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蒙蒙,邓三星,赵志峥,刘 通
(黄河交通学院 河南省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焦作 454950)
电子技术应用广,涉及领域多,如计算机、通信、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领域,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深挖思政元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个体优、整体强的电子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架构[1-2]。
邓果[3]紧紧抓住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实施,在讲授章节知识点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爱国精神等,从而使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张雅莉[4]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提炼出了部分思政要点,形成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同时针对专业课程如何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给出了建议;张红月[5]立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特色,将思政点与专业知识同向同行,教学效果好,有利于高效实现育人目标。
基于以上讨论,本研究进一步对电子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思政进行探究。首先,确定教学着力点,以传授专业知识为根基,以知识点为“诱饵”,以培养科研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点。其次,注重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内容的扩展及考核方式的创新,包括对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科学有效考核,具体应落实到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中。最后,形成课程评价体系,有效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A.课程导论。通过介绍电子技术发展史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引入科学家为祖国献身的事迹,从思想观念到科学信仰,全方位融入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奋斗目标,具备严谨、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科学态度,学好专业本领。
B.半导体的基础知识。采用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历程,清楚其在科技发展和工业技术进步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正确看待半导体器件与模拟电路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具备科研创新实践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科学素养。
C.集成运算放大器。引导学生分析集成运算器的技术难度时,要让学生清楚我国半导体行业在世界的地位,体现民族自豪感及责任感。讲解比例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等于输入与放大倍数之积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好的事不要因为小而不做,不好的事也不要因为小而做,很多小事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变成大事,鼓励学生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
D.交流放大电路。讲解放大电路的信号放大作用时,以学生为中心,引领学生抓住能量控制与转移这一本质,求真务实,透过现象看本质。讲解如何选择晶体管放大电路时,引导学生理解需求决定方法与形式,把控需求,正确选择晶体管类型,从而构成不同的放大电路工作方式。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时,引导学生注意目标的划分、归纳及创新,培养学生的毅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进行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素养。
E.电源技术。将交直变换中的谐波污染问题作为切入点,讲解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实时体现事物的多面性及科学发展观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事物的思维能力,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前后联系。
F.组合逻辑电路。学习逻辑关系时,引入莱布尼茨二进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周易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文化自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时,引导学生对电子系统进行构思、设计、运作及评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团队的力量。
G.时序逻辑电路。整个章节贯穿创新精神,注重人人创新、自主创新,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用辩证唯物主义看待问题的益处,具有质疑精神,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
A.树立专业育人理念。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于课程建设,为切实做好对的、好的、强的课程,使专业育人理念高效实现,要找准切入点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吸收消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元素扎根于脑海并进行自主反思。
B.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电子技术课程组成员应做到育人先育己,要想真正做到立德树人,除了育人外,更应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积极应用思政教育案例,认同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相互交融的理念。
C.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制作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的课件,根据不同章节授课的内容需要穿插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编制课程思政教案,教案中应体现育人的目标、方法及效果;将经典的课程思政素材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录制成微课,作为课程思政样板库资源上传网络平台,供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
D.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根据电子技术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整合知识点,组织教师编写思政教育案例,如电子系统设计蕴含的团队精神和工匠精神以及我国电子领域科学家体现出的爱国情怀等。同时,建立电子技术线上线下思政教学设计库,注重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实时更新库存知识。
E.建立课程思政评价和反馈机制。课程思政评价采用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种评价方法。内部评价采用教学测验、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线上评价、互评等方式,可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此部分也可作为评价反馈机制来进行使用。外部评价是定期组织教学团队成员或邀请专业人士及同行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进行评价,收集课程评价信息化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课程育人、反馈、改进的良好循环,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F.实时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课中穿插科研创新实践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在探究、分析、推理、归纳方面的科学素养,同时引用科技应用素材和资源,使其符合既新颖又熟悉的特点,充分考虑人、物等特定元素,达到专业育人的目标;(2)在课堂理论教学中,不仅要讲授专业知识,还要进行课程思政的引导和教育,通过引入大国工匠对真理孜孜求索的故事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敢于担当、踏实肯干的职业操守。在课下,可通过产学研合作和校企合作等多种模式让学生进入生产一线,在岗位实践中验证所学理论,加深对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挖掘潜能。
G.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公开教学资源。加强与校内外相关专业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交流,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网络资源要面向所有学生公开,教学课件可采用微课、原生录像等多种形式,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实现共享。
(1)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线上线下研讨,通过组内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课件和微课制作等手段探索研究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2)开展课程思政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在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技能比赛培训中增加课程思政培训专题,通过思政类技能竞赛将知识、能力、德育三元素有机融合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实现高效育人;(3)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集体备课、公开示范课、教研室活动等树立学院思政教师典范,由点及面地带动各基层教学单位教师积极踊跃投入到思政教学教改项目建设中来。
(1)做好电子技术课程配套课件制作。组织项目组教师集体备课,充分研讨每个章节中蕴含的思政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点,根据授课内容和教材章节对课件编制任务进行分解,要求每节课必须包含思政升华模块,标准要统一;(2)做好教案编写工作。教案中应充分体现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重点是课程大纲的撰写、课程教学设计和组织、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撰写。教师需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专业自信心和严谨求实的工程素养;(3)做好微课制作。课程思政的微课要根据课程授课内容进行精心化选题,选题要有深度、难度、广度且通俗易懂,通过精心设置的切入点来自然而然地穿插思政元素。要求项目组教师每人至少参与制作一节微课,积极丰富课程思政样板库资源。
(1)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选出大学生助理和大学生助理实验师,使其与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参与到课堂课件制作、作业批改、课堂教学管理、实验分组、课前准备、创新实验设计等部分工作中,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鼓励学生加入到教师科研工作中来,教师除了负责日常教学外,还要充分利用导师身份对学生进行大学四年的科研规划,带领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创新,共同完成适合学生参与的课题,还要让学生撰写论文,参加学科竞赛,在学习专业课期间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专业自信心,为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1)授课班级学生可根据听课效果对教师进行打分,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内容不断调整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同时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兄弟院校各类思政教师进行听课点评,以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的提高;(2)采用隐性思政育人效果考核。学生是否理解、认同并接受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所传递和强化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评价内容。课程思政是融合于专业课程的隐性教学,所以课程思政的教学考核也应该是隐性的。教师要重点关注过程性考核,要将思政元素融于专业课程考核之中,设计出兼具专业考核和思政考核的巧妙作业或考题,以便从中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为推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专业培养为抓手,以动态评价为反馈机制,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好思想引领,做到节节有思政,让思政反哺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积极拓展思政教育实施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思政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