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公共关系学术研究,开展公共关系理论建设,本刊自今年起特开设“学术板块”,按学术论文规范要求刊发公共关系学术论文,特向海内外学者征稿。此外,每期杂志还摘编近期已发表在其他学术期刊上的公关论文(或与公共关系有关的论文)主要观点,以供大家学习参考。本期选编了四篇学术论文摘要予以刊发。
互联网的出现满足了人类沟通交流几乎所有的想象,民众获得了空前的表达、交往机会,但这并不意味人类就此在更高程度上达成共识,相反有着在“地球村”中重返“部落化”,坠入“后真相时代”“信息茧房”陷阱的风险。网民在社交网络上迅速聚集成一个又一个的网络圈群,内圈中的互动固守己见,观点持续加强并形成群体中的极化现象。更严重的是,这种极化已经从小群体蔓延到公众领域,导致公共讨论和社会交往滑向无序混乱、虚假虚耗的网络喧嚣。不同圈群狭路相逢时,不仅没有建立观点的互动基础,推进共识的达成,反而引起对抗导致分裂,公共讨论缺乏底线逻辑和制度规制,甚至走向“为反对而反对”的观点混战,中间的声音几乎消失。论文尝试从对话理论这一视角出发,以参与差异化议题引发分裂和冲突的网络用户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用户群体在网络极化冲突过程中的行动机理与背后逻辑,提出基于认知、情感、理性三维价值目标的实现重返对话,以“共享”扩大公共信息,重建有效对话的前提,以“共情”沟通情感为纽带,突破群际对话鸿沟,以“共识”构建对话目标的实现机制,探索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化解路径,实现公共舆论治理中的平衡。
(原载《新闻大学》2021年第10期,作者:韦龙,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要在优秀传统文化指向的元问题上破题,人们对元问题的持续省思、响应和创造,形塑了自身所处思想文化的基本取向、禀赋、价值和气质。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要的是彰显元问题及其承载的元价值,进而以之统摄知识建构和话语表达。唯有重建思想与问题、价值的联接,传统才能被真正激活、召唤和转化。唯有获得全盘把握、操舟得舵的知识建构方法,方能避免隔空听取零星的历史回响,陷入循章摘句式的琐细清理或重复引述。在此基础上,尚应重构传统思想文化的逻辑体系,以避免对传统的阐释、推介流于表面化、碎片化,避免知识空转和话语内卷。虽然我们在适应短平快、移动化、视觉化的国际传播形态之时采用了一些摘要式、箴言式的话语表达,但需要牢记一点的是若缺乏逻辑体系的架构、撑持和证成,则难以养成对中华文化的整体理解力和判断力,亦将折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有生机、可转化的传统,必然是可对话的传统,故应积极推动传统思想介入古今中西“十字路口”的对照、对话,实现在对话中转化,在互鉴中发展。我们要唤起可贵的“起而行之”精神,也要善于“坐而论道”,把大道理、大逻辑搞清楚、说明白。这就要基于并超越对中华文化部分要素、符号、观点和局部思想的国际传播,构建能够证成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整全逻辑。逻辑最有说服力,并将助推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走向全球思想的中心。
(原载《对外传播》2022年第9期,作者: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国家新闻发布指的是国家机构任命的或指定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政府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政府部门回答记者提问的过程。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国际通行的新闻发布制度,是沟通媒体、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桥梁,是一种政务公开的良好运行机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作为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公共信息传播机制,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国际传播语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良好形象,为各国媒体提供有关中国的权威真实信息,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潮流同步前进的,今天虽然仍有不少需要改革之处,但毋庸置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进入了从有到优并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阶段。论文回顾了我国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过程,分析了当前新闻发布制度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新形势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路径:首先,做好新闻发布工作,需要加强公共外交,构建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舞台;其次,提升公务员新闻素养,新闻发布者来源于公务人员,而公务员是国外民众了解中国态度、立场的焦点;再次,需要根据对方的信息诉求进行新闻供给端改革;最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的法律法规。
(原载《对外传播》2022年第10期,作者: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我们的使命任务。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从一国到海内外接受者的整体过程,具体分为国家建构概念、概念转化为讯息或行为、关键参与者解读信息、开展国际传播、接受者对信息作出反馈五个阶段。国家形象的塑造以传播主体和关键参与者的不同可分为自塑、他塑与合塑三种模式,它们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其中,自塑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发动机,为他塑和合塑提供内容,产生影响。他塑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增压器,外部世界对本国国家形象的解读常常错位且难以控制,无论正面亦或负面的形象塑造都会为国际受众提供不同的视角,同时也有助于本国根据国际舆论在自塑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合塑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变速箱,作为连通不同国家的缓冲地带,合塑多以人文交流的形式传播国家形象,在自塑和他塑有时存在对立的情况下,能够起到中介作用进行调节和补充,丰富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面向。目前在自塑、他塑和合塑三种模式上我们都面临一些挑战,西方政府和媒体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对中国的负面偏见,因此需要加大自塑和合塑的力度,丰富多样化内容讯息,加大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建立舆论传播矩阵,增强民间传播效果;提升国际公关能力,及时分析并回应国际社会不实讯息,减少他塑过程中制造的负面印象,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