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社会结构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评《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分流》一书

2023-01-05 19:32:47
关键词:社会学分流学历

史 晖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1 引言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教育社会学的经典命题。在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史上,围绕研究对象这一学科构成要素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是以涂尔干等为代表的“社会化过程说”,强调“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1]。二是“相互关系说”,认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某种联系,有的强调教育制度与社会其他制度之间的功能关系,有的强调教育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2]。程天君根据不同学者所关注的教育层面的不同,把教育与社会关系细化为“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教育活动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三个不同的子类[3]。在这些观点中,“相互关系说”无疑是更为流行、也更被教育社会学者所接受的一种观点。事实也证明,大量的教育社会学研究都聚焦于教育与社会结构即教育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上。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的影响更是近年来学者研究的热点,孙启进博士所著的《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分流》一书,即是在教育社会学经典命题上所做的一次新的探索。

2 社会结构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和流向结构

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的影响有诸多表现,该书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聚焦于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影响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并从流层结构和流向结构两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于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流层结构的影响,该书在分析“看得见的手”——学术标准和“看不见的手”——学术标准背后的社会结构这两个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学术标准成为高等教育分流的首要和核心标准之后,社会结构因素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分流的流层结构;而且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以后,这种影响并没有相应地削弱,而是有所加强”这一研究假设[4]86;进而通过对9省13所高校2 746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对这一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以城乡和省际为表征的地域结构因素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影响持续存在,甚至有不断增强的趋势;性别结构因素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影响并没有消失,但有所削弱;阶层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影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有加大的趋势。这一实证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转型中国和高等教育从地位教育向生存教育的转变是理解这一结果的背景;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影响是社会结构影响基础教育分流的累积和延续;权力通吃法则、城市取向的高考科目与内容、高等教育招生与收费制度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社会结构因素。

该书认为社会结构对专业选择的影响是社会结构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流向结构的主要表现。作者指出,专业选择的社会学意义表现在所学专业不同导致教育养成、获取初职的机会和结果的不同三个方面。基于这一认识,对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向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在地域结构的影响方面,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多倾向于选择理科类和工科类专业,而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多倾向于选择文科类专业,这一发现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结论是有差异的。2)在性别结构的影响方面,工科类等被认为是男性主导的专业被更多男生选择,文科类等被认为是女性主导的专业则被更多女生选择,男女生在选择理科类专业方面没有显著差异。3)在阶层结构方面,学生家庭处于社会阶层的中上位者,更倾向于选择文科类而不是理科类和工科类专业;学生家庭处于社会阶层的下层和底层者,则更倾向于选择工科类专业。从父母工作单位来看,有单位者比无单位者选择文科类专业的可能性更大;而从父母学历来看,只有父母学历为专科和本科的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有较大影响,其他学历的影响则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社会结构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城乡和不同阶层群体生活价值观差异、不同专业科类导向的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环境优劣不同、对教育风险的认识和承受能力差异、家庭文化资本的差异以及“性别刻板印象”是主要原因。

3 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

在完成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的影响的分析后,本书同时分析了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一方面,作者分析了“横向学历”的社会分化作用,即高等教育分流的社会后果。“横向学历”是日本学者矢仓久泰在《学历社会》中所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由于日本企业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实施“指定校制”而导致的“因毕业于不同的大学以及由于大学之间情况的差异,而派生出了‘横向的学历差别’”[5],即在同一学历层次上,因“校历”与“专业”不同,所获取的学历的差异,对名校和热门专业的追捧就是横向学历发挥作用的表现。作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毕业去向方面,就读何种院校影响较大,毕业于名牌高校确实有助于其获取更佳的毕业出路;而主修不同专业科类对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也较大,工科类和理科类专业毕业生在获取更佳毕业去向方面明显优于文科类专业毕业生。这一实证结果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教育分流的社会后果。由此,作者进一步指出,横向学历日益发挥出社会分化的作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分化机制;由于横向学历所代表的“校历”和专业不同而导致的教育养成差异,横向学历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分化机制是有其合理性的;但也不可否认,仅仅依靠横向学历对学生进行分流在科学性方面是不足的,横向学历价值的凸显也会导致升学主义倾向的出现,并可能会对应试教育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一方面,作者分析了各社会阶层高等教育的获益情况。基于实证分析,作者发现各社会阶层的高等教育获益情况存在着两极化的现象,十大社会阶层的高等教育获益情况基本可以归类为获益显著阶层和获益较少阶层两个部分,“呈现出一种聚焦两端、中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哑铃型’获益结构”[4]218。获益显著阶层主要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获益较少阶层则包括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其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所拥有的总体性资本的多寡则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4 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是有限度的

通过对高等教育分流于社会结构双向影响的深入分析,该书对教育社会学中的经典命题——教育在社会分层和流动中的作用进行回应。关于这一命题,学界基本上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其一,认为教育作为一种进步与解放的力量,能够促进社会流动,对社会流动具有积极意义;其二,认为在社会流动方面,教育主要是再生产已有的社会不平等,并使这种不平等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主要起着消极的作用;其三,认为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要看教育所处的社会结构本身,如果社会结构本身是开放的,其开放程度越高,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的作用就越大;而如果社会结构本身是封闭的,则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就会起消极的作用。该书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结构状况下,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发挥着有限度的作用,这一方面表现在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主要体现为再制并合法化已有的社会结构,这与我国当前社会结构越来越固化的趋势是吻合的;另一方面又表现在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消极作用不是无限的,它也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内促进了向上社会流动。

5 结语

该书作为一本研究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分流的实证性作品,实证研究较为扎实,分析较为透彻,具有自身独到的特点与价值。

首先,尝试对“教育与社会结构关系”这一教育社会学的经典命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在理论上引入并提出了“横向学历”“哑铃型获益结构”等对教育与社会结构关系具有解释力的概念。一方面,“横向学历”作为一个有生命力和解释力的概念,在之前并没有被国内学术界所注意,作者将这一概念引入来解释相关现象,很有意义。另一方面,又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哑铃型获益结构”这一概念来描述不同社会阶层的高等教育获益情况,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学想象力。

其次,在体系上既研究了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的影响,又分析了高等教育分流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后果,并尝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概括。相比之前的研究中要么侧重分析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的影响,要么侧重讨论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本书作者对这两方面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尝试从理论上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括与分析,逻辑比较清晰,结构比较严谨,且自成体系。

最后,在研究的实践价值方面,也有值得述说之处。本研究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招生与就业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为教育社会学和高等教育学领域的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启发。

猜你喜欢
社会学分流学历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公民与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 08:20:42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科学与社会(2020年4期)2020-03-07 08:54:24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NSA架构分流模式
基于MEC的LTE本地分流技术
电信科学(2017年6期)2017-07-01 15:44:53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知识无力感
东西南北(2015年9期)2015-09-10 07:22:44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