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

2023-01-06 03:01:24秦建伟成少钧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绘画幼儿评价

张 静 秦建伟 成少钧

(1邯郸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2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石家庄 050071;3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绘画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接触的艺术活动,是幼儿乐于投入、表露内心意愿的有效方式。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往往喜欢借助五颜六色的画笔、丰富的美术材料表达内心的情绪与情感。幼儿喜欢在画面上把没有生命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有灵性的可动的东西,常常把没有任何联系的东西混为一体、或是组合在一起去构成自己心中渴望的形象,这种不受外在干扰和影响,不受束缚的个性对于幼儿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绘画活动是有助于幼儿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经常看到的却是单纯的教师的范例,幼儿的照葫芦画瓢,作品中往往缺乏了幼儿独有的灵性与个性。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标准更多侧重技巧与技法的训练,比如强调幼儿画面上的线条画的不够笔直,方形画的不够有棱角等等,对于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往往考虑不多。在这种像与不像的标尺下,幼儿的自由想象根本无从谈起,内心真实的情感无法流露。

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确实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监督、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评价进一步纠正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它可以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中评价对象的各种行为,便于改善教学质量。对于绘画活动来说,评价也是如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激励与评价是教师一项重要的专业能力,它不仅体现在教师专业化程度上,同时对于幼儿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具体分析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对于幼儿作品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可以指导教师关注和思考绘画活动实践,可以保持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

一、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评价存在的误区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迫求更多的是“像”与“不像”的问题,评价内容偏重的是幼儿“学”的实际知识与技能方面,比如教师多关心的是绘画作品上构图是否合理、动植物形象是否合适、人的基本比例、是否选用的正确的花朵、树叶的颜色等等,这种基于成人的角度去评价的标准使得教师对作品的评价缺乏了观察与思考,忽视了幼儿实际的年龄特点和美术发展的阶段特点,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本质的认识默然失色,这样的结果会使幼儿对于绘画本身的兴趣降低,积极性减弱,同时会抹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对于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没有计划、没有准备。语言往往过于笼统、不深入、不细致,不能给幼儿的绘画作品带来有质量的合理评价,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鼓励语,如“不错”“好”“有些进步啊”“画得漂亮啊”,这些单一的语言使得幼儿辨别不清到底自己哪些地方画得好、哪些地方画得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哪些地方是有自己充分情感体验的真情表达、具体好在哪里等等,时间长了幼儿对于绘画活动的学习态度会变得松散、无视,从而降低了对于绘画学习的热情。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多老师虽然有具体的指导评价语,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教师控制感强,经常愿意把自己的意愿加于幼儿,不能顾及到幼儿内心的感受,特别是在幼儿绘画活动作品完成的前后,教师会焦急草率地评价幼儿作品不完美、不漂亮,缺乏真实感等。

二、正确看待幼儿绘画作品

1.学会理解和支持幼儿对绘画作品的表现方式

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运用他们稚嫩的视角去捕捉生活中一切感兴趣的事物,通过想象塑造出生动丰富的形象的活动。绘画活动不是以任务的形式强加于幼儿,不是按照成人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幼儿绘画活动这一特点,能够尊重与理解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够认识到幼儿对待事物的方式是与成人不同的。幼儿在绘画作品中流露的这种方式很独特,率直且个性。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与创作,通过自己的认识去表现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接触最多的植物、动物、人物、电视动画片中的形象等等,教师不用做过多的要求,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在绘画中发挥创作性,从枯燥训练中脱离出来改变为情景陶冶的表达,使幼儿在活动中充满情感色彩,在愉悦中产生敏锐感知,促进审美创造与表现。鼓励幼儿自己独立完成作品,在自己努力的过程中体验愉悦与快乐。

2.帮助幼儿充分体验多种绘画工具材料的表现方式

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对笔的直接接触和运用,感受不同的笔触特点,如具体可以体验油画棒这种棒形材料笔触滑爽、细腻、易着色和铺展的特点,体验水彩笔表现直接、线条质感强烈、水分足的特点,体验水粉笔柔软有韧性、易于调和、表现大胆浓重的效果。可以带领幼儿共同欣赏教师在不同的纸张上作画的过程,让幼儿一同感受不同性质的纸带来的作画效果,如通过欣赏水墨画作品《荷花》,可以告诉幼儿生宣纸吸水性强、润墨的特点;通过欣赏点染画《刺猬背着小果果》,可以告诉幼儿卫生纸很柔软,它具有吸水性强、点压效果能力强的特点。幼儿期,幼儿无意注意占主导,手部肌肉的发育还不完善,动作精确灵活性和力度还有限,画面上往往呈现出造型简单、用色单一,我们可以让幼儿在选择不同材料与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有趣的结合,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比如在画爱妈妈主题画中,教师可告诉幼儿先用油画棒画妈妈形象,再用水彩颜料上色,油画棒与水彩颜料相结合就会呈现油水分离的效果。

3.丰富幼儿色彩认知,鼓励大胆创作与表达

幼儿渴望了解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我们可以带幼儿走进大自然,一同观察花园、树木、荷塘、小船、鸟儿,帮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认识大自然中绚丽的色彩。这些有助于幼儿色彩记忆力和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另一方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情感表达需要去选色、设色,用色彩表现内心的感受。既使有的孩子开始只是用简单的红色和黄色,但是在作画的过程中通过调配、涂抹,慢慢他们又开始认识了更多的颜色,如橙色、橘色等。幼儿通过接触色彩这一形式,展现的不仅是幼儿的情感,更是他们的心灵。我们可以尽可能地丰富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热情,启发他们去体验色彩的变化,从而有效提高创作与表现。

幼儿通过绘画这种富有表现力的方式,表达出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和感受。如我们在教学中组织某中班幼儿进行日记画的创作,有一个幼儿创作了《过周末》的日记画,画中展现了爸爸妈妈和他手拉手向前走,表现出大家一起过周末的愉快心情。再如有的幼儿借画来表现不满的情绪,将作画的纸张用各种乱线条涂抹,甚至戳出各种小洞洞。其实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可以允许幼儿有尽情宣泄的机会,我们要给予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要看到幼儿在作画过程中也有享受过程中各种快乐体验的机会。绘画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内心,同时有助于我们与幼儿沟通交流,对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益处。

三、构建教师合理有效的作品评价

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是一个需要教师认真观察、用心体验的过程。然而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评价往往缺乏客观性、科学性、发展性,习惯以固定的成人思维看待幼儿的作品。其实幼儿通过运用绘画的形式、采用不同的画笔和材料用图画表达的内容要远比他们的语言表达深刻、丰富。由此,我们作为教师来说,可以考虑深入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生活经验,关注幼儿在绘画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与表现,选择适宜有效的评价方法与手段,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1.既要注重评价作品的表现结果,又要注重作品创作过程

如果教师一味地把绘画结果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受到教师夸赞的永远只是少数的幼儿群体,而那些缺乏绘画技能,但拥有丰富想象力的幼儿们会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所以将评价作品的方式不要仅仅固定在结果上,不能一味用“标准化”“美感”来衡量,而是要走进幼儿内心,要清楚幼儿心里的真实想法。面对幼儿在创作绘画作品时表现的夸张性、拟人性、不完整性等特点,我们可以更多关注幼儿实际的想法,比如有的幼儿在画“动物园”主题画面时线条表现得很乱,动物的形象很散,同伴们都说这个幼儿的作品不漂亮,教师不要立即否定他,可以鼓励幼儿讲一下是如何构想自己的画面,如何安排画面的形象,有什么对话等等,学会从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发现幼儿情感表达的方式、有创意的想法。所以教师对该幼儿评价“画得很有自己的想法,想的不错”这样的语言恰恰符合了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从而可以提高幼儿对于绘画活动兴趣的保持,同时增加了该幼儿的自信,明显地可以看出运用这样的语言方式是合理有效的。

2.注重作品评价的及时性,追求准确、关注童趣

幼儿记忆的范围小、记忆保持的时间相对较短,容易受环境干扰,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多考虑选用恰当的时间段去评价,做到及时准确。在绘画过程中看到幼儿有创意出彩的方面或感受到幼儿内心表达得新奇特,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可以使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加以肯定,增加绘画的欲望和坚持力。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充分体现适宜性的特点。即对作品的评价用语针对性强,要通过具体的点呈现出来,比如说幼儿的作品有新意,“新”体现在哪?好的意境和想法在哪?幼儿是如何通过画面上的事物、如何通过线条符号传递内心的想法、内心的渴望?同时也可以具体地结合造型、色彩、构图、创新性等多角度评价幼儿的作品。如运用的语言可以是:“某某小朋友用色很大胆,这一点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这也是他的个性独特之处”“某某小朋友还为画面中的小花增加了漂亮的衣服和发饰,画面显得更丰富,更有特点了,让大家感受到了可爱和喜欢的感觉”等等。

关注童趣可以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幼儿的绘画作品内容,了解幼儿心里的想法,注意到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有兴趣,可以帮助教师从幼儿纯真的视角感受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理解幼儿简单原始的稚拙美,率直、大胆作画的风格,把握幼儿成长的特点。

3.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全面综合评价作品

评价方式有很多,如集体评价、幼儿个人评价。集体评价在目前绘画活动中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优点丰富,既可以面向全体,使幼儿有观察、学习的机会,同时人员集中,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全面了解全体幼儿的技能掌握情况等等。不足之处是不能给予每个幼儿讲述的机会,容易使幼儿失去交流的平台。因此,将集体评价与小组、个人评价结合起来,共同展开,可以引导幼儿吸取自身与他人的好的地方与借鉴的地方,从而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更加大胆自由表达。可以借助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有效结合。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结果评价的方式,在幼儿创作完作品后的最后环节展开评价。如果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让幼儿在过程中就感受教师对于作品创作思维行动的肯定与支持。如教师在教幼儿学画小扇子时,可以对幼儿说:“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图片,这幅图中有哪些地方是我们可以注意的?我们可以先放下手中的笔,来看看某某小朋友的作品,他画的好吗?好在哪里?”评价中,通过教师有层次的引导幼儿观察作品中的各个位置、各个点,带动幼儿有意识地比较异同,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幼儿的表达与表现。

此外,教师还可以全面综合运用各种评价的方式,运用在绘画教学中帮助幼儿深入思考和认识哪些作品内容充实、生动、有丰富的想象,哪些作品画面形象随意、稚拙、无拘无束、有童趣,哪些作品线条流畅、大胆、肯定、富有美感,哪些作品色彩运用大胆、鲜明、强烈,哪些作品画面构成自然,哪些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总之,注重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对于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绘画幼儿评价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23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3期)2014-08-16 09:02:22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5期)2014-08-16 02: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