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经济时空演化研究

2023-01-05 06:01赵清梦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7期
关键词:莫兰双城经济圈

徐 霞,赵清梦

(成都理工大学 数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及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进了新的国际区域分工格局及产业布局的形成,进而推动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区域差异问题也逐渐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1]。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需要去分析探究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去根据研究所得规律想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为推动今后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理空间片区划分为8个片区,具体见表1。

表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划分

2 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全局空间自相关法[2]。全局空间自相关是检验观测对象与其相邻空间点上的属性值相关联的重要指标,用以探索属性数据的空间结构和空间聚集等信息[2]。

(1)

2.1.2 经济极化数据指标极值差异特征[3]。以人均GDP作为区域经济极化发展的数据研究基础,采用极值差率(Ir)、相对差距系数(Ivr)的测算来研究各市区的数据特征及其对经济极化影响;计算极中间值差率(Irc),进一步探究各市区偏离中间值的相对幅度及其影响,计算公式为:

(2)

(3)

(4)

式中:xmax,xmin,xm分别为各市区人均GDP的最大值、最小值、组中数据的中间值。Ir表示各市区间人均GDP相对变化的最大幅度;Ivr表示各市区间相对差距的最大系数,0

2.1.3 产业结构相关测度指标[4-6]。3种产业占比是度量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最直接标准。根据Kuznets、钱纳里等学者的相关研究,由于劳动收入的差异,三次产业占比会逐步形成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格局。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公式:

(5)

其中:i,j代表两个不同的地区,Sij代表i与j地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Xik代表i地k产业占产业的比,Yjk代表j地k产业占产业的比。Sij的值介于0和1之间,Sij的值越大表示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程度越高。

2.2 指标选取

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际情况,选取四川省地级市和重庆市区县的GDP、人均GDP、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作为指标来进行研究分析。

2.3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0年—2020年的《四川统计年鉴》和《重庆统计年鉴》。

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经济时空演化分析

3.1 经济时空演化分析

运用Arcgis软件对成渝双城经济圈1999年—2019年各地区GDP作为经济属性展开分析,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计算莫兰指数,其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1999年—2019年成渝双城经济圈莫兰指数

利用Arcgis 软件计算1999年—2019年成渝双城经济圈GDP的莫兰指数,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整个研究时段内,莫兰指数均大于0且P值全都小于0.2,说明其值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演化,莫兰指数整个研究时间段内是呈现下降趋势的。

1999年—2019年GDP的莫兰指数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1999年—2019年莫兰指数全部大于0,介于0.02~0.12之间,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市区(高—高或低—低)在空间上呈现集聚态势。莫兰指数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2007年整体呈递增趋势,说明随时间的推移这种集聚作用在逐渐增强;虽有小幅度增长的趋势,但总体上都是呈现降低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扩散作用在增强,市区经济差异有扩大的可能性。

图1 成渝地区莫兰指数变化趋势

3.2 经济极化差异特征分析

将我们收集的数据代入上式计算可得出以下结果:

表3 1999年—2019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极化数据指标极值差异

1999年—2019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极值差率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尽管2004年—2009年呈现曲折上升趋势,可见成渝双城经济圈人均GDP相对变化的最大幅度是在缩小的,随着中心市区带动周边市区发展,经济发展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1999年—2019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相对差距系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区县之间的经济差距在逐渐减小,尤其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包括一些贫困区县,如忠县、开州区和云阳县,贫困区县的经济发展相对会落后与周边其他市区,但经济差距整体上存在缓慢下降趋势。1999年—2019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极中间值差率总体上是在下降的,其间内的波动幅度较大,其中原因为中心市区人均GDP在提高中间值,贫困县区人均GDP在拉低中间值。整个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极中间值差率在降低,各市区人均GDP偏离中间值的幅度是在缩小的。

图2 成渝地区经济极化指标变化趋势

3.3 产业经济结构化分析

根据收集1999年—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包含的区县产业经济数据,以5年为一次间隔来统计并计算整个评价区第一、二、三产业经济的占比,从中探究其中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近二十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呈现扩张趋势,且在成渝地区的GDP中的占比已超过70%。截至2019年,第三产比重超过50%,意味着成渝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化层面初步达到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成渝两地在自身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通过产业联系带动周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群产业结构的优化。

图3 成渝地区产业经济占比变化趋势

将四川、重庆的数据代入计算,从1999年—2019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见表4。

表4 1999年—2019年的成渝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由表4数据中可知,四川和重庆的产业结构的相似度则一直保持在0.99左右,由于成渝地区同时兼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第三产业,所以两地的产业结构呈现趋同性。因此,为了早日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一体化的目标,需要成渝地区的产业进行优化调整,尤其是成都和重庆主城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发挥两地中心城市的优势,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

4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法、经济极化数据指标极值差异特征和产业结构相关测度指标来分别展开研究,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法来讨论经济发展与时空演化的关系,利用经济极化数据指标来探究四川省眉山市的区域经济极化发展的特征,根据产业结构相关测度指标来研究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从而更全面地研究成渝双城经济圈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情况。得出以下结论: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市区(高—高或低—低)在空间上呈现集聚态势。②成渝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逐渐缩小,推进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周边市区共同发展。③成渝地区同时兼顾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四川和重庆的产业结构呈现趋同性。

猜你喜欢
莫兰双城经济圈
三大增长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溢出影响研究
基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促进效应研究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反思欧洲》的书评
总有斜阳照晚树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论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