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是现藏于英国格林尼治国家海事博物馆的英国海军将领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1758—1805)的肖像,该画绘制于1799年,画家名叫艾伯特(Lemuel Francis Abbott,1760—1802)。那一年纳尔逊41岁,在以前的海战中相继失去右臂和右眼。画中可以看出他右边袖子里是空的(注意封面用的是截图),但是没有戴眼罩;而在18、19世纪,许多独眼将军喜欢戴上眼罩作为自己光荣战斗经历的标志。
自16世纪末年英国开始称雄海上,大英帝国更以它的海军为荣,纳尔逊不但是皇家海军的骄傲,也被英国人视为英雄与民族精神的象征。伦敦市中心最繁华的特拉法加广场中央,竖立着一根建成于1843年的纳尔逊纪念柱(图1),连同顶部雕像柱高52米,科林斯式的柱头与柱身由 Dartmoor花岗岩制成,顶端是Craigleith砂岩雕成的纳尔逊戎装像,独臂仗剑,鹰视远方(图2)。纪念柱底部台基的四面各镶嵌着一块青铜浮雕,每块5.5米见方,铜材来自战争中缴获的法国火炮,分别描绘纳尔逊参加过的四场海战:圣文森特角海战(The Battle of Cape St. Vincent,1797. 2. 14),尼罗河口海战(The Battle of the Nile,1798. 8. 1—3),哥本哈根海战(The Battle of Copenhagen,1801. 4. 2)和特拉法加海战(The Battle of Trafalgar,1805. 10. 21,图3)。1867年四只青铜雄狮被放置在基座的四角(图4),增添了整个建筑的平衡感和阳刚气。
纳尔逊出生在一个富裕的乡村牧师家庭,他幼年丧母,12岁辍学后以军校学生身份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在海军上校舅父任舰长的军舰上实习,通过实践学习驾驶并体验海上生活。在舅父的安排下,14岁的纳尔逊参加了北极地区的探险,他所在的“卡尔卡斯”(Carcass)号军舰航行到北纬80度以北的地区,试图绕过斯匹次卑尔根岛一带的冰海寻找通往东方的不冻航道。虽然无功而返,但少年纳尔逊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据说他有一次在冰面上险些为北极熊所伤。由于勇敢与勤奋好学,他在皇家海军的地位迅速晋升,20岁那年就被任命为舰长,获得海上战斗的指挥权。
图1.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纳尔逊纪念柱
图2.柱顶的纳尔逊戎装雕像
图3.基座南侧表现纳尔逊殉国的浮雕
图4.基座四角的青铜雄狮雕塑
同常人印象中的赳赳武夫相反,纳尔逊外貌纤细瘦弱,还有一个对水手来说是致命的弱点——晕船。每次出海他都会患上失眠与厌食,体重迅速下降;然而一接到作战命令,他就立刻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如同换了个人一样。1780年他在哥斯达黎加的丛林中患上痢疾与致命的黄热病,被人用独木舟送返海边,再乘船到牙买加接受治疗。
纳尔逊在自己35年的军旅生涯中参加过近百场海战,海上冲锋与接舷战是他的家常便饭,多次违抗上级命令猛打猛冲直捣龙门,有点像《亮剑》里面的李云龙。他也曾数度负伤。在1794年7月攻占科西嘉岛卡尔维要塞时,纳尔逊被炮弹炸飞的乱石击中脸部,造成右眼几致失明。1797年2月在圣文森特角海战中,他擅自脱离舰队直冲西班牙的三艘主力战舰,并亲自率水手登上敌舰“圣尼古拉”(San Nicholas)号展开肉搏。这一战使他赢得海上战神的威名,被晋升为海军少将并荣获爵士封号。同年7月,在进攻当时属于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的战斗中,纳尔逊再度上演接舷战的好戏。头一天甲板上的混战中,多亏副官为他挡了两剑才幸免于难,然而第二天他就率军登陆,被一发流弹击中右臂,由小艇送回旗舰后接受了随船军医的截肢手术,术后半小时又开始指挥战斗。
图5和图6都出自英国画家韦斯特尔(Richard Westall,1765—1836),是纳尔逊殉国后所绘,以纪念他的重要战功,现在保存在格林尼治的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里。
图5.韦斯特尔《纳尔逊在圣文森特海角战役中俘获西班牙〈圣尼古拉〉号战舰》(1806)
图6.韦斯特尔《纳尔逊在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战役中负伤》(1806)
1801年,纳尔逊相继被册封为子爵和男爵。1803年5月被任命为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这一舰队的主要目标是限制拿破仑及其盟友在海上的活动,进而阻止法国人渡过海峡攻击英国本土的计划。1804年4月,当他还在海上搜寻战斗目标时被擢升为二级海军中将(Vice-Admiral of the White)。1805年10月21日,纳尔逊期盼已久的决战在特拉法尔加海角打响。英国地中海舰队共有27艘战舰,按照纳尔逊的计划分成两个编队,分别由纳尔逊与副司令科林伍德(Cuthbert Collingwood,1748—1810)中将坐镇,法国与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则有33艘战舰,主力战舰的吨位超过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任何军舰。
早上6时20分,纳尔逊编队所在的旗舰“胜利”(Victory)号打出著名的“Z”字旗,这个旗号源于哥伦布的探险船队,代表好运与必胜(最近人们在俄罗斯的坦克上又看到了它,只是未必有好运)。11时45分,纳尔逊命人挂出那个著名的战斗旗号——“英格兰期盼每个人恪尽其责”(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随后指挥自己的旗舰率先冲向法西联合舰队的中心舰群,寻找对方的旗舰“布桑托尔”(Bucentaure)号决战。
在纳尔逊的带领下,英国海军士气大振,人人效命,勇猛迎敌。12时30分左右,“胜利”号转至“布桑托尔”号后方,一阵齐射摧毁了它的火炮甲板。一看旗舰着火,法西联合舰队的其他军舰前来驰援,“胜利”号遭到四艘敌舰的轮番炮击将近40分钟,法军中最凶猛的“敬畏”(Redoutable)号与“胜利”号锁在一起,双方官兵展开了残酷的接舷战。危急时刻,紧随“胜利”号冲锋陷阵的英舰“无畏”(Temeraire)号从法舰右舷接近,用大炮猛轰暴露在甲板上的“敬畏”号船员,后者尽管伤亡惨烈仍困兽犹斗,作殊死搏杀。
封二图A是以海洋题材著称的英国画家斯坦菲尔德(Clarkson Stanfield,1793—1867)的作品,表现的是特拉法加海战中最惊心吊魄的混战场面:位于画面中央,桅杆最高的就是纳尔逊所在的“胜利号”,其右舷是遭到重创的法舰“敬畏号”,低垂的风帆表示正在丧失战斗力;紧贴在“敬畏号”右舷的是英舰“无畏号”,一面米字旗在其船头高扬,而她自己的右后方正遭到另一艘法国战舰的轰击。大画家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后来画了一幅著名的《被拖去解体的“无畏”号战舰》,就是向特拉法加海战中的英雄舰致敬(参阅本刊第19卷第1期“赞美还是挽歌:隐现在透纳画作中的工业革命”)。
封二图B是透纳绘制的《特拉法加海战》,“胜利号”占据了画面的重要部位,可以看见她的后桅杆已经倾倒,那应该是13时左右的事情,上面悬挂的白底红十字旗(实际上在白底的左上角还有一个蓝色圆点,画面中看不出来)是英国皇家海军二级中将的将旗。飘扬在“胜利”号主桅杆上的一串信号旗显示的,正是那个著名的战斗动员令,前已言及那是临战前也就是上午11时45分之后不久的场面。实际上,英国海军的信号旗是悬挂在后桅杆上的,画家为了凸显这一旗号有意将它们置于主桅杆上。另外,战斗一打响纳尔逊就下令换成“近敌开火”(Engage the enemy more closely)——现在这一口令成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合演习的标志信号,尽管已没有什么实际用途。
“胜利号”的右侧有一艘被打烂的战舰,倾斜的桅杆上可见法国的三色旗,那就是与“胜利”号死缠烂打的法舰“敬畏号”,她遭到重创的时间大约是13时,13时55分投降,战斗结束后的次日沉没。画面远方,还可以看到多艘英国与法国、西班牙的战舰厮打在一起。总之,这幅画由多个时间的场景合成,看画如同观看一部纪实的历史文献片。
在现代通讯手段出现之前,信号旗是舰队之间联络的唯一工具。英国皇家海军的通讯系统由分别代表0—9的10面信号旗配合特别的波凡姆(Popham)密码组成,演习或战斗时自下而上依次升起,挂满后从另一侧降下,直到出现一个表示命令终结的旗子为止。每条战舰上都有专司信号的军官和水手,相当于后来的报务员。透纳画中的信号旗语,正是纳尔逊战前动员令最后一个单词“责任”(duty)的后三个字母U-T-Y(封二图C)。波凡姆(Home Riggs Popham,1762—1820)是海军准将,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从1803年开始,英国皇家海军开始采用他所发明的旗语信号系统。
大约下午13时15分战斗进入高潮时,纳尔逊仍然与“胜利”号舰长哈迪(Thomas Masterman Hardy,1769—1839)一道在甲板上巡视,临场指挥作战,当他转向舰尾方向的一瞬间,被“敬畏”号上射来的一颗子弹击中,子弹击断了他的两根肋骨,穿越左肺后又伤及脊髓,纳尔逊顿时倒在甲板上。16时30分,法西联合舰队旗舰“布桑托尔”降下指挥旗,联合舰队司令维伦纽瓦(Pierre-Charles de Villeneuve,1763—1806)中将被俘。躺在“胜利”号船舱中奄奄一息的纳尔逊听到了胜利的消息,欣慰地闭上了双眼,时年47岁。“胜利”号上的所有火炮随即齐射,以缅怀这位英勇捐躯的舰队司令。
是役英方一举击毁与俘获敌舰22艘,击毙击伤敌方7000人,俘虏8000人,西班牙主帅毙命,法国舰队司令被俘;而英方死458人、伤1208人,无一舰沉没。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巩固。
封三是两幅描绘纳尔逊在“胜利”号甲板上中弹的油画,图D是英格兰军事题材画家戴顿(Denis Dighton,1792—1827)的作品。图E由爱尔兰画家麦克利斯(Daniel Maclise,1806—1870)所绘,尺幅很大(9.85×3.5米),这里用的是截图,仅为全图的1/4。
“英格兰期盼每个人恪尽其责”,日后成了英国武装力量与普通民众在危难时刻的标志性口号。作为一代卓越军事家和勇猛战将,纳尔逊被英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和坚毅、果敢、奉献与牺牲的象征。
今日看来,纳尔逊的赫赫武功,全都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与维系海外殖民利益的活动有关,谈不到是非与正义;特别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及与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西西里战争中,英国扮演的都是阻碍进步的角色。纳尔逊也是奴隶制的坚定拥护者,私生活亦曾为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诟病。关于他的军衔,一些中文书籍说是“海军大将”或“海军上将”,那是不了解Admiral这个词在不同国家、军种和时期的演变所致。他一生荣获多种贵族封号,包括勋爵、两个男爵、一个子爵和巴斯最高荣誉骑士勋章,更高的勃朗特公爵爵位是由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国王授予的,含金量不如英国的子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