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杰 王晓辰 高 挺 孙 丹
(1中共邯郸市委党校,河北 邯郸 056004;2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自2013年国务院提出“研学旅行”的设想以后,先后出台了多项国家层面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研学旅行既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模式,又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邯郸市在研学旅行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如何把这种先天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社会优势是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方向。通过对邯郸研学旅行资源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国内外先进或成功经验做参考,探索适合邯郸研学旅行发展的模式。
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处于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有8000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建城史,158年的都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人口基数大,第七次人口普查,邯郸常住人口超过940万,为研学旅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基础。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
邯郸市是文化的富矿区,邯郸文化与华夏文化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邯郸文化的特殊性主要通过特有的地域和历史文化体现。邯郸市精神文明委员会依据历史和地域将邯郸划分为女娲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建安文化、磁州窑文化、石窟文化、梦文化、太极拳文化、成语典故文化以及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各脉系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点突出,为邯郸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资源优势。
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粗略估计,研学旅行全国目标客群近一亿,被业界称为新“蓝海”,各地积极发展研学旅行,推动“全域旅游+教育”的新业态快速发展。在此大背景下,邯郸坚持文旅融合,积极探索“全域旅游+研学”新模式。
作为教育部开展研学旅行工作试点市,邯郸市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研学旅行发展模式,尤其在当前“双减”的大背景下,创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方式。2019年邯郸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推进邯郸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县(市、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建立安全责任体系,科学评价学生活动情况,为邯郸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指导与支持。同时各县(市、区)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研学旅行发展模式。复兴区将王边村作为学生写生基地,涉县中小学积极开展“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的主题研学旅行,到129师司令部旧址、圣福天路等地参观学习等等。2019年,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400余名学生组成的研学旅行专列抵达邯郸,这是邯郸市迎来的第一趟研学旅行专列,重点游览了娲皇宫、广府古城、129师司令部旧址、响堂山石窟等文化特色突出、教育修学性强的景区,近距离感受邯郸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为开拓北京青少年客源市场,提升邯郸研学旅游产品在北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在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邯郸市充分利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129师陈列馆、山底地道、跃峰渠等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邯郸市研学旅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特色凸显不足。邯郸十大文化脉系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但当前邯郸很多研学旅行产品特色不足,同质化严重,更多的是为了简单地迎合相关市场的发展,而缺乏独创性、体验性强且教育意义大的产品。邯郸东部农业区与西部革命老区经常会出现研学路线、研学产品“撞车”的现象,尤其涉县红色革命老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但是与国内、周边革命老区在教育路线、教育内容上“大同小异”。
二是研学旅行内容缺乏深度。研学旅行的核心是“学”,设计的课程内容是研学的核心内容。但邯郸现有的研学旅行产品单一,趋于形式化发展,大都是在现有旅行线路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地延伸开发,并未深入挖掘邯郸地域文化的内涵,全面深入的互动式体验产品相对较少。虽然有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异性设计,但不能在深度上适应群体的文化层次,比如涉县129师陈列馆的参观学习,虽然受众不同,但讲解内容基本一致,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差异,学习效果也十分有限。大中小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探索少;形式体验多,深度思考少;拍照留念多,研究记录少;室内学习多,户外实践少。
三是研学旅行人才不足。当前邯郸旅游业呈快速发展趋势,旅游人才不断壮大,但是研学旅行人才缺口巨大。研学旅行人才被称为研学导师,研学导师应该是既区别于学校的专职教师,又区别于景区的专业导游,是从事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安排等全链条式发展的专业人才。所以,研学导师应该既是教师又是导游,兼具双重职责,是一个要求更高的全新的职业,但现有相关人员要不就是职业导游、讲解员,要不就是学校教职工,相关人才短缺严重。
四是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运营经验少。研学是主题,基地是载体,研学旅行一般是通过研学基地开展活动,目前的研学基地主要是博物馆、陈列馆、展馆、营地等。近几年邯郸打造了众多研学基地,拥有陈列馆、纪念馆、博物馆等载体,但缺乏具备开展研学活动所需的资源与食宿条件的营地。以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为例,作为邯郸目前知名度最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能力有限,无法形成吃、住、行、学一条龙的成熟的研学产业链。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超过75%的受访者表示对研学旅行有一定的了解,80%的受访者对研学旅行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各式各样的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正处在蓬勃发展的上升期。邯郸目前研学旅行的发展正处于探索实践期,可借鉴参考国内外研学旅行发展较成熟的地区和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为邯郸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思路。
一是“研学旅游+农业”:农旅研学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1.农业研究型。该模式以参观、讲解为主要内容,主要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研究院等场地开展研学旅行,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学习农业生产相关知识。2.田园体验型。该模式主要以体验、互动为主要内容,让中小学生真正融入到田园中,将学习、体验、游玩融为一体,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下学习农业知识。目前邯郸东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积极探索“研学旅游+农业”的发展模式符合邯郸发展实际。
二是“研学旅游+文化”:文化研学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1.传统文化型。该模式以地方特色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学习、参观为主。主要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历史建筑、民俗表演等方式了解地方特色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红色文化型。该模式以地方红色文化学习、体验为主,重点突出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精神。红色研学旅行作为研学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愈发突出。主要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红色演出,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目前邯郸市在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这两种模式上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应继续挖掘文化、整合资源、优化课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还有“研学旅游+工业科技”型,即科技研学旅游目的地。该模式以科技参观、工厂生产流程参观为主,主要通过参观科技馆、高新技术园区等教育性、知识性强的场地为主,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流程、科技发展前沿。除此之外,老旧工业厂区改造成的创意园区将成为城市重要的研学旅行基地,该园区的特色厂区建筑承载了城市的历史与回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邯郸市主城区邯钢老工业园区搬迁在即,老厂区可作为科技研学旅游目的地,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创新了工业遗产的发展方式。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可参考的经验,尝试探索符合邯郸研学发展的模式。
一是加强特色化研学旅行品牌建设。以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为内涵,紧密结合时代需求,创建知名品牌。尤其围绕中国成语大会在邯郸的成功举办,以成语文化为核心,重点发力。同时在边区革命文化、赵文化、磁州窑文化、邺城文化上加快品牌建设和内容设计,创造出更多的符合邯郸特色的“看得见、能触摸、有温度、有感情、有内涵”研学产品。第一,差异化、定制化服务。邯郸研学旅行发展要寻找自身优势,围绕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塑造邯郸特色品牌,形成竞争优势。邯郸市十大文化脉系几乎遍及所有县(市、区),各地应结合本地特色,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针对受众对象的区别,开发更多针对性强、体验性强的差异化的产品。第二,统筹整合,深度开发。研学旅行的发展不仅要丰富研学课程内容,还要整合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包括开展研学活动的基地、开展研学活动的导师以及研学旅行的整体设计规划,同时要主动对接潜在的受众对象,加强沟通,畅通渠道。
二是加快研学旅行人才队伍建设。研学旅行的发展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跨界多行业复合型人才。邯郸应以现有高校为主力,尤其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邯郸科技职业学院、邯郸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在现有的教育学、旅游管理专业课基础上增设研学旅行相关课程,以更好地适应研学旅行市场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增设研学管理专门化方向等定向培养模式,推进研学旅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只有多元性或精准化地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邯郸研学发展的挑战。对现有的导游、场馆讲解员、培训机构人员等加强研学旅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便更好地适应新业态的发展形势。
三是加速“研”“学”深度融合。教育部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由此可见,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内容是发展根本。研学旅行的内容设计应该区别于传统旅游产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等级的学生及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分级。按照大中小学生阶段性的学习差异,设置差异化、完整化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涉及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以及国际形势,使“游”跟“学”实现深度融合。设计的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同时设计者要充分了解地方特色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流程,将“第二课堂”流于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发现,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示、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是完善研学旅行评价体系建设。对邯郸各地研学旅行的发展建立评价体系,对各地课程设计、路线设计、研学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推进研学旅行良性发展。现在关于研学旅行发展的统一标准尚未出台,邯郸各地区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方式和策略,让课程开发可以流程化、细节化、考评化,相关机构可以通过课程开发评估数据初步判断课程设计质量的优劣。可以制定前期、中期、后期等阶段性的考核评价标准,对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路线设计、安全保障等因素进行多方位评估,收集实时数据,以便更科学合理地评价研学旅行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