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泽静
(铜陵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随着“开发区”治理模式面临日益严峻的产业、经济和生存困境,基于各地要素禀赋整合与创新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特色小镇”说法多城市早有提及,周鲁耀、周功满(2017)提出早在201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便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但此时“特色小镇”局限于地理行政区划的“镇”,以地理行政区划特征为基础,构建以农业为基石的现代化工业体系[1]。2014年“浙江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浙江特色小镇”便以一种新型、成功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全国推广示范。卫龙宝、史新杰(2016)提出“浙江特色小镇是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汇聚相关组织、结构与人员,形成的具有特色与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群落”[2]。“特色小镇”具备极强的资源要素整合特征,也是衔接大城市,实现数字经济下城乡经济协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加速城镇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特色小镇”大多毗邻大城市,在充分利用大城市辐射效应基础上构建“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的“微观生态系统”。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所有特色小镇都要建设成为3A级景区,规划面积在3 km2之内,建设面积不超过1 km2”[3]。在发展过程中,不求摊子大而全,而是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优势、特色的差异化、错层式、精致化产业发展模式转变。每个小镇根植于自身的产业基础、要素禀赋和自然人文环境特征,挖掘特色,实现区域内部传统要素、人才、文化重组和优化,挖掘具备新的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打造实现高级人力资本、信息资源与当地人文、历史文化高度融合的“新型生态链”,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实现“内涵式”发展。
大城市拥有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体系,但随着城市体量、规模扩张,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等“大城市病”出现并迅速蔓延。城市民众对宜居环境、生活品质的追求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毗邻大城市而建的特色小镇,在繁忙、拥堵的大城市间构建了特色鲜明、环境宜居、生态宜人的多功能空间与新型社区。这种“小而精”的多功能空间和新型社区推动了城乡民众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成为打破城乡分割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农村资源共享融合的重要途径。小镇的建设,满足了现代人在大城市创新创业的热情,在优美宜居环境休息放松、多层次的追求,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的新风景。
“特色小镇”是地理行政区划的“镇”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相融合的产物。小镇建设过程中首先抓“特”,找准特色产业,进行合理的产业定位,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其次抓“内涵”,小镇功能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在原生性功能的基础上向内部、上下游两端深挖,并延伸其特色的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社区功能,实现多种功能的融合发展。最后,塑“活力”,特色小镇的建设、审批、管理程序严格又不失灵活性、个性化,辅以激励性的管理制度,让“特色小镇”在规模增长过程中仍不失特色,动态化的监督和管理机制,让“特色小镇”维持旺盛健康的发展势头,最大限度避免“一劳永逸”的后果。
住建部2017年8月刚公布的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建设名单,招远市玲珑小镇名列其中,成为新晋的黄金特色小镇。玲珑小镇地处山东东部沿海地区,是烟台招远市所辖的矿山小镇,小镇矿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是我国重要的黄金资源输出地。
玲珑小镇以“中国金都”为依托,打造黄金特色小镇。小镇形成了以黄金为主导,覆盖旅游、文化的综合性“小微”经济体。小镇内金矿实体产业、淘金小镇景区、黄金博物馆和抗战历史纪念馆各具一格,形成特色产业、特色历史文化高度融合的经济小镇。作为国家4A级景区的淘金小镇是玲珑小镇的浓缩,它依托天然山脉而建,占地不足3平方公里,没有高楼大厦,模仿传统黄金加工业的厂房风格而建,将黄金采掘、加工、生产流程通过场景模拟、亲自体验、亲手淘金的方式展示出来。黄金博物馆则将黄金产业与抗战历史相联接,将黄金小镇的历史渊源、小镇黄金产业发展、对抗战的历史作用等以图片、文字形式描述出来。可以说,玲珑小镇是以“黄金”为特色产业的多功能“黄金小镇”,将黄金产业价值延伸拓展、转型升级与黄金旅游消费融合在一起,通过“食黄金宴、读黄金史,购黄金品”的特色黄金体验游,推动当地产业特色挖掘和产业结构优化。
2.2.1 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高
“浙江乌镇”“浙江云栖”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信息文化功能区。相比于“浙江特色小镇”,玲珑小镇公众知晓度和影响力主要局限于胶东半岛、山东省内,省外知晓程度较低。产品或服务知名度低直接影响小镇的经济功能和定位,也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满足感。通过互联网+传统媒介的方式,进行黄金特色小镇营销推广活动,从品牌识别、品牌回想、品牌联想等方面提升小镇的公众知晓度,给小镇发展带来发展的新契机。抓住当地“黄金节”这一盛会,聚会各方力量,共商特色小镇“做好金、做强金、不唯金、延伸金”的特色黄金全产业链建设与升级路径。
2.2.2 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基于国内外学者对特色小镇的类型归纳和判断,玲珑小镇属于凭借原生态资源、产业优势形成的特色“再创业”型特色小镇。小镇在打造过程中,形成了以黄金产业为主导和优势,涵盖旅游、文化、餐饮、休闲娱乐的综合性产业链。小镇原生优势特色明显,但是距离实现产业集群优势、生态优势、创新经济、创意文化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原生产业价值链升级,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的发展目标还存在一定的改善提升空间。尤其,随着可开采黄金储量日渐枯竭,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挑战日益严峻,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诉求愈发强烈。小镇亟须建立与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制度,以解决主导产业创新能力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生态系统运转效率欠佳等问题。
2.2.3 系统功能配置尚需进一步完善
玲珑小镇立足黄金产业区位优势,打造黄金生态产业链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源动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最根本的内生性要素,而外部功能完善与优化则是重要的外部保障。小镇目前建立了“黄金旅游”的网络推广渠道,但是功能完备的信息咨询、发布、共享、传播平台还需进一步完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行数字化管理的管理手段还需进一步升级。
生态路径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耦合,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种种城市病[4],但是长期以来粗放式、自发式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剧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新框架已经在全球范围达成共识[5],构建玲珑小镇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绿色、高端制造业转型,形成“产、城、人、文”的多功能平台,对玲珑小镇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经济学家提出“创新生态”这一概念,围绕创新生态系统内涵、外延的研究由此展开。美国学者戴维(David,2004)认为“创新生态系统”就是由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不同创新主体构成的“创新系统”及有益于创新活动展开的创新氛围[6]。我国学者黄鲁成(2003)认为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技术生态系统及技术创新环境与技术创新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技术、信息、能量的交换和作用[7]。彭福扬、曾广波、兰甲云(2004)认为“生态”具有和谐、平衡、互动的哲学含义,在发展过程中要推动经济、生态、社会、人生存发展的和谐和统一[8]。余江(2012)强调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科技孵化器、配套要素的整合[9]。陈墀成、余玉湖(2014)认为生态化的创新系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10]。王明、吴幸泽(2015)认为“创新生态系统”就是多种创新主体围绕技术要素供给和交换而形成的创新联盟与群落,从技术要素构建视角对创新系统内涵进行阐释[5]。詹志华、董皓(2017)认为技术创新系统是创新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同样适用于技术创新系统,并将创新生态系统划分为“生态科技创新系统”和“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两个层面[11]。上述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们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与外延还未达成普遍共识,但是可以借鉴生态学原理对经济—社会—生态的互动作用过程进行考察和研究。
王明、吴幸泽(2015)在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创新报告中提出的复杂动态创新生态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价值创造的“产业链”和支撑技术改进、生态优化“技术创新链”的创新生态系统[5]。特色小镇建设一方面离不开高端要素集聚,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向高端价值链转型升级,构建高级产业生态链,也离不开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系统的融合、共赢与发展。因此,玲珑小镇创新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的创新系统”和“创新的生态系统”两个层面。
3.2.1 生态的创新系统
自20世纪初熊彼特将“创新”从经济管理领域研究中独立出来,学者们便围绕通过创新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展开了大量研究。但是单纯追求经济目标的发展模式,往往以盲目、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科技创新活动必须考虑创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三者的动态平衡关系已成为学者们的普遍共识。以“创新、共享、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指导,从以下3个方面构建玲珑小镇生态化的创新系统。
3.2.1.1 技术创新子系统。①推进特色产业价值链升级。以黄金为特色产业,通过生产工艺创新、功能创新提高黄金产品深加工能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②推动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技术创新不仅要满足经济商业价值,秦书生、赵晶、庞丹(2004)提出技术创新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人与自然四大有机系统的协调与统一[12]。玲珑小镇黄金产业的加工工艺、流程和功能创新,甚至是更高层次产业链跨越要促进企业、社会、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3.2.1.2 资源整合子系统。资源整合是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的整合,通过系统内部要素资源的有机组合,实现整体功能远远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目标。玲珑小镇资源整合主要表现在黄金加工制造企业、黄金产业各利益相关者、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机组合,构建和谐平衡的能量互换体系,发挥资源聚合效应,推进各要素、系统协调发展。
3.2.1.3 创新环境子系统。创新环境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营造良好创新氛围的外部影响因子,包括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设施、基本科研条件等硬环境,也包括创新氛围、规范有序的创新市场等软环境及创新行为规范制度体系。健康、活跃的创新氛围是鼓励创新、加速创新的催化剂,对小镇创新主体的创新性行为和创新方向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3.2.2 创新的生态系统
詹志华、董皓(2017)认为创新过程与生物学生态系统的运行有相似之处,并提出创新过程也应效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推进创新系统不断完善与发展。创新行为能否达到预期结果,与创新生态系统是否健康、有序进展有极强的关联性[11]。赵放、曾国屏(2014)从宏观、中观、微观多维视角对创新活动与创新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了解释[13]。玲珑小镇创新的生态系统可以用微观主体创新—行业创新—小镇整体创新三者动态、协同过程来呈现。具体而言,微观主体创新是指玲珑小镇黄金产业内部个体创新行为对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环境的影响;行业创新是指特色产业各利益相关者个体创新、协同创新行为对行业竞争、创新环境的影响;小镇整体创新是小镇内部多部门协同创新效率及其对小镇整体创新绩效的影响。创新的生态系统各子系统协同、互动、共存共赢,实现小镇生态发展的目标。
玲珑小镇“生态的创新系统”和“创新的生态系统”两大系统交互运行,相互影响。“生态的创新系统”强调创新行为、创新过程要遵循可持续化的发展规律,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创新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化、互动性的创新共生网络。①“生态的创新系统”为“创新的生态系统”构建提供方向和指引。玲珑小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要将技术创新与生态管理相结合,实现技术创新与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将生态思维渗透到技术创新过程中。②“创新的生态系统”为“生态的创新系统”提供实施思路。生态思维、生态创新付诸实践,离不开创新系统内部要素、资源的有机整合,离不开对要素互动关系的剖析,尤其是对创新生态系统客观规律的了解和把握,对“创新的生态系统”进行的完善与改良。
当然,“生态的创新系统”和“创新的生态系统”具备极强的关联性和耦合特征,都围绕经济、社会、人、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展开的相关研究。其互动关系,由图1所示。
图1 玲珑小镇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活动机理
“浙江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在总结“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玲珑小镇产业结构特征和生态化创新路径建设需求,构建加速玲珑小镇生态化进程的政策建议体系。
基于玲珑小镇当地特色主导的黄金产业为挖掘基因,确立自身发展定位,挖掘基于黄金资源禀赋的产业优势,彰显黄金特色生态位,融入全球—国内价值链,将玲珑小镇打造成为黄金生态产业链核心价值环节的参与者,提升小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凸显“小而精,悍而强”的新型小镇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粗放式开采模式对黄金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严峻压力。玲珑小镇形成了集实体产业、旅游、文化等服务产业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区,但是黄金生态产业发展特征不明显,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①将创新定位为小镇核心功能,通过高级创新要素尤其是高质人力资本的集聚,提升园区创新能力。②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形成绿色创新、生态创新的创新环境。破解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瓶颈,形成黄金主导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动态平衡的新局面,实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目标。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同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在创新驱动战略指引下,充分挖掘小镇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以黄金文化为名牌,将产业科技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黄金文化塑造相结合,将玲珑小镇产业发展、生态定位与文化品质相融合,使小镇成为集创新、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特色黄金产业推广平台。
玲珑小镇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同时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功能,让市场需求成为玲珑小镇产业规划、行业布局的指挥棒,在市场运行规律和市场需求指导下进行资源配置。同时,发挥政府宏观引导角色,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创新、文化功能提升、服务功能完善,黄金特色内涵挖掘等方面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指导作用,双管齐下,让玲珑小镇成为以黄金产业为依托的生态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小镇生态化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