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志
(内蒙古察右后旗锡勒乡人民政府 012400)
猪乙型脑炎病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能引发感染猪表现生产性能下降以及繁殖障碍。本病人畜共患,感染猪除了全身症状外,种猪还表现流产、死胎、睾丸炎等症状,临床危害非常大,如果控制不好,还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公共卫生问题[1]。
本病的病原为日本乙脑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呈近球形,表面有囊膜,对乙醚、氯仿和脱氧胆酸等非常敏感,其外层分布着含糖蛋白的纤突,直径在45nm左右,呈正二十面体对称,属于黄病毒科中体积最小一种病毒。本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猪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器官组织内,以脑组织、睾丸组织、子宫粘膜组织等分布最多,凝血活性较强,对鸡、鸽子、鸭、绵羊等动物的红细胞具有凝集作用,凝血性主要和病毒表面的血凝素有关。环境中的病毒如果没有可供依附的载体,一般存活时间较短,60℃水浴中不到半个小时即可失活,80℃温度下只能存活5~10min,沸水中瞬间灭亡。病猪尸体焚烧处理时病毒几乎能被全部杀灭,故焚烧是处理感染猪尸体的最好方式。病毒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强,-70℃冰冻条件下能保存数年,-20℃条件下能存活12个月。兽医临床常规消毒方法和常用的消毒剂都能轻易将其杀灭,如煤酚皂溶液、醋酸氯己定溶液、稀碘溶液、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石灰乳、火碱溶液等。
乙型脑炎是自然疫源性疫病,在全球流行多年,病猪和潜伏期的感染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除了猪之外,马、牛、羊、鸡、鸭以及多种野鸟都能发生感染,人也会感染,一线兽医、屠宰场工人、病畜尸体运输车、实验室人员等都是本病的高危人群。本病以猪的感染临床报道率最高,由于病原主要集中在血液中,蚊虫叮咬、针头注射等可造成本病的扩散,而蚊虫叮咬是本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蚊子叮咬病猪后,血液中的病毒可进入蚊子口腔中,并在其体内长期寄生和繁殖,有时还能在蚊子体内越冬,通过卵传递后代后,第二年重新传播,这也是本病在同一个猪场容易复发的关键原因。本病流行季节性明显,和蚊虫繁殖和活动的时间紧密相关,春末、夏季和初秋最易流行。在品种和感染日龄方面,所有品种和日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半年以后的猪感染率最高,有很多育肥猪场本病发生在临出栏前,最终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对于新建猪场或未曾有过本病流行的地区,一旦出现疫情无论是扩散速度,还是发病率,都远高于老疫区猪场。
感染猪前期表现体温升高,一般能达到40℃~41℃,长时间不消退,同时采食量急剧下降,料槽中剩料增多,病猪单独卧于圈舍一角。肌注氟尼辛葡甲胺、对乙酰氨基酚等能起到暂时退烧和提升采食量作用,但仅仅是暂时的,不超过半天体温又恢复高热状态。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猪精神极度萎靡,粪便干燥,呈硬的球状,表面附有灰白色黏液,后肢出现麻痹,行走不利,共济失调,皮肤失去光泽,毛色灰暗。有些猪跗关节或肘关节肿大,跛行,视力下降,最后因机体衰竭而死亡。已经妊娠的母猪感染后胎儿发育停止,产出死胎、木乃伊胎,若为妊娠后期感染则能产出活胎,但仔猪体质非常弱,生长发育不良,有的伴发神经症状,饲养价值下降。种公猪感染后病毒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可见睾丸肿胀,触之疼痛反应明显,常表现单侧,也可表现双侧,数日后肿胀自行消退,但实质组织开始萎缩,产精能力下降,精液中精子合格率降低,活力变差,死精增多,严重者失去配种能力。
做好种猪的健康把控,引种时一定确保种公猪和母猪的病原检测为阴性,禁止从疫区和曾流行过本病的猪场引猪。新批次的猪购入后先行在隔离区观察,一个潜伏期内未有病猪出现者再允许进入生产区。饲养过程中若发现公猪有睾丸肿大,母猪有流产现象者一定第一时间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确诊为本病感染的第一时间对同舍其他猪进行紧急免疫和全舍消毒。
蚊虫对本病的传播起着媒介作用,尤其是场内杂草众多,有污水沟、臭水坑的养殖场,蚊虫会有大量滋生,必须做好蚊虫的防控工作[2]。杂草定期进行清除,污水沟、臭水坑尽量填埋,如果面积过大无法填埋的可在水中撒生石灰,以破坏蚊虫的滋生环境。傍晚时分是蚊虫最为活跃的时期,可用一些干蒿草在猪舍门口点燃驱蚊,门窗有漏洞的及时修补,夜间点燃兽用蚊香驱蚊。做好全场消毒工作,场内地面喷洒2%火碱,每天带猪消毒1~2次,消毒剂可选择0.1%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注射药物或接种疫苗时注意针头的消毒,防止病原经污染的针头传播。
乙脑疫苗目前以弱毒活疫苗为主,对于种猪群建议在配种前1个月接种免疫,之后间隔2~3周再加强免疫,以确保抗体水平有足够的滴度。有本病流行的地区猪场应在夏季到来前提前1个月对猪群进行普免,从而保证猪场顺利度过夏季。由于疫苗免疫后10~12个月内抗体水平会下降,因此,对于经产母猪每年应加强免疫一次,以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种前后3d不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或解热镇痛抗炎药,以免机体发生免疫抑制而影响抗体的生成。
本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对于轻症感染猪可通过对症用药和采取抗感染措施来降低发病率和缩短病程[3]。高热稽留的猪每隔4~6h注射一针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同时配合使用氟苯尼考或头孢喹肟注射,防止机体出现继发感染。关节肿大者可人工穿刺排出关节液,肌注氨基比林镇痛。
中药对本病也有一定治疗效果,按照每头成年猪用板蓝根10g、生石膏10g、大青叶6g、生地黄5g、连翘3g、紫草3g、黄芩2g的剂量,用水煎煮后,药液灌服或拌入料中采食,每日1次,连续使用3~5d。或用白附子12g、天南星12g、僵蚕12g、全蝎9g、天麻15g、蜈蚣6条,混合后用热酒冲调,成年猪1日分3次服用完毕,连用3~4d可显著改善症状。临出栏的猪推荐采用中药治疗,以防屠宰上市后发生药物残留问题。
神经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一旦受损很难重新弥补,这使得本病临床治疗难度非常大,养殖过程中一定要秉承“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原则,将本病发生率降至最低。另外,乙脑在基层有时呈现隐性扩散状态,由于病毒对人也有感染力,一线兽医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感染,故养殖一线人员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