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教育对策

2023-01-06 00:58刘国帅康卓仪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道德大学生

刘国帅 康卓仪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24)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而手机也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首选终端”。从2020年8月中国教育新闻网对学生使用网络的调查情况来看,职业类学校与本科院校学生手机持有率为100%,手机成为多数人现代生活交往的“必需品”。[1]进入新时代以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个体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在促进信息交流共享的同时,也出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

一、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一)上网成瘾

大学生越来越喜欢上网,热衷于通过网络平台来消遣时间。但是大学生过度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网络世界中,就会弱化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久而久之甚至会用冷漠、无视的态度来躲避正常的人际交往,这是一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虽然多数大学生持有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能够很好地抵制各种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律意识,表现出了网络成瘾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2]大学生上网成瘾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和网络购物成瘾等。网络游戏成瘾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游戏而产生心理依赖,停止游戏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给身体造成负担,产生各种上网后遗症;网络色情成瘾主要表现为无法抵抗网络上的各种不良信息诱惑,包括色情内容、文字、电影和书籍等,为满足感官享受而耽误学业的行为;网络购物成瘾主要表现为过度沉迷网络购物消费,无法抗拒网络购物的自我意愿,进而不断地“买买买”的行为,会给现实生活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和不良影响。大学生上网成瘾不仅会弱化其自身的道德意识,而且会影响正常的社交生活,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发展。

(二)听信、传播网络谣言

语言反映着人们的思维,有不少人在网络上随意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有一些人披着道德的外衣,有目的性地在网上发表煽动性、侮辱性的言论,引得不明真相的群众听信、传播网络谣言,污染网络环境的同时也扭曲了社会的网络价值观,使部分大学生深受其害。在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网络上的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匿名性特征的保护下通过多种方式自由随意地参与到网络信息交流中去,而在这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信息的“真伪性”是难以辨认的,形成网络谣言的各种原因纷繁复杂,并且盲目传播的速度快,极具迷惑性,同时也伴随着不可预估的危害性。[3]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使鱼龙混杂的信息传播者抱着各式各样的目的传播着虚假的消息,信息发布自由度高,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大学生听信各种未经证实,被反复援引后的消息,加以扩散传播,形成的信息流高强度地冲击着其他网络受众,这时的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但是部分大学生对网络谣言表现出从众心理,盲目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谣言,煽动、扩大网络谣言的不良影响,既意识不到自己的网络言论触碰到了网络道德的底线,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多么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侵犯他人的权益

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复制粘贴他人作品的事件不在少数,然而却有部分大学生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侵犯他人的权益。互联网是具有包容性的,但这个包容性背后也会折射出来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比如,有些大学生借助网络的包容性和互动性直接“拿走”别人的劳动成果,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侵犯了作者的正当权益。网络世界提供了大学生在现实世界里满足不了的需求,大学生在现实世界里言行会有所顾忌,在网络上却可以借助虚假账号随意地伪装自己,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网络社会在帮助人们脱离现实社会的枷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膨胀了自我的劣根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二、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个人方面

大学生渴望独立,向往自由,网络虚拟社会刚好能满足他们的这种现实需求,但他们在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时却很可能因为缺乏道德自律意识,或是受到虚假信息的蒙骗而做出一些有违网络道德伦理的举动出来。多数大学生虽然具备基本的网络道德意识,但对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界定认识不足,表现出种种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当大学生在面临网络中新鲜有趣的“诱惑”时,由好奇心的驱使去接触这些东西,一旦了解到网络社会中与自己所学习到的不相符合的价值理念时,难免会陷入到一种理性与欲望的抗衡中,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就会做出一些有违网络道德规范的行为选择。[4]大学生自制力不强,对相关网络法律规范的了解不到位,在面临网络上多种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之下,部分人会陷入一种角色混乱,忘记自身学生的身份和学习的使命,进而做出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高校教育方面

大学生当前学习的首要阵地在高校,高校对大学生规范整治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方面出现网络道德教育的漏洞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给予网络道德教育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是没有做好家校共育的工作。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高校并没有把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作为一个专门的课程来纳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之中,也很少开展网络道德方面的学术论坛和专题讲座,网络教育的相关课程授课形式流于表面,没有认识到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另据调查得知,多数大学生出现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还与他们的家庭情况有关,家庭氛围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非常大。除了父母自身的做法以外,父母之间相处的模式,对话的方式等也会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家长与高校教师之间的联系频率,对家校合作的了解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高校家校合作的情况进展。[5]多数表现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大学生都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而学校方面却知之甚少,家校合作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及时和学生家长沟通解决在学生心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部分大学生没有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得到有效的来自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引导,逐渐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迷失了自我。

(三)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

互联网自身的虚拟性与开放性是引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重要诱因。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运用网络技术快速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而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与自由性的特点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接触到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都或多或少地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网络价值观似乎不同于现实社会的价值观,网络文化为青少年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有些大学生对自幼了解到的价值理念产生了怀疑,逐渐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互联网虚拟性的特点加剧了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中多样化标准与无标准化的冲突。网络的虚拟性在增加大学生网络交往开放性与自由性的同时,也会给部分大学生造成一种信息焦虑的恐慌,引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和网络空间的自由性使得部分大学生陷入到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标准不统一的冲突中去,一部分大学生为了适应这样的网络氛围而随波逐流,降低了对自我的道德要求,甚至将一些不良的网络风气带入到现实生活中,给自己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路径

(一)落实好学校教育

我们在新时代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落实好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高校方面要善于引导,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落实好高校教育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应该丰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网络教育思想,以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避免他们误入歧途。在高校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增加网络伦理教育课程的比重,而且也要注重丰富网络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尽量通过系统的网络课程学习使大学生掌握较为完备的网络道德知识;二是要拓宽网络教育范围,网络教育不应该只限于学校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参与在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去领悟。高校要打造和谐的校园网络氛围,建立多层次的网络学习平台,注重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在了解网络道德相关的法规基础上,对社会上模范人物事迹产生效仿之心,激发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6]。高校辅导员也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为实现有效的家校合作,加强与学校家长的交流,向家长反映学生近期的心理发展情况,提升高校家校合作育人的实效性,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扼杀摇篮中,落实好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二)深化好自我教育

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教育者应该教会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也要遵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不能随心所欲。对于大学生来说,维护网络秩序的关键在于加强自身的道德自律意识。[7]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的培养主要围绕着“自省”“克己”“慎独”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语·学而》有言:“吾日三省吾身”,其强调的就是为人要有自律的精神。“自省”要求大学生要时常地反省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思想言行,如是否做出过违背网络道德规范的行为,是否因听信谣言而盲目攻击他人,是否为了蝇头小利在网络上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等,进而改正不足,完善自我;“克己”要求大学生要克制住自己不正确的思想,认清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使用暴力去攻击他人,面对别人的挑衅也能够做到镇定自若,谨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网络世界中既能抵得住诱惑,也能守得住本心;“慎独”要求大学生要学会独处,坐得住冷板凳。韩愈在《劝学篇》中说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在劝诫广大学子在求学路上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因耽于享乐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大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要“洁身自好”,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促进个人成长发展。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大学生要加强自律意识,坚守自我的网络道德底线,不能随波逐流,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三)治理好网络环境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就必须要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法规,治理网络文化环境。治理网络文化环境要进一步规范网络主体的言行,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是网络道德底线。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立法部门、技术部门和文化管理部门都应发挥出各自的作用。立法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补充网络相关立法体系,使网络大环境变得更加有序,提高网络治理的能力水平,对屡教不改的道德失范人员采取强制性手段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起到警醒后人的作用;对于技术部门而言,加强网络信息发布的内容筛选过滤是非常必要的,要及时制止不道德的网络信息在网上的传播,为大学生创造更健康的网络生活空间。网络信息的好坏密切关系着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如果不加以规范,非法投机者就会引导大学生做出一些有悖伦理道德的行为;文化管理部门要严查网络市场文化产品的准入质量,明令禁止各种带有黄赌毒等负面倾向文化流入网络市场,及时过滤有害文化,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准入水平,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立法部门、技术部门、文化管理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