理需要注意的包括优质日粮供给,日粮中每千克干物质应含有 2.4 NND(奶牛能量单位)、16 % CP(粗蛋白)、19 % ADF(酸性洗涤纤维)、25 % NDF(中性洗涤纤维)[10-11],并保证矿物质供应。
精料的增加应以梯度进行,每天增喂0.45 kg的精料,直到1~1.5 kg/每100 kg体重为止,尽量保证多产奶、多喂料,精料中适当添加缓冲剂,如0.5 % MgO和1.5 % ~ 2.5 % 的NaHCO3。
为保证粗饲料采食量,同时提高营养浓度,应该增加过瘤胃脂肪和过瘤胃蛋白的含量,对于产奶量较高或体况评分较低的个体,应使日粮干物质中脂肪含量达到7 %。
奶牛采食时间能达到 6 h,但常规饲喂方式是饲喂 3次/d,造成了采食时间不足,采食量不够,因而影响产奶量,可以尽量延长饲喂时间或增加饲喂次数来保障采食量[12-13]。
一般产后100 ~ 200 d为泌乳中期,需要调整日粮结构,适当减少精料比,逐渐增加优质青粗饲料的投喂量,整个阶段使每月产奶量下降比为5 % ~ 7 %。产后 140 d时母牛体重开始恢复,应根据母牛身体状况调整日粮,降低饲养成本[14]。
一般指产后 200 d到干乳,日粮结构根据奶牛膘情进行调整,以粗料为主,精粗比一般为3:7或 4:6,这个阶段奶牛的体况评分维持在 3.5分最好,注意不要增重过度。
产犊前60 d左右即为干乳期,最后一次挤净奶后应向乳房内注射抗生素防治相关疾病。干乳过程中奶牛出现异常,如乳房肿胀,需要暂停干乳,将乳房中乳汁挤出,并对乳房进行消炎和按摩,治疗完成后再进行干乳。这个阶段务必使奶牛保持正常体重,不能过肥,以免影响产犊和产奶,过肥也可能因为产奶量的下降引发酮病。干乳期奶牛应维持相当的运动量,每天刷拭皮肤,减少皮垢。干乳期奶牛禁止去按摩乳房,并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