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1例及文献回顾

2023-01-05 08:35:26姜小维石安源郭丽顾春宁秦海燕陈斌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4期
关键词:牙槽骨牙根患牙

姜小维, 石安源, 郭丽, 顾春宁, 秦海燕, 陈斌

1.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种植科,江苏 南京(210008); 2.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口腔科,江苏 南京(210008); 3.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牙周病科,江苏 南京(210008)

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multiple idiopathic root resorption)为病因不明的、累及3 颗以上患牙的病理性根吸收,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当病变累及牙周或者牙髓组织时,可伴随相应症状,最终导致牙齿拔除[1]。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治尤为重要。现报道1 例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并回顾相关文献,为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1 病例资料

本研究获得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NJSH-2022NL-073)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1.1 患者资料

患者,女,34 岁,因“右上前牙反复化脓4 年余”于本院牙周病科就诊。患者4 年前右上前牙牙龈反复脓肿,未曾治疗,现自觉该牙松动。右下后牙曾因疼痛于外院行根管治疗。左侧偏侧咀嚼3 年余。4 年前育1 女,无早产及流产史。5 年前曾因子宫肌瘤行宫腔镜手术。否认其它系统病史、药物过敏史、外伤史及正畸治疗史。否认近亲结婚史、家族类似遗传病史。

1.2 临床检查

患者一般情况可,未见明显发育异常,身高160 cm,体质量56 kg。颅面部左右对称,未见明显异常。口腔卫生较差,前牙散在间隙,牙面查及较多菌斑、软垢及龈上下牙石。全口牙龈充血红肿,质地松软,13 颊侧牙龈红肿、溢脓。Florida 电子探诊检查示:多位点深牙周袋,探诊深度约4~13 mm,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13、47牙髓电活力测试无反应。咬合力分析:正中咬合时15、14、25、26 存在早接触,13 无咬合接触。前伸咬合时,28 存在干扰。

1.3 影像学检查

本院根尖片示:13 牙槽骨吸收至根尖,16、26远中颈部见不规则低密度影,36、46牙槽骨水平吸收达根分叉处,46已行根管治疗,欠充,欠密实(图1)。

Figure 1 Preliminary imaging finding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diopathic root resorption图1 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患者初诊影像学检查结果

1.4 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检测示血磷(0.86 mmol/L)和肌酐(42.21 μmol/L)降低,谷丙转氨酶(99.97 U/L)、谷草转氨酶(50.40 U/L)和谷酰转肽酶(58.00 U/L)升高,血常规及余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1.5 诊断

①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②牙周炎。诊断依据:发生牙根吸收的牙齿数目大于3 颗;无正畸矫正史、咬合创伤、外伤史等其他导致牙根吸收的病因。全口牙龈充血红肿,质地松软;全口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

1.6 治疗方案

控制牙周炎症,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13、47),并行位点保存术;牙体牙髓科会诊11、12、13、16、26、36、47;择期修复缺失牙;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2 结 果

牙周基础治疗后2 个月,患者复诊诉“右上前牙仍化脓未好转”。13 拔除前复查时牙周临床检查及咬合检查记录。可见患牙13 颊侧牙龈仍有红肿,探诊深度无明显变化,探诊有脓溢出(图2a &2b)。CBCT 示(图2c-2j):11、12 根中髓腔不规则扩大;13 髓腔不规则扩大,牙槽骨垂直吸收至根尖,并与根尖周骨质吸收区域相通,唇侧骨壁缺失,牙根表面呈毛玻璃状;26 髓室呈不规则扩大,髓室底吸收穿通,根分叉区骨质吸收,根部髓腔稍显扩大;36 颈部颊侧不规则缺损,根分叉区牙体吸收,穿通至近远中根髓腔;16 远中及颊侧颈部不规则缺损,根分叉区牙体吸收,髓室呈不规则扩大,髓室底吸收穿通;47 舌侧颈部不规则缺损,根分叉区牙体吸收,髓室呈不规则扩大,髓室底吸收穿通;46 根分叉区骨质吸收,牙槽骨吸收至远中根尖。

Figure 2 Clinical and imaging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diopathic root resorption 2 months after periodontal basic treatment图2 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2 个月临床、影像检查结果

处理:13 局麻下微创拔除,清创,修整龈瓣,植骨,盖胶原膜,复位缝合(图3a-3c)。病变组织TRAP 染色显示:13 周围软组织内存在大量破骨细胞(图3d)。采集患者外周血2 mL,进行全外显子测序。使用phenolyzer 进行疾病候选基因筛查,结果显示WNT7A 及HSPG2 基因突变可能与该疾病相关(图4)。

Figure 3 Clinical images during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of 13 and pathological result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diopathic root resorption图3 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患者行13 位点保存术过程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Figure 4 Whole exome sequencing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diopathic root resorption图4 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患者外周血人全外显子组测序

患牙13 拔除后,定期复查,行牙周维护治疗。行13 位点保存术术后5 个月,复查主诉“右下后牙龈肿痛1 周余”,牙周专科检查:口腔卫生良好,46-47 舌侧牙龈红肿,充血明显,47 舌侧探及10 mm牙周袋,可探及根分叉及牙根缺损。牙体牙髓科会诊47,建议拔除,但患者暂不考虑拔除。处理:全口行龈上洁治术及部分位点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术后19 个月,患者自述右侧后牙不能清洁干净,余无明显不适,牙周检查:口腔卫生可,13 术区牙龈无红肿,牙槽骨轮廓丰满。47 舌侧牙龈红肿,可探及深牙周袋、根分叉及牙根缺损,探诊出血(图5a & 5b)。16 牙根吸收至颈部。其余牙齿牙龈未见明显异常,无探诊出血。CBCT 示:11、12、26、36 牙根吸收未见明显进展;16、47 牙根吸收加重,13 区牙槽骨骨充填影像(图5c-5j)。

Figure 5 Revisit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diopathic root resorption 19 months after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of 13图5 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患者13 位点保存术后19 个月复诊情况

3 讨 论

多发性特发性牙根是非常罕见的疾病。2022年发表的一篇系统评价检索分析了2022 年1 月9 日之前的文献,仅检索到1 035 篇相关研究被发表,仅可获取31 例多发性特发性牙齿吸收的临床病例报道[2]。

特发性牙根吸收是不明原因的牙根吸收,是一种排除性诊断[3]。当患者出现牙根吸收并且没有任何局部或全身因素时,可作此诊断[4]。根据临床检查及影像学结果,本例患者无正畸矫正史、咬合创伤、外伤史等其它导致牙根吸收的病因,存在3 颗以上牙齿牙根吸收,可诊断为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牙根吸收分为生理性吸收和病理性吸收[5]。病理性吸收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原因导致破骨细胞活跃,引起不同程度牙根缺损[6]。牙根吸收的全身因素包括Parry-Romberg 综合征、成骨不全、Paget 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apillon-Lefevre 综合征、低磷血症、Stevens-Johnson 综合征、激素紊乱、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和骨发育不良[7]。其局部原因包括正畸治疗、创伤、根尖周炎、牙周炎、肿瘤、囊肿、咬合应力、阻生牙和多生牙、牙齿移植、再植和漂白[8-9]。本例患者的病史及临床检查结果不支持以上诊断,因此本例患者诊断为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

虽然特发性牙根吸收病因不明,但可能与猫疱疹病毒1、遗传、怀孕或激素水平、基因突变有关[10-11]。为了进一步探究病因,对该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人全外显子组测序。血常规及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人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WNT7A及HSPG2 基因相关性较高,提示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WNT7A 可以促进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 分泌[12],进而通过核因子κ-B 配体受体致活剂(receptor activator of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 配体受体(receptor activator ofnuclear factor kappa-B ,RANK)信号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HSPG2 基因编码的串珠素在牙髓炎症反应时炎细胞的渗出和浸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3]。

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通常发生在中青年,平均发病年龄为32 岁,其中女性发病率较高[14]。对于该病口内检查通常存在漏诊风险,其漏诊率可达62%,其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中,CBCT 是最佳选择[15],CBCT 可从冠状位、矢状位、横断面三维位置准确、清晰显示病变组织的部位及范围,可尽早诊断[16]。另外,病理检查也可辅助诊断本病[17]。

特发性牙根吸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当病变范围较小时,可通过牙周翻瓣术暴露吸收区域,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后用树脂、玻璃离子或银汞合金充填[18];当病变累及牙髓或者患牙已发生牙髓炎、牙髓坏死、根尖周炎时,需要同时进行根管治疗[19];对于牙根吸收严重的患牙,需要拔除,择期修复。

牙根吸收都由破骨细胞介导,而炎症是破骨细胞活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9],本病例中,13 周围肉芽组织中破骨细胞活跃也支持此观点。因此,控制牙周炎症可能有利于控制牙根吸收。本病例进行了牙周基础治疗,牙根吸收状况明显改善。16、47 由于患者不能清洁到位,仍有炎症,提示控制局部牙周炎症对控制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有一定疗效。

4 小 结

多发性特发性牙根吸收至今病因不明,在本案例中,先通过临床检查排除了导致牙根吸收的局部和全身因素,然后使用人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这种特发性的牙根吸收可能与WNT7A 及HSPG2基因突变有一定关联。目前仍缺乏有效疗法,针对早期病变,建议尽早控制牙周炎症,减少破骨细胞活动。

【Author contributions】 Jiang XW collected, analyzed the case and wrote the article. Shi AY revised the article. Guo L analyzed the case and revised the article. Gu CN collected the case data. Qin HY and Chen B designed the study and reviewed the article. All authors read and approved the final manuscript as submitted.

猜你喜欢
牙槽骨牙根患牙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意向性牙再植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研究
复合树脂加玻璃离子夹层修复老年牙根面龋的应用效果
正畸性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26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修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除后牙槽骨缺损
微型种植钉压低过长牙后牙根吸收的CBCT观察
中外医疗(2013年23期)2013-08-21 0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