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清BDNF及IGF-1水平的影响

2023-01-05 09:09赵维维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脑瘫肌群痉挛

赵维维

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出生期间或出生后不久,因创伤、感染、缺氧等因素导致大脑损伤后引起的运动障碍,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以姿势异常、肌肉痉挛等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同时可伴随智力、语言、认知等障碍,对患儿的正常成长发育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多以规范性的康复训练对此类患儿进行干预,旨在恢复患儿机体平衡、协调能力,对促进患儿病情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但临床所采用的常规康复训练起效较慢,干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2]。核心稳定性训练是近年来在竞技运动领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训练方式,我国学者提出,核心稳定性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以机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来为四肢肌肉建立发力支点,从而为肢体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保证正常的身体姿势[3]。因此,核心肌群的稳定在人体正常运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康复治疗的发展,核心稳定性训练已在多个领域中应用[4],但有关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群体中应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核心稳定性及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4~6岁,平均(4.92±0.34)岁;运动障碍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19例,Ⅲ级6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4~6岁,平均(4.87±0.30)岁;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Ⅰ级25例,Ⅱ级15例,Ⅲ级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痉挛型脑性瘫痪外科治疗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5]。

1.3 纳入标准 (1)符合痉挛型脑瘫的诊断标准;(2)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Ⅰ~Ⅲ级;(3)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分≤90分的患儿(建议对认知能力进行量化);(4)患儿能够理解指令并配合训练;(5)患儿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并签订书面协议,此项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排除标准 (1)伴有严重视力、听力、认知障碍,影响测评者;(2)近6个月内进行手术治疗或肉毒素注射者;(3)合并其他组织器官疾病,如肌无力、小儿麻痹、癫痫等;(4)临床资料不全者。

1.5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运动疗法:包括促通手技、抑制手技、刺激体表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手技等,每次每项20 min,每日1次;(2)作业疗法:包括上下肢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每次每项30 min,每日1次;(3)其他治疗:包括推拿治疗、语言治疗、物理治疗等,每次每项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持续干预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徒手训练和借助器械训练,每次训练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持续干预3个月。徒手训练包括:单膝立位训练(股四头肌、臀大肌)、搭桥训练(腘绳肌、臀大肌)、仰卧位拉起训练(阔筋膜张肌、腹外斜肌、腹直肌)、立位、坐位体轴回旋训练(对侧竖脊肌、腹直肌、腹外斜肌、对侧腹内斜肌)、俯卧位飞燕动作训练(骶棘肌)。借助器械训练包括:(1)患儿取仰卧位,双足放于瑞士球上,保持膝关节伸展状态上抬臀部;(2)患儿取仰卧位,保持膝关节伸直并依次上抬双腿;(3)患儿取俯卧位,嘱患儿保持膝关节伸直,双足放于滚筒上,以双手撑床面并伸展肘关节,尽力使躯干与下肢形成一条直线;(4)患儿坐于巴氏球,康复医师把控其骨盆两侧,缓慢将球体向不同方向移动,并嘱患儿触摸各方向的玩具;(5)将患儿置于平衡板并保持膝立位,康复医师把控其骨盆两侧,令平衡板向不同方向移动,嘱患儿保持躯干稳定;(6)患儿于平衡垫上取直立位,进行缓慢下蹲和站起动作;(7)患儿双手借助扶木取站立位,一侧下肢支撑地面,另一侧置于滚筒上,反复滚动滚筒;(8)患儿取立位,于平衡板上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康复医师把控其骨盆两侧,将平衡板进行左右、前后移动,嘱患儿上举一侧肢体,并将躯干向对侧侧屈;(9)患儿立于平衡垫,双足分开,双手持球抛出再接住,重复此动作;(10)患儿立于平衡垫,双足分开,进行弯腰触地动作。

1.6 观察指标

1.6.1 粗大运动功能 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test scale,GMFM-88)各区评分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88共5个功能分区,本研究取D区(站立)、E区(步行、跑、跳)两个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敏感的功能区评分进行测评,D区分值范围0~39分,E区分值范围0~72分,各区分值越高提示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越强。

1.6.2 内收肌、腓肠肌RMS 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2400T-G2型表面肌电图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两组患儿被动活动状态下内收肌、腓肠肌RMS水平。

1.6.3 神经相关因子水平 在干预前后抽取两组患儿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离心半径8 cm)后,采用化学发光发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GMFM-88量表D区评分、E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对比分)

2.2 两组患儿表面肌电信号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内收肌RMS、腓肠肌RM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患儿IGF-1、BDNF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表面肌电信号对比

表3 两组患儿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对比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脑瘫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约为2‰~3‰,其中痉挛型脑瘫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6]。痉挛型脑瘫患儿由于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等因素影响,导致患儿对自身躯干控制能力明显减弱,直接造成患儿身体姿势控制紊乱、肢体运动功能下降,从而对患儿的正常生活、学习、社交造成严重影响[7]。由于痉挛型脑瘫病症复杂,此类患儿的康复治疗已成为临床多学科医师共同攻克的目标。目前临床所采用的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干预后,患儿运动功能、感觉统合能力虽有一定改善,但其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且常规康复训练起效较慢,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意义。人体的运动是由多肌群和多关节参与的,而这些肌群和关节能够正常参与是因为核心肌群在发挥作用[8],相关研究指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强人体内各肌群和关节的协作能力,强化人体平衡控制能力[9]。因此,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帮助患儿增强人体肌纤维活性,有利于加强关节间的稳定状态,从而强化患儿肢体协调能力,加快康复速度[10]。

BDNF是机体神经营养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神经元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具有分化和再生、修复神经元损伤的作用。IGF-1属多肽类激素,具有促进肌肉、骨骼生长,分解脂肪等生长激素生物学作用。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DNF、IGF-1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提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提升痉挛型脑瘫患儿神经相关因子水平。核心稳定训练可纠正病理状态下异常运动模式,可帮助患儿建立健康、正常的运动模式[11],同时通过稳定性训练,可激活机体核心肌群,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脑局部区域的血流灌注,降低纹状体神经元的缺失,有助于因缺血缺氧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的修复,通过规律的训练,可建立大脑皮质与神经元突触的联系,有利于改善中枢神经功能、上调神经相关因子水平[12]。

表面肌电图检查能够准确提供对应肌肉功能状态的量化指标,现阶段已被广泛应用于脑瘫患儿恢复状态的评估中[13]。相关研究指出,脑瘫患儿局部肌肉表面肌电RMS水平能够客观反映出局部肌肉张力情况[14]。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内收肌RMS、腓肠肌RM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MFM-88量表D区评分、E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患儿机体肌张力水平,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使患儿在机体不稳定状态下进行训练,多种样的训练姿势具有一定娱乐性,能够激发患儿的兴趣,调动患儿的运动潜力,使患儿全身各肌群全面参与运动,有利于增强患儿肌肉耐力和正常姿势保持能力,缓解局部肌肉张力,改善核心部位控制能力和脊椎的稳定性,提高机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从而增强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相关研究表明,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和平衡功能,与本研究结果相符[15]。国外研究表明,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升躯干耐力,改善步态变化[16],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进行干预,在训练过程中增加了训练的娱乐性,并从粗大运动功能、神经相关因子水平、表面肌电信号等方面证实了本研究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效果明显,能够提升患儿神经相关因子水平,降低机体肌张力水平,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样本量选取较少,研究周期较短,对于该训练模式的远期效果仍需进行大规模、长周期的研究深入验证。

猜你喜欢
脑瘫肌群痉挛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