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落幕,剧集市场释放了哪些信号?

2023-01-05 00:13杜迈南
综艺报 2022年22期
关键词:短剧题材创作

杜迈南

已成功举办29届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今年全面升级为北京电视剧盛典。11月1日至5日,2022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以下简称:电视剧盛典)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

本届北京电视剧盛典与“飞天奖”“星光奖”融合,举办了聚焦电视剧行业和电视剧作品的“北京之夜”,通过主题演讲、新剧推介、文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现电视行业风貌。除了启幕大会“北京之夜”,电视剧盛典还举办了电视剧发展论坛、电视剧国际传播论坛、电视剧创作论坛等高峰论坛,分账剧论坛、短剧论坛等平行论坛,以及发布北京市“十四五”规划重点电视剧项目。

精品频出 现实题材仍是主流

升级归来的电视剧盛典魅力不减,共吸引注册参展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机构及相关产业机构200余家,注册买家100余家,参展项目约600部。其中,电视剧400部,网络剧60余部,微短剧30余部,其他85部(涉及电影、网络电影、动画片、纪录片、电视栏目、综艺等)。

从参展剧目和现场交易情况可以看出,现实题材作品持续占据主流,其中不乏一些重大现实题材作品。比如,由《觉醒年代》原班人马携手打造的《伟大的长征》,将全景式展现红军长征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青年“特工”》以青年特工视角切入,讲述国安人员打击境外间谍组织,捍卫国家安全的故事;《王牌》以00后士兵为创作主体,充满青春朝气和爱国热情。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近年来广电总局认真落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重要要求,以全新视野和思路谋划推进主题电视剧创作传播,推出了一大批主题电视剧精品,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电视剧行业将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出更多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精品力作。一是心怀“国之大者”,以民族复兴的宏阔视野谋划推动主题电视剧创作传播。二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着力推进现实题材电视剧规划和创作。三是继续传承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持续打造党史题材电视剧精品。四是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用富有鲜明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电视剧展示中华文化的气韵和神采。五是紧跟科技創新和时代速度,造就中国电视剧的新形态、新气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观众对电视剧的质量、品位、风格提出更高要求。但与观众需求相比,现实题材创作的扛鼎之作仍显紧缺。”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苏结合实际,谈了进一步加强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五方面举措,分别为:强化剧本创作机制、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引导把关、助推人才机制、完善激励扶持机制。

刘江导演分享了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经验。在他看来,只有创新,才能使文艺作品保持活力,“创新历来是创作提升的关键,新鲜领域会不断激发创作者的兴趣和创作活力。当然,创新必须在尊重创作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之前是学习,只有底子厚了,才有可能创新。”

对于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编剧马继红表示,主管部门之所以单独提出“重大现实题材”这一说法,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一些重要大事需要被记录。比如,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电视剧《大江大河》《山海情》《大考》等,就是在提出“重大现实题材”这一说法后推出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更接地气,更加契合时代发展。

华策影视集团总裁傅斌星表示,“重大现实题材作品的社会意义重大,社会效应高于经济效应,高于娱乐效应。”电视剧除了记录和展现时代,还要通过主创的巧思,传递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减量提质 剧集市场融合发展

电视剧盛典期间,《2022中国电视/网络剧趋势报告》发布,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展示了报告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了过去一年的行业态势和发展方向。

尹鸿将2022中国电视剧和网络剧的发展总结为七大走向:在创作导向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题材、样式和审美产生更加全面的影响;在题材重心方面,与时代同行,呼应大主题、唱响主旋律成为创作自觉;在行业格局方面,减量提质、降本增效成为常态,追求社会效益优先成为必然要求;在创作方法方面,温暖+现实主义成为主色调,现实主义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决定艺术成败;在历史态度方面,尊重主流历史观和历史认知,具有明确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意识;在行业环境方面,舆情、市场更加敏感和不确定,行业具有更强的社会整体关联性;在发展方向方面,“中国式”故事会成为未来重要的创作方向。

中广联副会长李京盛重点分析了当下网络剧与电视剧的分合之势。他表示,今年以来,网络剧管理出现三个新变化:“剧标”正式出台,网络剧实行发行许可证制度,网络剧的管理归属从网络司划到电视剧司。网络剧管理从规范化、制度化上进一步加强,电视剧与网络剧呈融合趋势,网络剧领域也呈现可喜现象:第一,从数量上看,网络剧生产量逐渐提升,电视剧生产量逐年下降;第二,网络剧的题材和内容出现明显变化:现实题材网络剧数量明显增长,日益突破传统网络剧的选题范围,质量和深度也比以往大幅度提升;第三,网络剧的原创性增加;第四,网络剧逐渐驶入精品化道路,更具创造性地运用新的表现方法;第五,网台同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播出模式。

在传统长剧不断发展的同时,短剧数量也井喷式增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数据显示,机构制作微短剧数量相较2021年同期,实现了超500%的增长。粒粒橙娱乐营销及内容自制负责人、制片人李锦认为,长剧和短剧有异曲同工之处,关键要看用户喜欢看什么内容,“短剧就要短平快,选题上要新奇特,剧本创作上也会有一些新的逻辑,这需要我们不断创新。”

抖音娱乐中心剧集创新负责人钱立立表示,抖音短剧创作者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平台分账与星图广告。“随着短剧精品率和爆款率提高,抖音短剧创作者的星图广告收入也逐渐上涨,目前约占总收入的70%。”钱立立认为,短剧对于广告主来说,将是价值洼地。“对抖音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内容分发和变现。只要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好,就不用担心上游内容创作者的创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优酷开放平台PGC长剧、短剧负责人刘华博表示,优酷明年会在短剧赛道加大投入,实行提质减量战略,希望吸引更多优秀创作者加入。

从“内容出海”到“复合出海”

国产剧“出海”近年捷报频传,在海外发行传播上开拓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出海模式也从单一的“内容出海”升级为“IP出海”“模式出海”等多途径“复合出海”。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周继红表示,近年来中国电视剧质量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良好传播态势,成为当前中国电视节目国际传播最主要类型。她就如何发挥电视剧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了几点思考:一是讲好故事,树立精品意识,国际视野是“好故事”的关键;二是选好伙伴,抓住电视剧国际传播关键环节,多层次深化国际合作;三是用好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电视剧走向国际市场;四是做好准备,主动识变、应变、求变,顺应新发展趋势,贯彻新发展理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解读了《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报告(2022)》。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电视剧质量不断提升,国际发行网络、国际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和丰富,中国电视剧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新的国际传播格局基本形成。报告显示,亚洲是中国电视剧主市场,并不断从东南亚、日本、韩国向中亚地区拓展,非洲、阿拉伯地区是中国电视剧新兴市场,欧美市场已经起步。重大主题电视剧国际传播实现重大突破,当代都市题材剧受到国际市场广泛欢迎,青春偶像剧成为国际传播主打类型和新主力,古装剧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根据新时代十年来,国产电视剧国际传播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总结出一些经验:一要不断提高电视剧创作的精神高度和美學高度;二要不断丰富电视剧创作的题材和类型;三要不断创新和拓展电视剧国际传播渠道。

爱奇艺电影及海外业务事业群总裁杨向华分享了爱奇艺的实践经验。他表示,爱奇艺坚持以规模化的内容、资金或者技术支持海外业务探索,以市场化的形式塑造中国品牌、传播中国文化。他呼吁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只有坚持长期主义,久久为功,不断打造优质中国内容,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助力中国文化走向全球。”

腾讯视频WeTV及iFlix负责人李凯晨认为,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应建立电视剧双向合作机制,“要把双向交流渠道打通,吸引更多海外优质内容进入国内。”

猜你喜欢
短剧题材创作
广电总局: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 构建现代短剧传播格局和市场体系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一墙之隔》创作谈
巧用英语短剧,提升语用能力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创作随笔
探析电视栏目短剧《吴忠故事》之魅力
创作心得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