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日桓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沈阳 110032)
鸡球虫病是养鸡生产中危害严重的、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球虫在肠道内繁殖,引起肠道组织损伤,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脱水、失血并能增加其他疾病的易感性[1]。
球虫病分布广泛,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近年来球虫病发病特点有所变化,不再是雏鸡所特有的疾病,成年鸡特别是肉种鸡也常见发生。肉种鸡一旦发生球虫病将严重降低生产性能、提高死淘率、增加养殖成本,给经营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肉种鸡饲养方式的不同,其球虫病防治措施也不能一成不变。笔者将多年来对肉种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进行简单总结,以期为肉种鸡饲养提供参考。
鸡球虫卵囊对外界环境和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能存活4~9个月,但对高温、低温和干燥条件抵抗力很弱。温暖潮湿的环境更利于球虫卵囊的发育,在合适的温湿度和有氧气条件下,经过18~30 h就能发育成孢子化卵囊。鸡通过摄入一定数量孢子化卵囊就会感染,孢子化卵囊在鸡消化道内释放出卵囊中的子孢子,子孢子侵入肠道上皮细胞进行裂殖生殖,产生第一代裂殖子,裂殖子再侵入肠道上皮细胞进行裂殖生殖,产生第二代裂殖子;第二代裂殖子侵入肠道上皮细胞后进行配子生殖,产生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继而分别发育成大配子和小配子,并结合成为合子,合子周围形成厚壁即为卵囊,卵囊一经产生便随粪便排出体外,完成1个发育周期[2]。被粪便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垫料、器具等都有球虫卵囊存在的可能,饲养人员也可能是球虫的传播者。
鸡群饲养密度大、环境湿度高给球虫卵囊孢子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肉种鸡育成期进行限制饲养,鸡只因饥饿吞食垫料或粪便,给污染垫料或粪便中的球虫卵囊进入鸡体内创造了机会;鸡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K造成鸡抵抗力下降,也是球虫病的一个诱因。
免疫失败一般发生在没有铺设垫料的鸡笼育雏或网上育雏鸡群,因球虫疫苗免疫后雏鸡很少接触粪便,没有经过鸡群循环免疫的过程,因此没有建立起免疫力;免疫过度是由于免疫不均匀导致一部分雏鸡免疫剂量加大或全群免疫剂量大而引起的一部分或全群雏鸡发病。
平养方式饲养的鸡群,一般2周以内的雏鸡受母源抗体保护不会发病,3~6周龄雏鸡发病的主要是盲肠球虫,8~18 周龄育成鸡发病的以小肠球虫为主,产蛋期较少发病;笼养方式饲养的雏鸡在6 周内很少发病,一般8~18周龄的育成鸡常见零星发病,因这一时期育成鸡采取隔日限饲和每周二、周五限饲饲养方式,鸡只经常将排在食槽内的粪便吃掉,如果有1只感染球虫的鸡存在就有可能引起全群或部分鸡发病,产蛋期发病的鸡群一般以慢性经过为主,可造成产蛋率下降。
免疫鸡群一般很少发病,个别鸡群会于10~15 周龄发病,平养方式饲养的鸡以11~13周龄发病常见,以零星散发为主或呈慢性经过。
免疫过度的鸡群发病一般以2~4 周龄雏鸡为主,呈急性经过。
综合防治肉种鸡球虫病不能只考虑用药,应根据肉种鸡饲养周期长和饲养方式不同等因素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使用球虫疫苗免疫、药物预防、药物治疗及生物安全措施等。
3.1.1 球虫疫苗的免疫原理
通过雏鸡吞食疫苗中活的球虫卵囊,卵囊在鸡肠道内繁殖,新的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再被鸡吞食,然后又有新卵囊再随粪便排出,再被鸡吞食,如此反复3~4 个周期约21~28 d,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雏鸡就能建立坚强的免疫[3]。因此,无论笼养、网上平养方式的育雏,免疫时都要铺设垫料,让雏鸡有机会接触粪便,进行良好的循环免疫,才能建立起坚强的免疫力。
3.1.2 球虫疫苗选择及保存
肉种鸡球虫疫苗要选择种鸡专用的多价疫苗,用此类疫苗免疫效果最为理想。球虫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适宜的保存温度为2~8 ℃,不能常温或冷冻保存,温度过高或结冰都会使疫苗中的球虫卵囊死亡,运输或保存时温度都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使用时所用稀释液应在20 ℃左右。
3.1.3 球虫疫苗的免疫时间
球虫疫苗免疫的适宜时间是1~3日龄,越早越好,越早越有利于鸡只在自然感染前建立坚强的免疫力,避免早期感染。
3.1.4 球虫疫苗的免疫方法及剂量
球虫疫苗经口免疫,主要有喷雾、滴口和喷料三种方法,喷雾免疫一般在孵化厂进行,肉种鸡雏鸡一般使用滴口或喷料免疫的方式。滴口法可确保100%免疫,一般用于笼养育雏方式;平养方式育雏一般采用喷料免疫的方法,每1 000 只雏鸡用600 mL 疫苗溶液喷4 kg 饲料,再均匀地混入当天采食的1/3饲料里,让雏鸡采食6~8 h。注意免疫前不能给雏鸡控料,保证有足够的采食面积,让每只雏鸡采食均匀。接种剂量为每只1羽份,不要随便增减剂量。
3.1.5 免疫期鸡群管理及注意事项
一是免疫时要注意鸡群健康状况。只有健康状况良好的鸡群才能进行免疫接种,否则免疫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避免药物对疫苗的影响。在免疫接种的前2 d 和后3 周内不能使用抗球虫药及有抗球虫作用的抗菌素,以免球虫卵囊被抑制或杀死而影响免疫效果,但可以投喂一些对球虫无影响的广谱抗菌素减少继发感染。
三是使用维生素减少免疫反应。一般球虫免疫后2周内在饲料或饮水中应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K以保护肠道黏膜和减少肠道出血等免疫反应。
四是加强垫料管理至关重要。球虫卵囊孢子化的最适宜温度是20~28 ℃,湿度>20%。垫料太干时球虫卵囊不能孢子化,鸡群得不到循环免疫;垫料太湿时卵囊孢子化的数量太多,易使免疫力尚未充分建立的鸡群发生球虫病。因此,垫料的最佳湿度为25%~30%,在后期饲养过程中垫料要经常翻动,保证疏松不出现结饼现象。
五是免疫后要适时扩栏。因为鸡球虫疫苗免疫是一个自身加强免疫的过程,需要良好的鸡群循环免疫,不要让接种后的雏鸡在原栏大密度饲养超过7 d,以免出现免疫反应过度的现象,并将原栏的垫料分一部分均匀地散在新栏中。
六是雏鸡免疫后出现血便要及时用药。一般雏鸡在免疫后10~15 d反应较大(如出现血便),可以选用不影响机体产生免疫力的抗球虫药的预防量饮水或拌料1~2 d抑制一下裂殖体的增殖,并可用一些不杀伤球虫的抗生素和止血药以抑制继发感染和止血,防止免疫失败。
3.1.6 球虫免疫效果的判定
应根据鸡群免疫后的状态、粪便形状、颜色、气味等以及实验室镜检每克粪便所含卵囊的形态、数量多少来判定鸡群免疫是否成功。一般雏鸡免疫后第5~7 天开始排出卵囊,第10 天后粪便会有所变化(如淡红色软便),在同一鸡舍内选几个点,每个点采5~10 团的新鲜粪便,混匀,检查每克粪便所含卵囊数,如果每个点查到的卵囊大小不一,且几个点上的卵囊数较均匀一致,则说明免疫成功,反之免疫可疑。
重点在于考虑肉种鸡免疫力的建立及尽力避免球虫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3.2.1 选择抗球虫药物的原则
一是要根据球虫种类和致病部位的不同来选择药物。现已明确鸡的艾美耳球虫共有9种,在我国发现有7个种,分别为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缓艾美耳球虫和早熟艾美耳球虫[4]。各虫种的致病力和在肠道的致病部位并不一致,对药物敏感性也不完全相同。如氨丙啉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有高效,对巨型艾美耳球虫和布氏艾美耳球虫效果不显著;二是为避免球虫产生耐药性,预防用药最好采用轮换用药和穿梭用药;三是选择不影响机体对球虫产生免疫力的药物,如氯苯胍、球痢灵、硝氯苯酰胺和磺胺类药物,不影响机体产生免疫力。
3.2.2 药物预防方案
肉种鸡球虫病药物预防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非免鸡群预防用药,从育雏开始前要制订预防用药方案,包括用什么药、多少日龄开始、使用周期多长等。对于全程笼养的鸡群用药可不考虑机体对球虫产生免疫力的问题,可根据饲养的具体情况使用药物来进行预防加以保护,直至开产前为止;对于平养的鸡群用药必须考虑机体对球虫病产生免疫力的问题,使用不影响机体对球虫产生免疫力的药物,一般以一种或几种抗球虫药低浓度饲喂至产蛋前停药,目的是让鸡群轻度感染球虫,提高自身免疫力。二是对免疫鸡群预防用药,一般在10~15 周龄育成期和开产前期进行,选择不影响机体对球虫病产生免疫力的药物。预防肉种鸡球虫病常用药物有:
氨丙啉: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作用强,对机体球虫免疫力抑制作用不明显。按0.012 5%混入饲料。
尼卡巴嗪:主要用以预防柔嫩、堆型、巨型、毒害、布氏艾美耳球虫,对机体球虫免疫力影响很少或没有影响。按0.012 5%混入饲料。
地克珠利:对鸡柔嫩、堆型、毒害、布氏、巨型艾美耳球虫作用极佳,按0.000 1%混入饲料。
马杜霉素:对鸡巨型、毒害、柔嫩、堆型和布氏艾美耳球虫有良好抑杀效果,毒性较大,要慎用,按0.000 5%混入饲料。
莫能菌素:对鸡堆型、布氏、毒害、柔嫩、巨型和缓艾美耳球虫均有高效,按0.01%~0.012%混入饲料。
拉沙菌素:对球虫的第一代、第二代裂殖子有明显的抑杀作用,按0.007 5%~0.012 5%混入饲料。
盐霉素:对鸡柔嫩、毒害、堆型、巨型、布氏和缓艾美耳球虫均有良效,按0.006%混入饲料[5]。
离子载体抗生素(如莫能菌素、盐霉素、马杜霉素、那拉菌素等)能严重抑制机体产生球虫免疫力,使用时要慎重。
3.2.3 药物治疗措施
鸡群平时要注意观察、监测,一旦发现球虫病要立即进行治疗,第一时间用药可降低鸡群死亡率、减少损失,同时还要考虑球虫病合并或继发其他细菌病或病毒病的可能性。要求用药量准确、疗程充足,可以选择联合用药治疗、中西结合用药治疗、辅助用药治疗等方法。常用的治疗药物有:
氨丙啉:按0.012%~0.024%混入饮水,连用3 d。
妥曲珠利:又名百球清,配制成2.5%的溶液,按0.002 5%混入饮水,连用3 d。
磺胺类药物:如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05%混入饮水,连用4 d。
注射用青霉素:按5 万IU·kg-1体重给药,连用3 d[5]。
在采取免疫预防和药物预防措施的同时,要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6]。鸡舍保持适当温度、良好通风、防密防潮,增加或补充饲料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含量;雏鸡和成鸡分开饲养,每栋鸡舍要配备工作人员专用鞋和服装,以减少感染机会;空鸡舍用高压水冲洗、饲槽和地面用热火碱水清洗,粪便要堆积发酵,利用氨气和生物热杀灭球虫卵囊,减少或消灭传染源,病死鸡要进行无害化处理[7-8]。
应用球虫疫苗免疫预防球虫病能有效控制育成期球虫病的发生,能提高育成鸡的均匀度,减少坏死性肠炎的发病,能对产蛋期提供保护,提高产蛋率、降低料蛋比及死淘率。免疫成功的关键是均匀一致地免疫、良好的鸡群循环免疫和免疫力的早期建立[9]。
选择预防性用药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防止球虫耐药性的产生,若长时间、低浓度使用一种抗球虫药物很容易产生耐药虫株,可采用轮换或穿梭用药以消除球虫的耐药性;二是注意让鸡只产生抗球虫的免疫力;三是严格按照药厂提供的使用说明用药,不要随意加大或降低用量,且疗程要足;四是注意配伍禁忌,有些抗球虫药与其他药物配伍禁忌,如莫能霉素、盐霉素要禁与泰乐菌素配伍,否则可造成鸡只的生长发育受阻,甚至中毒死亡[10]。
对鸡群要注意观察、监测,要早发现早治疗。根据发病部位、发病时间及是否有可能合并或继发其他疾病来选择适当药物,采取联合用药、辅助用药等治疗措施。治疗时鸡群要停止限饲,按日龄正常采食量或体重计算药量,要确保药量准确、疗程充足[11]。
要求空鸡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并消毒处理,粪便、垫料堆积发酵,场内净道、污道分离,雏鸡、育成鸡与产蛋鸡分开饲养,人员服装场内、舍内要有标识,分开使用。
总之,关于肉种鸡球虫病的防治问题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生产实际中要注意球虫病防治细节、减少失误,以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